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参与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准确,加强了对农民的组织领导,成功地对农民进行了抗日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创造了农民教育的新方式。在动员农民、培养干部、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试就抗战时期中共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方式进行总结阐述。1 建立各种组织,动员、教育农民支持和参加抗日战争抗战期间,中共在敌后建立了19个根据地。毛泽东在论述抗日根据地的条件时,指出了发动民众的抗日力量是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三项…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络,其动员的深度、广度、效果及社会动员能力明显优于国民党,并构建了以政权组织为主导的垂直动员体系和民众团体与之相辅相成的横向动员体系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以高崇民为首的东北爱国人士成立的第一个民众抗日救亡组织,也是中国最早进行抗战的民众团体,对局部抗战之初东北人民的抗战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中国最早组织民众抗日的组织者之一的高崇民,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组织建设、主要活动中,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凸显了他和救国会在中国反帝抗日斗争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中期,四川省战时乡村服务团成立,成为大后方发动民众广泛参与抗战工作的民众动员组织,在其领导下,广泛开展了宣传鼓动、军事、经济和文化动员以及生活服务等,成为稳定后方、整合力量的重要团体。不过,由于人力财力限制、组织混乱、成立时间过短等因素,战时乡村服务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5.
在旷日持久的民族抗日战争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广泛地动员了社会各界民众,铸成了民族抗战的血肉长城。艰难困苦,予汝于成,最终取得了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全国各方面是欣欣向荣的,政治上有民主化的趋势,文化上有较普遍的动员。”在当时全国抗日文化运动中心的武汉,文艺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武汉抗战文艺活动是抗战文艺史上值得重视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 ,《新华日报》在后方竭尽全力动员民众参军参战 ,鼓动民众捐款、捐粮、捐物支援抗战 ,倡导对前线将士的慰问运动 ,动员和组织民众捐助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斗争 ,发挥了唤起民众支援抗战的倡导者鼓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根本点就是独立自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我们党就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这一时期,毛泽东在一系列文章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论政策》和其它一些谈话、讲话中,阐述了我党的外交原则、方针和政策。他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很明显的,应该是抗日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①我们既反对国民党完全依赖于英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也反对党内盲目服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做法,主张独立自主,在不丧失领土和主权的前提下,和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同盟及抗日军事互助协定。《解放》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边区村政权建设具有基础性、群众性和差异性等明显特征。晋察冀边区村政权建设的巩固与发展,进一步扩大与巩固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极大地激发与调动了边区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民众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为广泛动员民众参与到民族抗战的洪流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党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在边区各地的顺利开展与普遍实施,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合力。这为新中国成立后村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出于建立抗战统一战线、充实自身力量、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等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领导开展青年工作。通过全面改造共青团、积极组建群众性抗日青年组织,积极发展青年教育、培养训练抗日青年干部和人才,着力推进报刊和文艺宣传工作、加强青年抗战动员等实践举措,为争取抗战胜利集聚起强大的青年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开展青年工作的成功实践,对新时代加强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必须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着力发挥团组织工作效能;必须统筹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青年有生力量;以青年为中心,为青年生存发展纾困;必须建好网络舆论阵地,加强青年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毛泽东坚持将国际主义与民族利益有机结合,坚持将民族主义与民主政治相结合.而蒋介石则推行集法西斯主义的专制性、保守主义的守旧性和爱国主义的进步性于一身的民族主义.民族独立是两种民族主义的共性,也是两党合作的基础.毛泽东、蒋介石民族主义的不同特点却分别对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蒋介石虽然利用了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作用,却忽略或回避了对民众利益的关注.在民族敌人消退后,蒋介石民族主义剥夺民众自由、权利的一面与已经启动的民族独立、民主的历史进程背道而驰,从而遭到大众背弃.而中国共产党则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成功地将众阶层纳入了统一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日后政权的确立准备了深厚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经典文本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由思想,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考察。在哲学自由上,毛泽东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学术自由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真谛是学术自由。在政治自由上,毛泽东认为政治自由是人民争来的,要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政治自由既是手段,又是目标,具有重大的价值;政治自由的具体内容是相对的,有限度的。毛泽东晚年在政治自由的实践上存在着失误。毛泽东自由思想的三个维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毛泽东的自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政策和策略与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有关中国革命的一整套政策和策略展示了丰富的辩证方法和精湛的政治哲理,它主要表现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依据国情及政治形势的发展制定政策;弱小革命力量通过主观努力最终能够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四面出击,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善于率领同盟者向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在照顾其利益的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人民政府除进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文化建设外,同时也相应地进行了包括社会事业在内的社会建设.毛泽东对社会事业的发展作了许多论述,包括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鼓励和推动技术革新,发展全民体育运动和积极开展卫生和防疫工作等内容,这些思想表现出了严格的实用性和鲜明的人民性特点.由于时代的局限与主观的原因,毛泽东发展社会事业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全民性、运动性,政治化的社会事业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论是它的特点,还是局限性,都对我们今天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一、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 ;二、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事业的中心环节 ;三、树立大众化的道德榜样和造成广泛的社会舆论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四、广泛的政治改造和政治动员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些思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较好实践 ,并收到巨大的社会效果 ,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在全党提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保障;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防止个人包办;倡导废除党内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实行党代会的常任代表制;建立和完善党内监察制度和纪律检查制度。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中国政治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做",他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着一场改造现实社会制度的实际斗争;二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一家之"说"———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实的"叛逆"斗争中,毛泽东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人政治意识的价值取向,把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趋古"意识变为一种"前景"意识。随着这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毛泽东在多方面表现出了对传统政治思想的"叛逆"。  相似文献   

18.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理论对中国的革命动员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为手段,以政治动员、征集新兵、筹款以及肃反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动员思想。这一思想,既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一个深入理解。不过,由于当时革命的不够深入,他对革命动员问题的思考也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抗战胜利前后党的城市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胜利前后,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能否得以长期生存发展以及能否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夺取城市的重要性,并指挥我党在对日反攻和对国民党自卫反击作战中收复了大批城市;毛泽东提出城市解放初期要实行军事管制、执行严格的城市政策、迅速恢复城市社会秩序、及时建立城市人民政权、培养大批城市工作干部等思想,为我党接管城市提供了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要派遣大批干部进入国民党收复的城市中开展秘密工作、援助国民党统治区城市爱国反战运动等主张,为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根除人治 ,加强法治 ,并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论述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