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育”与“降低生育水平”在人口控制中的作用杨耀臣"提倡晚育"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中一项政策性措施。晚育可以促进控制人口数量,原本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提倡晚育"一直是计划生育部门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和推行的一项计生政策,并不断取得成效。但是,对这...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近几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较多地放在“少生”这一环节上,对“提倡生一个小孩”政策的落实抓得较紧,并制订了一些适当的鼓励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出生人口中的多胎率。然而,全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来象预期那样有所降低,反而呈回升趋势。以1986年为例,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0.77‰,是近四年来最高的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08‰,比1985年提高了2.85‰。这固然与出生人口中多  相似文献   

3.
婚姻与人口优生关系重大。做父母的人都希望生下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可爱的孩子,这样健壮的下一代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的标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防止携带各种遗传病的婴儿出生,逐渐杜绝遗传病。这个关键是科学地选择终生伴侣,健康地婚配和适龄生育。 适龄结婚和生育 晚婚、晚育和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战略性措施。从优生学角度来看,晚婚、晚育和少生也是人口优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三大隐患”之一。我们抓计划生育工作,忽视了晚婚、晚育教育。有人认为:晚婚、晚育不会影响控制人口增长。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全市25个乡的计划生育干部,对1983年农村晚婚、晚育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每个乡调查一个大队。调查结果如下: 晚婚、晚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措施。过去,在城镇,机关、厂矿抓晚婚、晚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近几年来,有些单位,特别在农村,对晚婚、晚育工作放任自流,致使全市晚婚、晚育的人数一年少于一年。自新婚姻法公布后,早婚、早育现象一年比一年多。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如东县地处长江以北,黄海之滨,是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县。五十年代人口出生率高达千分之四十五点三,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五个孩子以上。1963年,该县开始提倡节育,但效果不明显,到1969年,人口出生率高达26.3‰。七十年代以来,如东县经过努力,广大群众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觉悟越来越高,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国计划生育红旗单位之一。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69年的19.98‰,降到1972年的5.27‰。以后连续十一年控制在6.5%以内,平均年增长率为4.3%。这十一年比前十一少生十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人口理论讨论中,有个总的问题需要澄清:我国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不是一回事?所以需要澄清这个问题,有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原因。从理论上讲,马尔萨斯主张迟婚、不婚、抑制生育、减少人口,我们则主张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好象未脱马尔萨斯主义的巢臼。从实践上讲,五十年代末,我国有学者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正确主张,却被错误地扣上马尔萨斯主义帽子,致使很长一段时期内视人口问题为禁区,不敢拿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增长对比,不敢谈论节制生育,不敢谈论控制人口,怕有马尔萨斯主义之嫌。所以,七十年代,一当我国正式提出控制人口的政策,就有同志弄不清楚了:这是不是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有,我国在很长的时期内未能实现毛主席和  相似文献   

7.
1985年以来,我们在继续抓好晚婚、晚育、少生的基础上,按照北京军区关于优生优育工作要“建站到团、活动到连、知识到人、服务到家”的要求,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开展技术服务,基本上做到了“四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早恋早婚早育回升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初婚状况是研究妇女生育率变化和人口增长变动的重要参数。因婚龄波动而给控制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早为人口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70年代,我国在大力提倡晚恋、晚婚、晚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进入80年代以来,全国早恋、早婚、早育现象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趋势,使其再度成为控制人口的关键之一。目前“三早”现象连同多胎生育和流动人口中的逃生、超生,已构成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三大难题。因此,很有必要深入进行“三早”回升根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定义出发,简单的分析了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人口安全问题,并发现这些问题大部分都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结合我国现行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我国主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从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安全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要抓住现在的机遇期,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最终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八五”时期(1991—199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重要时期。“八五”时期人口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我们目前着手编制的“八五”人口计划是我国正式编制的第四个人口五年计划。认真回顾历史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地提出“八五”时期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和目标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 ,山东省各级计生部门将晚婚晚育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常抓不懈。 1 991年又将晚婚率、晚育率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 ,进一步加大了控制晚婚、晚育工作的力度 ,这对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 ,晚婚率已由 1 990年的 3 8%提高到目前的 98%以上 ,女性初婚年龄由 2 2 5岁提高到 2 4 8岁 ,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连续 9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通过晚婚、晚育 ,延长了世代间隔 ,延缓了生育高峰 ,转变了婚育观念 ,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1 调整晚婚晚育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12.
去年九月党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大力捉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这是中外人口史上的一个创举,它表明我们党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坚强决心,也说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它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公开信》发表一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公开信》中提倡的晚婚、晚育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已日益深入人心。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词     
优生 生育身心健康的婴儿,促进人类在体力和智力上优秀个体的繁衍。优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放的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人口是素质和数量的统一,也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三普及”(人口理论、节育知识、优生知识)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优生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有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总强调控制人口数量,不重视提高人口的质量,这是片面的。我认为,从优生学角度来分析计划生育,要做到少生,优生,既限制数量,又要提高素质。为此,晚婚、优婚,少生、优生,早育(儿育)、优育,这“三个两”是符合实际、值得提倡的。晚婚:有利于青年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而过早结婚,对个人、对国家都不利。从医学角度来说,女性25—29岁之间生小孩是最佳年龄,符合优生学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力推行晚婚、晚育,是当前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新的人口出生高峰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几年,我省早婚现象显著增加,晚婚人数日趋减少。究其原因,理想结婚年龄对早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深入的生育力调查中,为了解已婚妇女对理想结婚年龄的观点,对6,124名已婚妇女询问了“您认为妇女最好是在什么年龄结婚?”“您认为男性最好是在什么年龄结婚?”两个问题,现就得到的有关已婚妇女婚姻意愿的资料,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到1990年全国总人口的控制指标,并明确规定: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七五”期间主要的人口政策之一。这个政策的执行情况将关系到“七五”人口计划的完成。 (一)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是1979年下半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充分研究我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后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决策,它是针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两次人口生育高峰提出的一项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解放后,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晚育与拉大生育间隔对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除极少数同志错误认为晚育与拉大间隔对控制人口增长影响极小外,大家都认识到了晚育加间隔的积极意义。当然,有的外国学者提出的如果从1985年起,中国妇女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为25岁,第一、二胎间隔为4年,那么二胎加间隔可使中国2000年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这样一种设想是不切实际的,它只能作为在极端理想化条件下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推算”。因为在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要求全国妇女从1985年起“一刀切”,“齐步走”,25岁生第一胎,29岁生第二胎,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全世界约有2.7亿人,采取了避孕和绝育措施。这2.7亿人当中,有2/3属于发达国家,1/3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国家里,晚婚、晚育已成为节制生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过去的20年当中,有65个国家推行计划生育,54个国家修改了婚姻法,提高了最低结婚年龄。在亚洲,占总人口94%的18个国家,实行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国、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土耳其、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其中的某些国家,实行经济奖罚和税收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人口爆炸”正在向我们逼近! 随州市是湖北省80多个县(市)中数一数二的“人口特大户”,尤其感到问题的严峻与紧迫。纵观随州市的人口生产形势,其严峻性与紧迫性主要集中在五对矛盾上。解决矛盾,厉行控制人口的要害,笔者认为应推行“人口极限”战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严峻的人口生产形式1.生育现状与基本国策之间的矛盾我国大陆的计划生育正式列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内容,始于1971年国务院51号文件下达之后。10年以后的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公开信》,进一步明确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生产战略。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总理最近在看望北京卫戍区某部指战员时指出:“计划生育也是精神文明。”这不仅是对计划生育的精辟论述和高度评价,也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殷切期望和坚决支持,极大地鼓舞着军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地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计划生育之所以是精神文明,是因为计划生育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生事物,提倡的是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和新风尚,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它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计划生育是同旧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等传统伦理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代之以“男女平等”、“少生优生”、“共同富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