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确立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要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应更重视解决学科发展的“规律性”问题。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决定了探讨高等教育问题不能仅仅从高等教育内部来进行,从而也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性。  相似文献   

2.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成熟学科的标志应该是某个科学共同体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依“范式”标准衡量来看,高等教育学并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中存在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式,从最初的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向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转变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在未来的发展中则应逐渐向问题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多学科视域中“高等教育”范畴研究之述评与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学科视域中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审察“高等教育”范畴多层次、多侧面的含义,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的成型和成熟。其实,学术界已经有意无意地从教育学、高等教育哲学、文化学等学科视域出发研究、审视“高等教育”范畴,这是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极大推动。此外,尝试从社会学、组织学等两个学科视域归纳、概括“高等教育”的日常用法,非常有益于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上图 博士生导师:王伟廉、刘海峰、潘懋元、邬大光(从左至右)下图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以厦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依托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高等教育学重点学科点。厦大高教所创建于1978年5月,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也是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挂靠单位。1997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厦大高教所成立21年来,以创建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为基本任务,已培养本学科博士23人、硕士7…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学讲座》是一部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学专著,此书确立了潘懋元教授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拓者的地位;而最近出版的《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则忠实地反映了一位杰出高等教育学家四十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三独立"学科标准在现代科学背景下已过时。在以对象和规律为内容的新的"两要素"学科标准视域下,高等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已确认无疑。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存在分离、并列和借鉴关系:分离关系体现为高等教育的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超越了教育学范畴;并列关系体现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大致相同,但又独具特点;借鉴关系体现为高等教育学能够应用教育学的一些知识。这种混合关系不仅意味着高等教育学不隶属于教育学,更为高等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在理论上提供了合理性证据。高等教育学新定位为一级学科建制,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是一种可能的学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厘清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前提,是获得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科学结论的保障。目前,学界对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逐渐增多,但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基础、原则等基本问题仍然认识模糊。从本质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是相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其他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对高等教育同一问题运用两门以上学科方法进行的研究。从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研究者一定要有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高等教育学之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进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必须遵循外观与内省相结合、现象与规律相结合、方法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等教育学的知识生产面临四重困境。一是方法论的冲突,二是价值取向的矛盾,三是话语体系的错位,四是技术环境的变迁。面对方法论的冲突,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要避免"方法决定论",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方法。面对价值取向的矛盾,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要从当下的实践出发,对于具体的高等教育问题给出原理性的解释而不只是提供政策建议。面对话语体系的错位,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需要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出发,提炼出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并建构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理论体系。面对技术环境的变迁,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应以知识的创新和创新知识的生产作为新的学科合法性基础,以推进智能社会中的高等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9.
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等教育学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以及高等教育学领域核心期刊论文三类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基于词频分析法,借助Bicomb和CiteSpaceⅢ,对2009-2014年间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重点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教学评估、素质教育、彰显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深度合作、教授治学等是近6年的重点研究领域;立德树人、内部治理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成为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0.
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基地,于2005年12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被列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负责人:徐辉教授。基地现有研究人员三十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5人,博士14人,省“151”人才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14项,获省部级奖3项,其中,“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获浙江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研究基地的设置,整合了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两个学…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正一步步走向"繁荣";但在这种繁荣里面正发生着一种异型,即高等教育学越来越虚幻,越来越"热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越来越多,这需要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反省:高等教育学在中国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发展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指高等教育研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履行自己应尽之义务。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研究为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提供服务,需要坚持追求真理的研究取向,探索开放多元的研究方法,强化服务实践的研究内容,弘扬批判现实的研究精神,着眼学科建设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研究的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个人所求和社会所需相连通的创造性活动。高等教育学及其赖以栖身的一级学科教育学要走出次等学科的困境需要明确合理的研究旨趣来引导。研究旨趣指向高等教育学科本身,有助于建构学科堡垒,增强学科的"合法性";研究旨趣指向公共教育政策将增强研究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人受惠;研究旨趣指向教育实践,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多重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研究真正开始以来,"问题"取向与"主义"取向一直就是学界争论的研究价值选择的问题。该问题争论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研究究竟应该关注实践问题还是应该关注学科建设问题。随机抽取两个权威的高等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与《江苏高教》(南京),对这两个杂志2010年所设栏目及发文属性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问题"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界研究的主流;"主义"取向的高等教育研究在我国存在着先天不足与种种弊端。由此来看,研究的"问题"价值取向应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深入开展高教课题研究,对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分析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保证高教课题研究质量,提高课题管理的水平,需要高教所加强高教课题的规划管理、技术性管理与推广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比较教学论研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比较教学论学科地位确立、研究主体扩充和研究阵地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话语体系不统一,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研究主体学术背景单一,研究客体界定模糊,缺乏与相关研究领域的有机融合;研究成果分散,缺乏统一的学术研究体系等。基于上述问题,文章认为:比较教学论研究在未来应强化话语体系建设,寻求比较教学论研究的一般理论逻辑;突破单一研究主体现状,促进教学论学者与比较教育学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改变比较教学论研究的模糊地位;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重视高校比较教学论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立、再造与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经历了"学科初创"、"学科认证"、"学科再造"直到今天的"学科转向"四个阶段.这一发展历程展现了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之间的互动逻辑,同时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具有浓厚的本土气质.在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重心开始向行动研究转移,这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学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