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形式及其演变趋势、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整体强度的国际对比、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生命过程、以及人口循环流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近期演变等4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上对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趋势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根据从中获得的借鉴和启示对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未来走势做出判断,认为目前我国人口在区域和乡城间迁移流动的减缓更多预示的是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其整体规模和强度的下降,后者还有着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今后仍不可忽视针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转移、接续问题,并要根据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迁移流动上升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外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及其对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宇 《人口研究》2004,28(3):52-59
循环流动等非永久性人口迁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及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在我国还少有对有关文献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就非永久性迁移的概念、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的有关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作者在福建省对流动人口所作的若干调查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重新审视了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现状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追  陈艳 《西北人口》2013,(6):56-59,6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双方均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人口迁移和流动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疆一直是人口迁移活动频繁的地区。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近年来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现状进行了翔实的描述,评价了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效果,指出了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新疆人口省际迁移的协调机制、采用灵活人口政策吸引外省优秀人口和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放开了对人口迁移流动的管制,跨省区的人口迁移逐渐活跃起来,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开始凸显。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迁移人口的问题。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首次成为主要普查的项目。目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也已经公布。为此,本文以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迁移人口特征的变化,确定了新的人口迁移中心;此外,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证明迁入人口数和就业人数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以下称乡—城人口迁移)是一种重要的人口迁移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城人口迁移规模的增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与弊,使乡—城人口迁移成为我国政府及学术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因而对我国乡—城人口迁移规模的发展过程及形成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迁移人口的定义很多,本文中的迁移人口既包括户籍所在地未发生变化,仅改变了居住地的流动人口。迁移人口离开居住地的时间为半年。1.乡—城人口迁移规模的发展过程一般说来,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前,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要对城市的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科学调节?怎样进行科学调节?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科学调节的现实缘由 分析缘由之前,需要对迁移人口、流动人口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暂住人口给予界定。人口迁移狭义指永久或非永久改变居住地的迁居活动;广义指人口在地理空间的一切移动或位置变更现象。流动人口是指暂时离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际圈子迅速扩大,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以及流动人口自身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对其婚恋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但目前学界和政府对此关心仍然不够。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研究发现:除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户口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特征外,迁移流动行为也与通婚圈扩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流入地的居留时间、迁移流动地域范围和相对结婚时间都与跨省通婚有关,地理通婚圈扩展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标志,但也不能忽视通婚圈扩展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对流动人口流入地宏观选择机制及其稳定性的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文章使用2000-2020年间历次人口普查、小普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结合迁移网络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在统计检验多种重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泊松模型考察社会网络、劳动力规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省际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时间上的稳定性;并在中国情境下对经典的存量重力模型进行理论扩展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迁移社会网络对迁移流的规模与方向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作用在历时变化中呈现出极强的稳定性;作为人口迁移流的源头,流出地劳动力人口规模对人口迁移流呈现显著且一致的正向影响;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流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仍然是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重要原因;流出地人口的流动强度对人口迁移流发挥着极强的持续稳定性影响,显现出流出地流动文化在供应端的决定作用。鉴于社会网络在流入地选择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存量重力模型应被扩展为社会网络-重力模型;鉴于流出地劳动力规模在省际人口迁移流中的基础作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的可持续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规模的省际人口迁移流动已持续近20年,省际迁移流动人口在迁入地的驻留前景问题日趋紧迫。本文就省际迁移流动人口在迁入地的待遇、处境、心态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群体对迁入地来说仍为一个生硬嵌入的社会阶层,并没有融合为当地社会稳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普遍存在乡城人口迁移和贫民窟扩张现象。尽管我国正快速城市化,城镇贫民窟现象并不普遍。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地区流动和迁移人口的住房状况并不比非流迁人口差;在某些房屋设施方面,流动人口甚至要好于城镇当地居民。本文运用2000年0.095%抽样数据研究中国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流动人口在城镇如何居住?(2)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居住方式是否不同?(3)为什么部分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优于城镇当地居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是我国人口迁移流动较为频繁的省份之一。人口的大规模、经常性流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广东的语言。本文中,我们试讨论这种影响的两个侧面。 一、广东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情况 1.人口迁移流动规模庞大 由于迁移流动人口流动性等原因,很难对其规模作出确切的统计。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时,广东迁移流动人口总量为393、17万人(其中,省外迁入流入为125.75万人,省内跨市县迁入流入为267.11万人,其他0.31万人)。如加上常住不满一年的人口,则匡算数据为580万人左右,约占当年全省总人口的1/10。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面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将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全过程,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中外来流动人口数量日趋增加,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人口、社区管理的难度。勿庸置疑,随着限制人口迁移流动的政策法令的相继废止,未来城市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外来流动人口数量仍将呈继续增长之势。外来流动人口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评估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兴利除弊,进一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和城市化”学术讨论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中国人口学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研讨会讨论的主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十分重要。在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许多相关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在这个时候 ,这么多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进行研讨 ,也是及时的。我相信 ,通过深入的研讨一定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最近 2 0年来 ,我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很活跃。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达到 1亿多人…  相似文献   

15.
林富德 《人口研究》2002,26(6):77-77
长期以来 ,关于人口资料的搜集分析 ,重中之重都放在人口的自然变动 ,这是和 3 0多年来人口统计和研究为“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服务相联系的。但从改革开放 ,特别是农村体制改革以来 ,被称之谓“流动人口”的人口迁移 ,正以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势头冲击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它对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发展 ,对全国人口分布的格局 ,以至人口发展的前景 ,人口零增长的实现都将起积极、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从 1 996年起热衷于“人口迁移”问题的研究 ,1 998年初编著《人口迁移研究 :原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要素的大量流动和重新组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流通日益频繁,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转,流动人口出现了“涨潮”。大量的人口迁移流动,形成了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一是流动人口的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的构成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从流动的形式上看,可分为短期(3个月以上半年以内)与长期(半年以上);从流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马金龙  李莉 《西北人口》2006,(2):19-20,25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做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多,以宁夏固原市为例,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加以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流动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城市化的本质———人口迁移网络出发,考虑所有城市空间单元以及城市间人口迁移联系在内,开展人口迁移和城市体系的综合性研究,探讨中国城市体系演化机理,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拓展到多区域,引入地理空间异质性,构建空间参考明确、全域均衡、空间单元之间存在明确人口迁移机理的城市体系模型。通过实证检验,该模型的模拟结果较为接近实际情况,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城市体系演化预测。根据目前中国实际国情和国家政策导向,本文在三种大的城市化情景下根据中国各城市间人口迁移来预测中国未来城市体系的演化,即把整个城市体系视作一个通过人口迁移相互联系的网络整体来预测城市人口变化情况,从而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流动人口管理、公共服务改进和城市等级体系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在大城市人口发展方面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是人口的机械增长大大超过了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对于大城市因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剧增和社会经济后果怎样评价、今后的对策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昆明市区1985年的人口迁移变化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本文仅就我国大城市现阶段迁移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山东省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而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在人口的迁移流动上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方式。本文主要是以“五普”数据为资料,对山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分布、构成、迁移决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目前山东省人口迁移特征作了近一步的社会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