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2006,(7):51-51
问:5年前我与退休工人陈某再婚,住在他的房子里。该房子是陈某与我结婚前购买的。不久前,陈某因病去世,他的儿女认为我没有资格再住在陈某的房子里,要求我搬出去。请问:我对陈某房屋享有所有权吗?陈某去世后,我是否还可以住在他的房子里?  相似文献   

2.
表哥一家搬进了市中心的一个高档小区,我知道后前去祝贺。按说乔迁新居是一大喜事,可我却看见表哥一脸沮丧。我问表哥,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表哥叹了一口气说:"人比人,气死人啊!我搬来不久就听说了,我家楼上楼下隔壁左右的业主都是带‘长’的,楼上住的是税务局的黄局长,隔壁住的是财  相似文献   

3.
作为纽约主流古典音乐经纪界唯一的中国人,余歌看上去像个刚毕业不久的时髦大学生,她还住在一个需要三人合租的房子里,正对着百老汇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征服     
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住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靠画人像为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2008,(12):50-50
问:我从小到大都住在爷爷奶奶的房子里.一直到现在结婚。可是,最近爷爷奶奶未征得我的同意,就把他们的房子卖给了别人。我认为我长期跟爷爷奶奶同住,应当享有对房屋的优先购买权.爷爷奶奶擅自卖房侵犯了我的合法权益。请问:房屋同住人是否享有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6.
夕微 《伴侣(A版)》2015,(4):42-43
隔壁的男人 暗黑的楼道,尹莎用手机小心照着,这种老居民区最不好的就是基础设施,她住这儿的两年多都不知道坏了几次,每次让房东找人维修都要等上大半个月.她也不想住在这种地方,但没办法,谁让她和周胜都没钱,毕业这些年,两个人的积蓄总和才刚到达六位数,别说在杭州买房子了,租两千一个月的房子都是奢侈.  相似文献   

7.
《炎黄世界》2011,(3):42-43
关于房子,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我们也在感慨:后边的院子多好啊,  相似文献   

8.
拂晓 《女性天地》2014,(11):17-19
干5小时的活儿,拿2小时的钱 汪宁宁与崔鹏结婚1年多了,住在郑州管城区的一套老房子里。这套房子是两人结婚时崔鹏父母出钱买的,虽不是新房,但也比租房强。小两口平时工作忙,家务活儿没人干,崔鹏提议找个钟点工,汪宁宁说:“咱们都是小职员,一个月挣这点钱,家务活还是自己干吧,能省就省点。”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的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的挑水中不知不觉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  相似文献   

10.
〔我爱我家〕工温馨的爱,铭记一生的回忆我们的孩子编译/李忠东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情等待那遥远的声音从时光的幽谷中轻轻传送回来珍贵的礼物下下午6点钟,我把自己关锁在卧室里,希望能写点东西。3个孩子正在房子的另一头有事可干,所以我盼望在晚餐前的宝贵时间里,...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心尺     
郭领军 《老年世界》2014,(20):18-18
我的父亲1946年参加工作,走南闯北,居无定所。直到离休前的1985年,我们一家仍住在父亲单位的办公房里。离了休,我们家已不好意思再住公家的房子。为此,父亲在离休后的大半年时间里,都在为房子的事而四处奔波。房子看得不少,可没一个相中的,不是房子太破,就是价格太贵。想想那个时代,仅靠父亲的那点工资,养我们姐弟四个吃饭,穿衣,上学,哪还有剩余呢?眼看父亲每天为房子发愁的面容,我们全家人都揪着心。  相似文献   

12.
五月嫁不嫁     
1.冬天太冷,找个人来暖被子2.商场里的家居用品太漂亮了3.老板总叫我下班后陪他4.两个枕头在一起比一个枕头睡得香5.爸妈太唠叨了6.每次约会完后不必送她回家7.隔壁公司的小帅哥已纠缠我太久,若不结婚,我怕我会犯错误8.我爱婚纱9.找一个出气筒10.年终奖发得多,银行又在降息11.肚子里的小儿在伸胳膊蹬腿了12.上班太累,休婚假是个好主意13.男友做的清蒸鲈鱼比酒楼的好吃14.懒得熨衬衣、领带15.两个人搬到一起住,省钱16.赚此生第一颗钻石17.玩累了18.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结婚吗19.男友…  相似文献   

13.
请你亲亲我     
半年前。因为动迁.我们家在江畔街平房区租了房子,这样,我们就同杨爷爷成了邻居。爸爸喜欢下象棋,每逢休息日,他都应邀去隔壁杨爷爷家玩,两个人坐在一起,“杀”得昏天黑地。  相似文献   

14.
父亲下岗了,房子变卖了,债台高筑的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病重的母亲还躺在医院里。告急!母亲的生命告急!危急时刻,兄弟3人手拉着手,顶天立地地站了起来,以知识、人格、法律作担保,推出一项特别的孝心计划。这是一份前所未有的自荐书。自荐人是3个正读大学的兄弟,年龄分别为22岁、20岁、19岁。虽然距离毕业的时间还有三四年,但3位学子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预售”出去:愿与有意相助的企事业单位提前签约,由签约单位预付5年工资,自荐人毕业后到签约单位无偿工作5年,回报关爱。这一切,都是为了挽救病重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一位90多岁的富裕老农,独自住在乡村豪宅里,在夜晚被强盗杀了。 这当然是个悲剧,我很同情这位老者,他虽然极其富有,除了大块的土地,还有多处的房子,每月都能收到租金,可他却那么孤独。  相似文献   

16.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年初四,晚饭时间。隔壁的张太太又在揍她调皮的儿子,六岁的小子上蹿下跳,满屋子鬼叫讨饶;住在楼上的老李头,晚饭时有个习惯.听昆曲,今天录音机里播的是《牡丹亭》。  相似文献   

17.
我去英国探望姑妈,着实吓我一跳。只见六十多岁的姑妈,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孤苦伶仃的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后来,我渐渐从姑妈的口中了解到,英国的教育强调独立,孩子18岁后就搬到外面居住、学习、工作、谋生,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也因为工作忙,便很少联系父母。  相似文献   

18.
王波 《金色年华》2008,(2):51-52
如果不是这穿花工衣的女人趿着拖鞋从破损的门槛里迈步出来,也许没人会以为这座房子里还住着人。  相似文献   

19.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相似文献   

20.
转角遇到爱     
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一二层住着的基本上都是老人,有的老人原来住的楼层高,和下面低层的年轻住户一商量,调换了房子。住在低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方便。可是,一二层的房子终归有限,住在高层的老人还是很多,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用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