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恐怖的怪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奥地利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布热齐纳是《新少年》读者们的老朋友了!大家一定还记得,在我们刊物2003年第7-8期合刊以及2004年第1-2期合刊上,“冒险小虎队”系列作品中的《智擒黑帮》以及“神勇小虎队”系列作品中的《幸运猫》, 曾经让大家过足了阅读瘾。近年来,托马斯·布热齐纳笔耕不辍,又陆续推出“龙心宝剑”系列和“寻宝历险”系列多部畅销作品。本期介绍给大家的魔幻冒险小说《恐怖的怪兽》是“龙心宝剑”系列中的一部。在这部作品中,你将与主人公莱昂一起步入虚幻世界,结识神龙、骑士、鬼怪、恶魔以及睿智的巫师。  相似文献   

2.
《高老头》(1834年)是巴尔扎克《人間喜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关于《高老头》中的“父爱”問題,历来为許多人所爭論。归納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高老头》中的父爱,“表现了人类的崇高至性”;也有的人贊賞高老头把他的“全部人类感情都集中在女儿的慈爱上”,有的甚至把高老头的父爱捧为“父爱的基督”,竟以高老头自命,說什么“我就是高老头!”  相似文献   

3.
前言《水浒》这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长篇古典小说,从明代成书至今,在我国流传几百年,对其评价,众说纷纭。解放以后,这部书仍被有些人捧为“农民革命的史诗”,把宋江的投降说成是“农民的局限性”,并把这种观点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水浒》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好作品,还是一部宣扬投降主  相似文献   

4.
文康,是著名的满族文学家,他的《儿女英雄传》流传于《红楼梦》问世之后,很有一些影响.清朝末年就有人称誉他,认为“满人小说,《儿女英雄传》最有名”,“不愧为一时杰作.”那么,在我们看来,这部书堪称“杰作”么?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体现着一种什么样的创作倾向?为什么在旧时代能广泛流传并颇具影响?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于一八四七年写成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现实主义巨著《人间喜剧》中属于“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的后期的最代表的作品之一”(穆木天译《从兄蓬斯》第3页),“达到了他的艺术的最高峰”(支魏格《巴尔扎克传》第450页)。在这部小  相似文献   

6.
《源氏物浯》是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最有代表意义的艺术杰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它在日本古典文学中著称为艺术的高峰。室町时代的文学家一条兼良在《花鸟余情》一书中,说:“我国的珍宝中,没有一个超过《源氏物语))的”;江户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本居宣长在《玉之小栉》一文中,说:“此类物语书中,唯有这部物语(指源氏物语),特为优异,独出心裁,大概空前绝后,无与伦比。”这种说法,未必恰当,然而,它却反映出对这部巨作的历史评价。《源氏物语》出于1001~1016年期间,比欧洲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十日谈》(1354)还早三百年。就在这个时期,如此规模宏大,内容深刻,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经一位女作家之手创作出来,实为令人钦佩。《源氏物语》问世以来,有不少评论家、文学研究家发表过许多评论文章和研究论文,作过不少考证,探讨过作品的重大艺术价值。有的站在儒教的立场上说,它表现了“劝善惩恶”的思想;有的从佛教的观点出发,强调“宿世”观念;有的说,它描写的是“贵族青年的恋爱”,“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之事”,甚至有的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奸通”等等。总不能脱离普遍的“人性”、抽象的伦理道德原则以至宗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7.
汤草元先生、陶雄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曲艺辞典》页二六○“许潮”条云:“许潮,字时泉,湖北人,一说靖州(今湖南靖县)人.”未引依据. 麻国君同志的《关于许潮杂剧四种的发现·兼谈许潮及<阳春奏>的若干问题》一文(《戏剧学习》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对许潮的籍贯,也提出“一说湖北人”、“一说靖州人”的说法.麻国君同志持论的论据共三点: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作家中,焦祖尧同志以写煤矿题材而见长,他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引人注目。 焦祖尧同志于一九五七年开始写作,先后出版了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坚持深入煤矿,和工人们一起生活的丰硕成果。这一篇篇洋溢着对矿工的深情厚意的作品,就象从矿井下奔驰而出的“一车车的乌金墨玉”,“发出闪亮的、金属般的光泽”,显示了煤矿工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他的长篇新作《跋涉者》(载《当代》1983年第2期),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作品的生动性、丰富性同思想深度交融在一起,从一定的历史高度来探索现实生活的底蕴,提出了一个较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使人们从矿山的改革和反改革的斗争中,意识到前进步履的艰难,看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发展的深情关注和责任感。因此,这部作品的问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9.
即实同志的《契丹国号解》一文(刊于《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1期),不仅对“契丹”一名的诸家之说进行了全面讨论,而且对“契丹”、“大辽”之名提出了新解,读后颇受启发。然文中涉及鲜卑段部的几个问题,又不能与之苟同,因此提出来与即实同志商榷,亦就正于史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复旦学报》1983年3期,发表了黄霖同志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我有些不同看法,愿提出来与黄霖同志商榷。一、屠隆的的一诗一文,尽管存在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中,但这还不能作为屠隆就是《金瓶梅》作者的证据。因为,在《金瓶梅》中引征他人作品的例子极多,如第七十回的《端正好》(“享富贵受皇恩”)原出自李开先的《宝剑记》,第七十三回的《集贤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4期发表的林志浩同志《通达彼岸的“桥梁”》一文(以下简称林文),重新评价了三十年代出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同志的杰作《〈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 林文对《序言》的所谓“不足之处”作了所谓的“具体的分析和说明”,以指出它的所谓的“缺陷”。然而,林文的这些批评,对整个《序言》的再评价,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2.
《江汉论坛》一九九○年第四期发表了张应斌同志《“西塞山前”是张志和的作品吗》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文章认为:“有名的‘西塞山前白鹭飞’等五首《渔歌子》词,千百年来都认为是唐人张志和的作品,但实际上,它的作者不是张志和,而是颜真卿。”张文大胆提出新说,精神固然可佳,然而这一结论却大有可商之处。张文立论的主要依据是唐人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的一则记载,其中说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间,它究竞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怎样阅读它和理解它的主题命意,一直是一个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从一七五四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到一九五二年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一书出版两百年中,新、旧红学派对于这部作品的主题命意和其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猜测和索隐,写出了浩繁的著述,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学说来解释它。诸如“梦幻色空”说,“情欲”说,“孤愤”说“自道生平”说,“酒色财气”说,“演先天大道”说,“第五回是全书总纲”说,“演性理”说,“民族主义”说,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党史研究》第一期,刊载了黄显孟同志《关于“一大”前的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问题》。文章说,毛泽东在一九二一年一月廿一日给蔡和森的信中,用括号标注的那个“宣言”,“即一九二○年十一月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些党的出版物,毛泽东等在一九二○年十二月便收到了,而且秘密地广为散发。”(《党史研究》,1983年第1期第46页)我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到郑天任同志的《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关于恢复传统语文教学法的刍议》一文(载于《扬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刍议》),有些想法,现提出来与郑天任同志商榷,并就正于语文界的同行们。一《刍议》一开头便说:“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显著地下降,这是一个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整个教育质量的大问题。”接着,又以“纵观古今”的“历史眼光”指出,这种“下降”是自五四以来就已经开始了的,“由来久矣”。为了说明这一点,《刍议》对这种“下降”作了一点分析,理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发表的陈则光同志写的《论历史讽喻剧〈赛金花〉》一文,对我国著名剧作家夏衍同志的早期历史剧《赛金花》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在如何评价《赛金花》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最后说:“《赛金花》是他的第一个剧本……”,这一说法是与史实不相符的。夏衍的第一个剧作并非是《赛金花》。夏衍的七幕历史剧《赛金花》最初发表在由傅东华主编的《文学》杂志一九三六年四月号上(民国二十五年,《文学》第六卷第四号),署名夏衍。这是夏衍第一次用“夏衍”这个笔名(原名沈端先)发表剧作,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赛金花》就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产力系统”这一概念大量出现在国内的论文、专著和教科书中,大有理论界公认之趋势。例如,孙显元同志在其所著的《科学和生产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简称《科学》。)一书中,开头就称“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见该书第7页),并以对生产力的成份(基本要素)和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分析,说明“科学是生产力”。肖前等同志主编的大学哲学专业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原理》)中说,生产力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构成的复杂系统(见该书第90页)。韩树英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纲要》)一书指出:“生产力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它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  相似文献   

18.
1920年5月18日《民国日报·觉悟》上,刊载着一首题为《伊》的白话诗,署名:世俊。聂元素、陈吴苏等同志所编《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一书,把这首白话诗作为陈毅同志的作品收入。冯锡刚同志《陈毅同志早期的文学活动》(载《北方论丛》1982年第1期)一文也说:陈毅同志的诗歌,“现在发现的最早作品是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伊》的白话诗。”我一度也曾有过同样的认定。现在看来,白话诗《伊》不是陈毅同志的作品。其理由如下: 一、从署名看陈毅同志是陈家“世”字辈,早年他的父、祖辈为其取名“世俊”,是事实。但是,仅从这一点出发,认定白话诗《伊》是陈毅同志的作品,依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9.
一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称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为什么列宁如此高度评价这本书,说它“非常及时”呢?为什么列宁没有从这本书的其他方面来评价(尽管它无论从人物塑造、结构情节以至艺术语言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而单单强调它是“非常及时”的,那末,它又“及时”在哪些方面呢?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商尔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写作与出版这部作品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以及作家又  相似文献   

20.
在陈力同志《试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一文中(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开始是说:“恩格斯早就指出过:‘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关系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无疑是正确的。接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另外的结论:“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既然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作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