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协同学理论和方法的哲学依据与社会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同学,意思是协同作用的科学,即关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同作用的科学。由于所有系统都是由若干个部分或说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因此,协同学所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以是原子、分子、细胞、植物、动物、机器、工厂、社会等等。但是,相互作用最为明显,也最有决定性作用的是那些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大系统和生物有机系统,因此,它们成为协同学的主要对象。正如协同学创始人哈肯所说:“对于‘活’的东西研究,导致了我所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协同学。”①协同学一反传统科学的态度,不是把对象分解还原为各部分和.而是…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是个有机动态系统,它的运动和发展是在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社会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子系统,揭示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舆论意为众人之说,社会舆论则指舆论的社会性,指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群体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关系中相互作用的交往过程中的思想产物,是人的社会生活意愿的反映。根据形成和发展方式的不同,社会舆论可分为自发和自觉的两类。自发的社会舆论是人们对自己共同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含: “代际持续”;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协同发展论是一种全新的以统一的观点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主张人类社会复合系统的社会子系统、生态 (环境) 子系统、经济子系统, 以及社会生态子系统、生态经济子系统、社会生态经济子系统等应当互相协作即协同运作, 以实现其系统整体的协同发展。同时, 还应当实现其空间协同发展与时间协同发展。而科学发展观, 则是由“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四个互相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发展子系统 (要素), 所建构起来的关于社会发展战略的大系统 (整体)。它的突出特点是: “人本创新”和“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在历史科学初创之际用来定义既是观念又是社会存在的那些问题。在知识学上,它表现为与实证科学相对的思辨真理;在社会结构上,它是代表统治阶级意识的观念上层建筑。在无产阶级的科学发展和解放实践的深入过程中,意识形态批判始终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但批判本身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改造世界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发展什么一般的意识形态理论,他们最后的工作都落实在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科学分析和无产阶级的实际解放斗争上。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贯穿着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生态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生态观是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邓小平的行政体制改革生态观,就是强调要从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中,从行政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以及行政系统内部各部分关系的协调统一中去改革或设计行政系统,以期实现与行政环境的动态平衡和行政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动态平衡。 一、适应社会环境的行政改革观   行政系统是社会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是…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南京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地理空间,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应将科学发展观与人居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对南京市区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网络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交叉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科学技术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必将大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为我国目前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提供理论指南。本文对这门科学的萌生和发展作了历史的回顾,对建立这门学科的迫切性、方法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型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其渗透于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各部门和各环节,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综合协调作用。如何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各种社会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所在。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发展需要,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参与、增进社会团结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信仰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信仰的特性荆学民信仰并不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里自生自灭,而是在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的作用中生成变迁、发展运作的。当然,在这种过程中,信仰不仅仅只是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的机械附着物,而是与之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的。这就意味着,信仰是一种兼涉主...  相似文献   

10.
张立成  张梅 《理论界》2012,(3):82-84
环境问题是被现代社会广泛的关注的事,但杜威在他的时代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尽管人类在不断进步,但他仍然居住在一个禁止滥用的环境中。杜威认为,道德不仅是人类社会的事情,整个自然界,包括物理的和生物的环境都有道德蕴含,因为整个有机体和自然界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那些对人类社会所作的道德思考同样适合于非人类的自然环境,因此,我们对环境的责任不是因为环境具有内在价值,而是一种道德整体观的必然要求。杜威的伦理学经过很小的调整后可以作为环境伦理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一种历史现象,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恒一不变的。因此,研究道德问题,必须有一种历史眼光,即要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运动的进程中加以考察,以把握总的走向,保持清醒头脑。首先,应当看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必定为道德的进化提供基础。道德,象其他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科学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课题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探讨,似乎都应该从厘定该课题的基本范畴起步。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为了深化对“民族精神”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概念的理解,澄清人们头脑中的某些模糊认识,有必要对民族精神的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说明。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含义和本质特征民族精神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历史范畴。在民族形成的初始阶段,各民族的精神状态还是很不稳定的,且带有随生随灭的特点。当一个民族在相沿相因和代代相传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壮大起来,在改造自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的发展中,科学构成与演化的模式问题曾经是甚或目前仍然是科学哲学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本文借助系统概念和“四面体”模式,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探索。一、科学系统的构成要玩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整体。科学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要素、知识要素和社会要素有机地结合而成的整体。①1、科学认识要素科学认识要素是由科学认识主体、客体和中介组成的。科学认识主体是在同客体发生相互作用中获得其规定性的。它在整个科学认识过程中,始过处于主导地位。在广义上,整…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演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非线性作用表现为各种超循环组织的形成、发展、解构和重组,超循环是资源型城市系统非线性作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主体超循环组织结构框架包括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人口子系统五大超循环组织模块,直接反映出各个子系统模块间的循环、耦合和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科学用于社会具有双面效应:一方面,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学运用于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科学的利弊都关涉人类生存的伦理问题。通过从伦理学的视角透视科学发展和科学活动中的伦理关系,探析科学用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论述了科学伦理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舜尧  张明 《理论界》2003,(3):85-8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们在变化中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努力在大学生中进行必要的适应与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在校学习乃至将来步入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适应的内涵。心理学家艾夫考认为,适应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我身心状态,使身心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发展自我的目的。适应首先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筑良好心理机制的过程。个体从物质层面…  相似文献   

17.
刘蓉 《兰州学刊》2008,(Z1):72-73
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期研究的重点是外部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他考察了17世纪英国的情况,得出了两个假说:新教(尤其是清教)伦理精神的潜功能促进了科学的兴起;经济、军事和技术的需要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后期他转而对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内部的社会现象的研究,讨论了科学精神气质与科学共同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文章就其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视阈中,所谓世界历史,并非各个民族历史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历史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世界历史境域下,个别国家的超常规发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为各个国家谋求独特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邓小平正是立足当代"世情"和中国"国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构想,为中国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韩汉君社会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个同质、等速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呈现出阶段性的过程。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把社会经济由低向高发展的进程划分为若干阶段,揭示各阶段社会经济特征,并进一步为落后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和成熟,从来都是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人自身的内部心理环境构成了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而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即是基于外部环境变迁造成的被动选择。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欧洲民众的表现,到世界范围内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胀压力",其实质上已经超越了单边环境互动的过程。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路径选择,危机中人的行为适应性,以及危机后人的行为选择性,成为环境变迁中必须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