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叙事文学发展轨迹──神话、传说、故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传说、故事,乃民间文学中的三大叙事性文学。自古以来,它们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被人们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其实从文学角度看,它们之间是互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又正好体现了叙事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便于论述,我们拟以侗族的神话、传说、故事为例,对它们进行比较说明,看看它们是怎样体现叙事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一、神话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叙事文学,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钟敬文教授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说:“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3.
史传文学与中国小说传统之关系,是一个业已引起注意但研究尚未真正深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西叙事文学传统的比较出发,在着重考察《史记》、《汉书》中的纪传体作品在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小说史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彝族民间文学中,活态的口头叙述极为丰富。彝族民间口头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彝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长期锤炼而形成的彝民族的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彝民族诗性智慧和才艺的结晶。彝族民间叙事长诗有的以叙事为主,以抒情为辅,如《甘莫阿妞》《阿诗玛》等;有的则以抒情为主,以叙事为辅,如《妈妈的女儿》《我的幺表妹妹》等。这些至今存活在彝族民间的口头叙事文本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信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分析这些活态的口头文本,我们发现彝族民间口头叙事不仅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动人,还蕴藉着丰富的相对稳定的程式化形式,具有固定涵义的现成表达模式。这些程式是经过无数民间口头诗人的千锤百炼后在传统中形成的,是历经若干世纪之久的古老的传统遗产。  相似文献   

5.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教授是一位长年从事中西戏剧文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专家,十余年来他撰写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书,在民族学、戏剧学学界享有盛誉。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是他在上述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优秀经典的学术专著,为当今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学科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先秦史传文学叙事传统与汉代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史传文学作为中国早期的叙事文学代表,对后世叙事文学影响巨大。汉代今文诗学著作《韩诗外传》中的某些叙事篇章,与《左传》、《晏子春秋》等先秦史传文学有着明显的直接承袭痕迹。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中继承了杂史类叙事传统,而对《左传》中的故实,或不加采信,或加以改编、敷衍。这种出于经学目的的文学化叙事,客观上促进了叙事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子部小说及杂史类传记文学都有直接的影响。汉代经学叙事对早期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新变,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这其中就有研究方法使用不当的原因。本文就民间文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作用最为重大的三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回归民间法以及文化学研究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当然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学者在对民间文学进行研究时,不能将研究方法孤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五卷书》、《一千零一夜》等,莫不脍炙人口。除专事民间文学研究的钟敬文、刘守华、郎樱等先生外,圈外也不乏挖掘东方民间文学矿藏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季羡林先生就特别提倡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他的《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  相似文献   

9.
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是我国广大比较文学学者的艰巨任务,而搞好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则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关键之一。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蕴藏极为丰富,及时组织学术队伍,有计划地、有重点地、多侧面地开展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母题、题材、情境等在不同民族、国家文学中的流传与表现。这种方法来源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并且民间文学中同一主题、题材等的大量异文为主题学研究提供了资料上的保证。同时,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主题学理论也是民间文学研究的指南之一。二者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1.
[提要]日本学者的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本文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日本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分为文本研究初期、田野考察初期、比较研究期、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四个阶段。文本研究初期以汉文文献《竹王传说》《九隆神话》的文本分析为主;田野考察初期由鸟居龙藏1902年的西南研究所开创,此次调查为后来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西南诸民族奠定了基础;比较研究期始于中日建交以后,日本学者通过民间故事的彝日比较,为日本民间故事研究导入了新的方法论;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古代文学研究者利用彝族创世神话复原日本《古事记》等上古文学,其新的研究方法超越了国界,在日本古代文学、古代史以及民俗学方法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2.
叙述技巧和文体特征共同构建了叙事文体的结构。叙事文体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叙事文体学的共同特征,开辟了文学分析的新视角,为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视角。南非作家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在叙事文体学综合框架下彰显了章与章的巧妙。由空间视角和意识形态视角建构的多元视角,从叙述学角度表达了受压抑的主人公在充满战争、军队、种族隔离的社会中苦苦挣扎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有两部民间文学研究专著的出版,实在让我感觉很受震动:一部是刘锡诚先生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另一部是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问故事类型研究》(下文简称《类型研究》)。它们都有扎实的文献根基,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孜孜砣砣、穷达以之的心血,呈现出分外厚重的成果。这样的厚重,  相似文献   

14.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分支。目前,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显得明显不足。有关比较思想政治研究的著作或编著仅有这样几本:苏崇德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1995年出版。宋春宏教授的《比较德育新论》,1999年出版;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比较德育学》,2000年出版;王瑞荪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相似文献   

15.
季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为关于对故事体裁做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实际上由比较文学牵连出另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比较故事学。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论断是:1.认为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3.汉译佛经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应将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5.应偏好"比较文学中直接影响的一派"。  相似文献   

16.
谶纬叙事是中国古代、近代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段之一,浙江英雄传奇小说堪为大量使用谶纬叙事的经典范例。明代小说《水浒传》和近代小说《荡寇志》中大量关于谶纬现象的描写,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也形成了它们独特的谶纬叙事机制。这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并进一步确立了浙江英雄传奇小说在整个中国叙事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研究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主张“兼容并包”,发表《校长启事》,支持进行近世歌谣的征集;1920年还成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由沈兼士、周作人等负责其事.周作人于1913年至1915年间写有《童话研究》《儿歌的研究》、《童话略论》和《古童话释义》等,是我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先驱.鲁迅在故乡从小接受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历来重视无名氏的创作和生产者的艺术,他在《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和《科学史教篇》等文中,论及外国和中国的神话、传说,其所编著的大学讲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大量论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正确地指出它们的性质、起源、演变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等.鲁迅还于1912年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倡议成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便搜集整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鲁迅后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民间文学,奠定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学理论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的《诗经》译介始于1852年,开始是一些作家、翻译家从法文、英文等文字转译,后来汉学家也加入译介的行列,到1957年出版了汉学家翻译的全本《诗经》。《诗经》在俄罗斯除了通过期刊、选本、译本等传播外,教学也是其重要的传播形式。俄罗斯的《诗经》研究始于19世纪后期1,958年出版了第一本研究专著。早在19世纪后期,俄罗斯学者就提出了《诗经》是一部民歌集的观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也开始用文化人类学、神话学的方法与观点研究《诗经》。俄罗斯的《诗经》传播与研究具有以民间文学的角度审视《诗经》、以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来审视《诗经》的特点,俄罗斯的《诗经》传播与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9.
傅斯年关于《诗经》方面的论著主要有《诗经讲义稿》、《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以及《宋朱熹的<诗集传>和<诗序辩>》等。在这些论著中,他将《诗经》看作是先民之民间文学作品,这对于打破经学传统,从而推动《诗经》学研究的现代化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他在《诗经》产生年代的考定上提出了四条路径,使得《风》、《雅》、《颂》中各篇章的时代界定更加确当,从而推动了《诗经》产生年代研究的深入发展。在他看来,孔子并没有删《诗》,只是对其中的《雅》、《颂》作过编辑和整理。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孔子和《诗经》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他对《诗》学的梳理,既重点突出,强调了《毛诗》和朱子《诗》学,又新见迭出,如对三家《诗》异同的论述、对《毛诗》来源的论述、对《毛诗》战胜三家《诗》原因的探讨、对朱子《诗集传》特色的归纳,都有异于常人之处。这些观点不仅充分展示了傅斯年研治《诗》学的成就,而且对近代《诗经》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人风采     
黄永林,1958年生于湖北仙桃,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博上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化、大众文学研究。已出版《中西通俗小说比较研究》、《20世纪中国大众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品格》、《郑振锋与民间文艺》、《张恨水及其作品论》、《大众视野与民间立场》、《民间文化与荆楚民间文学》等论著和译著20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中国民间文艺学学术著作“山花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奖、国家国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和国家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集体奖)等。周运浓,1949年生于湖北公安,1966年毕业于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