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论述林肯的文献车载斗量,比比皆是;评价林肯的一生众云纷纷,莫衷一是。刘祚昌同志《论林肯》一文(见《开封师院学报》1978年第一期)拨开烟雾,试图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有独到之处,读后颇受益。今就我在初学美国史的过程中,关于评价林肯的问题,冒昧地提出两点浅见,求教于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之一,历来是美国历史学家研究与讨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林肯是一位废奴主义者,这突出表现在南北战争中他颁布的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中,广大黑人奴隶摆脱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并且在法律意义上获得了与白人平等的地位。但是,通过深入分析林肯颁布与实施这些法令措施的背景与目的,就会发现他做出这些决定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度,而是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因此,林肯应该是一位坚定的国家主义者,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废除奴隶制度只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的美国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围绕着阿伯拉罕·林肯的评价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简介两个有争论的问题: 一、林肯与《解放宣言》《解放宣言》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是林肯向敌人迎面投掷过去的、水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然而关于林肯发布《解放宣言》的动机、目的等等,该如何评说,这在国内史学界却成为评价林肯时争论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不容践踏》(见《辽宁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一文中,对“四人帮”在按劳分配方面的一些谬论进行了初步的批判。在那篇文章里,我们指出,姚文元所说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则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就是把按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分配关系说成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这是明目张胆的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丑化社会主义制度,搅乱人们的思想,打击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破坏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建设。在这里,对他的这个谬论,再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论林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伯拉罕·林肯在美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的历史人物,这不仅因为他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而且也因为他在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社会变革时期领导了美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武装斗争(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加之,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林肯也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因此,一百多年来对林肯的评价之多,也就不足为奇的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林肯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一个是无产阶级领袖,一个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在美国内战期间,马克思曾多次撰文评论林肯。一在内战期间,奴隶制问题以及林肯对待奴隶制的态度是马克思评论最多的问题。在奴隶制问题上,马克思始终把解放奴隶作为战时北部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在他看来,整个内战的基本问题是奴隶制问题。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经济地位的变化,不能不涉及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问题。蒋学模同志在《复旦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几点看法》一文认为,近百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呈上升趋势。我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几个问题》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针对我的看法,蒋学模同志又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劳动力值价变动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以下引用此文,不另注明),继前一篇文章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对我是有启发的。但是,对于他在后一篇文章中所作的理论分析,我仍然持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家的深入探讨,把英语中的一些短小精品琢磨出一份比较理想的译文,一则切磋翻译技巧,二则可向广大汉语读者介绍一些英语名篇,应该说是有意义的事。关于Abraham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七八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由云京翻译的《林肯传》先行提供了这篇演说词的译文(下称“云译”,“云译”亦见于八○年出版的《英汉翻译教程》;八一年七、八期合刊的《英语学习》上载有丁晓伦同志对这篇英语演说的分析文章(下称丁文);此后,八三年第五期上海《外国语》杂志又刊登了陈敦全同志对“云译”的商榷意见和他本人的译文(下称“陈文”、“陈译”)。上述这些为我们正确理解和翻译这篇名闻遐迩的演说词作出了可贵的努力。笔者读后获益良多,同时也对某些译法产生一些不同看法,今提出来向原译者和同行请教。为节省篇幅,“云译”、“陈译”等均不再引证,但提供演说词原文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内战中,林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领导联邦政府和广大人民,粉碎了南部奴隶主的叛乱,废除了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林肯的废奴思想及行动本来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中外学者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废除奴隶制  相似文献   

10.
内战史是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内研究内战史者与日俱增,新成果不断涌现,观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一、对林肯的评价问题美国内战史研究中的争论大多是围绕着评价林肯展开的。1982年《世界历史》曾对此作过讨论。认为林肯是废奴派的代表者霍光汉和郭宁林等认为。林肯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废奴主义者,他的废奴思想与立场是一贯的。王洪慈则认为:林肯的废奴主义“思想有一个演变过程”。黄绍湘与毕中杰则认为林肯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不是废奴派,他之所以采取废奴措施,是在国内外的压力下做出的,为  相似文献   

11.
一、悖论不矛盾吗?谢洪欣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4期上发表的《悖论的不可避免性和不矛盾性》一文中提出悖论不矛盾的观点,这对深入讨论悖论问题是有益的.但是,这种观点是否能够成立,我认为还是可以讨论的.谢洪欣同志认为悖论的定义应该是:“命题P是悖论,当且仅当P(?)(?)P(即P与其否定(?)P同值).”(《哲学研究》1982年第4期38页)他由证明“‘悖论是矛盾’是一个悖论”来证明“悻论不是矛盾”.请看他的论证一.“论证一:设P是悖论,即P(?)(?)P.(1)如果‘P(?)(?)P'是矛盾,则由于P与(?)P同值,可用P代替(?)P,即得  相似文献   

12.
<正> 孙启明同志在《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见《安徽大学学报》89年第2期,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批评了我关于“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观点,并从狭义悖论存在的条件和关于说谎者悖论及所谓“理发师悖论”之推论的分析方面,对与之相反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非常欢迎这种学术性探讨。我对孙启明同志的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在此作一答复,并期望学术界有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悖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多次提到《对手团队》一书。这本书由普利策奖得主多丽丝·卡恩斯·古德温所著,讲述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如何吸收政治对手进入内阁班底。古德温说:“我想这反映出奥巴马方面有一大股内力,促使他严肃考虑效仿林肯,组建一个对手团队。”  相似文献   

14.
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某些西方错误理论思潮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滋生蔓延的时候,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黑马”刘晓波摇旗呐喊,抛出了《感性·个人——我的选择》(载《中国》一九八八年第七期,副题是“与李泽厚对话”,下面简称《选择》)。在这篇长文中,他从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多种角度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相似文献   

15.
<正> 最近,参阅了马祖毅同志的《鸦片战争后五四运动前的翻译》一文(《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这篇文章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因此获益非浅。但是,感到文中有几处观点可能与史实有出入,故不揣浅陋,写下自己的观点,以与马祖毅同志商榷。一、关于1862—1896年譯书数目的問题马文谈到:“梁启超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曾经把前此国内所译的西书汇列成  相似文献   

16.
林肯辞世后的一百多年,相继出现在美国政治舞台的总统们,可谓光芒一时,然而在这光芒中间,林肯依旧璀璨夺目,为世人传颂。1995年,林肯再次成为一个焦点。此次他是出现在戴维·赫伯特·唐纳德(DavidHevrbertDonald)撰写的《林肯》(Lincoln)一书中;本书也因此而一举摘取了影响甚大的美国《纽约时报书评》颁发的当年最佳图书奖(传记类)。唐纳德为哈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曾因所著《握尔夫与索姆条双人传》(1990-1938,CharlesSummerandThomasWolfe)荣获过普利策奖。他在出版的传记《林肯》序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林肯生前的几次重大政治活动的分析,论证林肯是一个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处事犹揉寡断的平庸之人。美国人对林肯的评价,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本文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究,以“外国人”的冷静的目光和求实精神重评林肯总统  相似文献   

18.
林肯的家教     
《北方人》2007,(1)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林肯的真诚与宽容。”在这位伟人的身上体现出的这种美德,与他继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由于家境的困难,林肯12岁的时候不得不中止学业,去做了一个伐木工人。那个时候伐木工人的工资很低,伐一立方米的木材只有1.2美元的报酬。当时伐木全是手工劳作,所以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哲学拜物教     
戴维·德格鲁德(生于1937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哲学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批判了D·A·罗哈廷在《异化和哲学》一文中表达的观点。作者认为,“异化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一切矛盾的本身都包含有异化的萌芽”。异化是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作者坚决反对对异化作感情用事的片面解释,并要求用阶级的观点来对待这个问题。当然,进步的哲学家在资产阶级社会内势必处境很困难,但这还不能说他已被异化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切劳动者都以这样  相似文献   

20.
我在 1 996年撰文提出了蒙古史上的“黄金家族”仅指忽必烈子嗣的看法① 。在国内 ,曹永年先生则持“黄金家族”与“孛儿只斤家族”等同的观点。他的两位当时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在其指导和反复修改下 ,撰写《讨论“黄金家族”一词必须以史料为基础———与阿尔丁夫教授商榷》一文 (下简称《商榷》)。为此 ,我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题为《“黄金家族”一词指称对象范围》② ,一篇题为《关于“黄金家族”一词的产生时间》③ ,答复了他们的商榷 ,进一步论证了我的观点。在此 ,我将继续论证自己关于“黄金家族”一词仅指忽必烈子嗣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