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是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与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改革与经济发展热潮的兴起,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设将使规范区域经济调控成为必然。一、中国区域经济调控的回顾与分析从区域经济角度考察,体制改革对区域经济运行影响最根本的方面是承认地方独立的经济利益并在政策上逐步形成了经济利益在地区间的分配措施。经济增长加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增强、地方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活跃等都是其积极影响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回过头来考察时,我们就会发现,调控不当及其所导致的区际关系不协调与诸多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诱发或加剧重大国民经济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奉行开放经济,必须以市场化为其基本原则。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化水平极低,市场机制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极其微弱,因此国家行为先放市场行为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办法。所以,我国新经济格局下的经济运行机制将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显现出更多的自觉性与计划性。同时,我国的未来市场经济模式将是以区域发展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为首选战略,因此市场体系的区域分割与市场发育的不成熟将是今后一个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中央一级宏观调控力度难放直接作用到区域经济运行过程。如何建立省区一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严重的供求失衡的局面。供求总量与结构的失衡 ,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达不到适度运行的下限 ,而且引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通货紧缩。为了使经济增长率止跌回升 ,迅速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 ,我国政府在 1998年下半年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 ,采取了财政、货币政策双扩张。然而 ,政策调控的弱化使经济启动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政策调控的弱化现象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从市场结构的角度讲 ,我国目前的市场结构状况毫无疑问属于买方市场 ,但又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 ,而是一种畸形的买方市场。一…  相似文献   

4.
沈大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将有力地推动沈阳、大连两个城市与辽宁其他经济区域的互利、互靠、互补、共存、共荣,从而产生集合效应。这种聚集作用能够提高自身的位能和能量,并具有辐射能量,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沈大经济带开发应着力追求经济、社会、政策三大主要目标。沈大经济带的开发以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环境保障为三大主要措施,这是促进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作为美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受战后各个时期美国经济运行的状况和政府官方经济学理论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特征。进入90年代以来,在变化了的美国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下,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新的调整,并对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考察90年代格林斯潘主持下的联储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目标和特征基础上,探析联储货币政策对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及美元汇率政策产生的重要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性及指标体系综合性90年代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运作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1.1990~1992年联…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间接调控的基本方法,也是政府参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尚为新的课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运行、发展中必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城市化与耕地资源保护的辩证关系,即城市化对耕地保护会同时产生正负两方面效应,其净效应取决于区域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通过对1985-2008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特征的实证分析,从正负效应两方面入手探究城市化对耕地资源保护的影响,提出了若干促进城市化与耕地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传导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本文从系统角度建立和分析了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和运行过程,并采用系统基模理论刻画了土地政策传导过程中容易形成的成长上限、饮鸩止渴和舍本逐末等三大悖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土地政策冲击经济系统后产生的因果反馈回路会影响土地政策的调控效应;以帕累托改进方式推行土地政策组合,能够有效降低政策的副作用,防止政策效率损失。文章最后对完善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5):133-139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可通过优化产业转型公共品供给、克服外部性、破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产业转型风险的作用机制,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支撑、引导与保障作用。近年来,我国产业财政政策在取得一定积极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政策集成度不高、财政收支结构不协调、财政补贴规模和范围过大、结构性调控力度不足、财政绩效评价及应用滞后、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晰等问题。本文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的两维层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的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地方税收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财税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存有区域结构性差异。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应以结构性调控的供给管理思维,构建精准调控型的产业财政支出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导向的产业税收体系,并着力提升产业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有赖于正确的宏观区域政策,而且有赖手完善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因此,从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出发,探求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不能不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在建国以后到70年代末以前的近三十年间,我国区域经济运行机制的大体框架是: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纵向约束。区域之间基本上不发生直接的经济联系;在以国家物资调拨系统和中央财政为中介的区域产品交换和资金转移过程中,因价格扭曲造成部分价值由内地流向沿海和沿海财政净上缴、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性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的结论,但是对于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原因,国内学者有很大分歧.基于此,文章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出发,论述了我国金融体制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针对这种原因,笔者提出相应的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双重性:其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提供适度、高效的公共服务,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等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要素的积累.而其负效应也显著地存在于经济系统之中,比如,公共支出的融资负效应就表现为行政收费过多.同时,公共支出政策的偏好,也会具有联带或波及效应,可能会引导一部分社会资源离于生产领域,从而弱化了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把握国家经济形势解析经济运行规律探究宏观管理方略《国民经济管理》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依托学界专家把关,每篇文章精选自全同三千余种报刊。本刊面向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集团、研究机构及海内外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管理、宏观计划调控、经济政策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回顾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对2000-2007年间的最低工资水平就业效应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并没有造成就业总量的损失.国有集侉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这三大不同性质经济体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性质不同,外资经济呈现负效应.制造业、餐饮业和建筑业三大行业的最低工资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建筑业呈现正效应.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适应全球政治经济变化的一种偏于主动性的发展战略的重大修正和调整,主要内容是要将利用西方市场的客场全球化战略转变为利用本国内需的主场全球化战略。这种战略转变将对中国"十四五"规划制定和这期间的经济运行及经济改革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收入分配结构性改革、统一市场建设、科技创新政策、现代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影响显著,要求更高。为了迎接新发展格局的到来,我们要着力疏通阻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各种"堵点",尤其要致力于各种结构性的改革和加大对内开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国内需求管理力度,进而保证了8%经济增速的实现。经过刻画和比较中国和美国一些重要经济时间序列的变化过程,并对中国和美国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运行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本轮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与美国的货币市场及产品市场运行态势以及市场之间的作用机制与反应机制都不尽相同。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调控举措目标明确、工具有效、时机得当,这说明中国现有的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抵御外来经济冲击的能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所具有的惯性和动力仍然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使中国经济将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后的增长行情。  相似文献   

17.
中观经济的构建和自我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中观经济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中观经济自我调控的目标是,中观与宏观相衔接、经济结构优化与加速升级相一致、区域经济的稳定与顺畅运转相统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中观经济自我调控的途径是,建立健全中观自我调控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动力问题;强化中观调控操作的协调性,运用中观调控手段,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加速了全球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也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江苏深受其利。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开放政策先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江苏的全球化进程区域差异显著。本文利用由四方面指标所构成的全球化指数测度了江苏全球化进程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格局,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江苏全球化进程的区域差异可以解释70%左右的区域经济差距,显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运行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已发生了变化,原有区域调控政策需要调整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区域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缺少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间利益分享与补偿方面的制度安排,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回波效应远大于扩散与辐射效应,没能逆转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的扩大,从而影响到地区间正常的资源要素整合。研究表明,利益分享与补偿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和创新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体系,并以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利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后会产生一种重要的经济的效应--产业发展效应.外商投资对中国输入经济资源,一方面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更多经济资源流出.在这样的现期流入与未来流出当中,可以产生符合利用外资预期目标的结果,也可能没有该结果.这取决于正效应是否超过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