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区域品牌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公共物品、消除外在影响、维护市场秩序和政府营销,均可直接促进区域品牌发展;商务性市场环境在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公共物品、消除外在影响和维护市场秩序与区域品牌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公共性市场环境在地方政府消除外在影响、维护市场秩序、政府营销与区域品牌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旅游商品特色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日益重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特色品牌建设工作,北京正是其中的先行者。以北京为案例,分析北京旅游商品特色品牌建设之成效及游客对北京旅游商品品牌感知之现状,从而提出政府推进旅游商品特色品牌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包括:推动旅游商品证明品牌建设,整合老字号品牌及知名品牌进入旅游商品特色品牌体系,以及建立旅游商品特色品牌研发、宣传及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关》2013,(1):84-85
一个国家如果能在Twitter上花些功夫,不失为一个营销国家品牌的好方法。比如英国用Twitter做市场营销,以色列用Twitter做政府沟通工作,瑞典则用其做公民外交……那么究竟有多少国家在借力Twitter做国家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4.
夏敏 《金陵瞭望》2006,(3):29-30
在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规范化且建立服务型政府理念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的今天,将商业领域的“品牌”概念引入政府机关行为.可以借用品牌战略管理理论。并针对政府行为特征,从组织本身的完善出发.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追求一种良性互动效应。南京市围家税务局成功创建“办税e站”服务品牌的实践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5.
集群区域品牌象征了一个区域内产品或服务的形象和声誉,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创建区域品牌并不是在所有地方产业集群内均能取得成效。借助演化博弈论,建立地方政府引导下的集群区域品牌协同创建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博弈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补贴对集群企业协同创建区域品牌具有激励作用;大型企业投资份额、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系数以及对“搭便车”企业惩罚力度的增加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协同创建,而总投资成本的增加会阻碍区域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构建政府的核心竞争力,关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未来是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政府应该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相结合,打造出政府的公共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在对当代政府再造理论的借鉴与超越的基础上,文章将营销观念运用到现代公共管理中,提出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和观念———营销型政府,并分析了此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和特点,指出了营销型政府概念提出在我国当前进行的行政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2年第四届兴化干岛菜花旅游节,为突出“亲民、时尚、魅力”的宣传主线,北京传智传播集团城市营销团队通过微博营销,大大提升了兴化干岛油菜花的品牌美誉度。据统计,今年参加兴化干岛菜花节的有70多万人次,比去年增长了近30%。那么,一个政府微博如何催热兴化干岛菜花节?政府微博管理在城市营销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为此,《国际公关》记者采访了北京传智传播集团副总裁、城市营销中心总经理池永强。他认为此次菜花节微博传播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公关企业把公关营销的方法与政府城市宣传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组合促进地理标志品牌提升,是通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方式。根据中国32个地方地理标志品牌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地方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工具组合实现地理标志品牌的提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存在四种显著政策工具组合路径。其中,制定规划政策工具是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的必要核心条件,公共服务和推介宣传政策工具多以反向形式或缺席状态存在,而同时采用制定规划、法律保护政策工具对于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具有较高推动力。通过对地理标志品牌提升的政策工具组合研究,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地理标志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地方政府统辖下的经济,地方政府的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中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阐述、解释、分析现实中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其应当承担的角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省属地方高校隶属于省市自治区,与所在地市政府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地市政府在省属地方高校发展中普遍存在责任缺失的现象。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地市政府与地方高校相互依存、互促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基本特点愈加凸显。地市政府在省属地方高校发展中应当履行合作办学、服务支持、监督评价等三个方面的主要责任,指导、促进和帮助省属地方高校科学发展,并推动地方社会更大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型,并开始着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当前,政府发展的双重历史任务要求正视地方政府管理中对法的"政治定位"的理解和管理体制的"职责同构"问题,树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规制治理为手段"的理念,将资源更多的配置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并给予社会公正以更多关注。通过施政创新,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实现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公共行政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建设与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为根本出发点,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与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联系和意义,主要从四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以促进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今我国政府改革的主导目标。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职能的执行性和服务性更加显著,在服务成本和制度创新方面具有优势。文章就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探究重塑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创新公共服务竞争机制。从服务成本和制度创新方面,剖析了地方政府的制度价值,指出了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服务型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财产税自其产生以来就是城市地方政府筹集收入的主要手段,在地方政府可获得的收入来源中,财产课税是最佳的选择。尤其在全球化、区域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区域地方政府实力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财产税在协调税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地方财政来源,地方税制为出发点,在介绍发达国家和地区财产税制的基础上,结合财产税本身的特点来分析财产税对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的原因和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其对中国城市地方财政逐步完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权力清单制度是法治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步骤,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立足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内涵与现实价值,对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让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公开透明地运行,为法治型政府的构建提供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然会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和启发.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能力、服务能力、制度创新与公信力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从政府管理理念、体制、政府公信力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升各级地方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些基层政府角色定位不清,行为上的越位、缺位现象严重,成为河南省土地有效流转的重要制约因素.而法律制度缺失、监督机制缺乏和服务意识薄弱是造成基层政府角色偏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基层监管机制,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基层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来优化基层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未来实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途经。系统梳理历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下公共服务创新类获奖项目的相关文本,探究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实践发展和生成逻辑。具体涉及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上的外在特征,创新类型、创新方式与供给机制的内在结构,其中制度支持、社会需求和政策企业家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生成的重要基础。在未来中央政府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服务创新空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创新中应更多地考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接纳社会组织的参与,同时应吸纳更多的体制内和体制外政策企业家来推动创新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