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冬梅 《阴山学刊》2005,18(1):46-48
理性和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两大要素,在西方哲学的演进过程中,虽然理性的科学精神占了主导,但整个西方哲学始终运动在理性和信仰交织的精神网络上,尤其是中世纪哲学,理性与信仰的交融与调和孕育出的中世纪哲学,它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道。对于欧洲中世纪哲学探析和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3,42(3):23-26
哲学是人类存在方式的精神自觉 ,以在思维中最具体的方式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则是人之本性在哲学上的理性抽象和升华。哲学关注的理念与哲学表征关注的方式就是生活着的人类作为生活的主体对自己的实践———文化的存在方式的最高反思。哲学与人类的本性及存在方式的关系是不变的 ,每一历史时代的问题却是不同的。哲学应当变换其表征方式 ,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存在方式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哲学与时俱进 ,就表现为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话语范式要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价值哲学是现代社会所秉承的价值理念的集中展现,市场经济则是这一价值哲学在经济运行层面的映现。功利主义价值哲学孕育了人类的理性精神,但也造成理性与价值的失衡。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统一了这两重维度,并创建了实践哲学。按照实践哲学的要求,价值哲学应在市场理性与人文价值这两个维度之间保持张力。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价值哲学为现有价值观教育指明了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伦 《理论界》2009,(4):122-124
交往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事实,但交往问题为人类理性所反思,并成为哲学、伦理学领域的前沿性课题还是比较晚近的事情。交往之所以成为时代的聚焦点,其因在于现代交往的异化。交往异化的深层本质是人的精神与价值的危机。人们在文化价值、伦理道德方面的种种困惑揭示了当代哲学、伦理学理论的匮乏与软弱。交往现象学的构建就是摆脱现代哲学困境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从古迄今,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演变依次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形式,科学与哲学是理论思维的两个维度.同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一样,科学与哲学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发展中,它常常以知识观念、意识形态的形式标志和见证着科学与哲学、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运动过程.而科学与哲学、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则是真(纯粹理性)、善(实践理性)、美(艺术理性)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文化哲学作为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之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它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它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在于:实践是人的本质与存在方式,是对人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再创造。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定位,使得马克思哲学具有强烈的文化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7.
完全受制于理论理性而失去实践理性反思和建构的人类存在和生活是极其危险的,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接续和复兴了久已存在而又隐而不显的实践哲学传统,颠覆了哲学只是知识性的理论哲学主流形态看法,在解释学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了作为存在意义之诉求的与理论哲学平行的实践哲学形态。本文以一种理论史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实践哲学传统之失落与重新接续历程,描述和探讨了当代实践哲学之复兴潮流,更重要的是明确指明了正是伽达默尔完成了解释学与实践哲学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实践哲学的伟大复兴,确立了实践哲学的当代地位,重新呼吁和奠定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实践理性基础,也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了哲学本身的传统理解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完整理性的两个方面。工具理性统治下的现代社会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消解了人类的超越性维度,精神的空虚与反思能力的缺失使人被物欲所奴役,沦为金钱的奴隶,陷入生存与发展困境。作为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即劳动实践的分裂不仅导致实践哲学自身的对立,也导致了理性的分裂。从实践哲学传统的角度分析理性自身分裂的问题,寻其根源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为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生存     
哲学离不开人的生存 ,人的生存活动不断地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而哲学又提供给人类生存的智慧。哲学的“爱智”是爱人类生存之智 ,哲学发展史就是对不断发展的人的生存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历史。所以 ,哲学是从总体上对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生存方式等进行理性思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精神哲学伴随着对心性问题的讨论而展开,其理论兴趣多集中在对人的精神生活、精神追求、精神境界与精神修养上,这使其有别于西方的精神哲学,探索他的精神哲学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的研究,而且也可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精神问题而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的急剧变化动摇了西方文明及其价值标准,摧毁了理论的自信和理性的信仰。在反形而上学的潮流中,黑格尔被当作“死狗”抛弃了,实证科学精神及非理性主义日益占领哲学阵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现象学的奠基人——胡塞尔,却仍抱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坚定地执着于“通向绝对清晰的精神生活的道路”。在胡塞尔看来,实证科学精神及非理性思潮非但不可能恢复和拯救西方深厚的人文(理性)传统,却更加深了伴随着世界大战和物欲而来的人类精神危机,从而导致了“理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21,(2)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及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不遗余力地彰显人类的理性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人的精神世界却日渐衰退,这一切构成了现今时代致命的历史动力之一。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实践哲学虽始终没有摆脱形而上学光芒的遮掩,但从实践哲学的源流及整体发展形态来看,实践哲学始终坚持从"是"向"应是"的动态转变。亚里士多德从人生意义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出发,以道德共识作为重要前提构建城邦共同体理论。莱斯在对历史的考察中寻找伦理暗示、揭示控制自然背后的社会因素、探究作为统一现象的实践活动,试图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从而使人类作为完整的主体获得幸福,而这与实践哲学最终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批判,是指哲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灵魂,出于对人之生存意义、行为方式和终极理想的关怀以及表达这种关怀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或方法。本文从自哲学的批判、对哲学的批判和哲学的自我批判三个向度揭示了哲学的批判,不仅是哲学自身演变和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在社会转型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振兴中国传统哲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中世纪虽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否定理性的时代。中世纪哲学秉承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精神仍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在当代科技和理性高度扩张,信仰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新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行审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性是康德先验哲学的理论基石,"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二重划分及其内涵的揭示,展现了康德"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真、善、美的基本构架。理论-实践二重化理论包含着哲学构成的多种因素,为后世哲学的出现埋下了潜在思想生长的种子,特别是康德对旧形而上学"神本体"的批判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论,为后来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后康德"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发展与繁荣,都直接或间接与康德的理性及其理论-实践二重化理论有着极其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庆精神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庆精神,只有从哲学的维度对其进行诠释,才能准确地把握它作为一种理论与精神的内在实质,才能总体性地、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大庆精神的内涵。为此,笔者从大庆人生存的形而上精神、主体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批判精神等多重维度对大庆精神的哲学底蕴进行挖掘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在现时代考察哲学基本问题,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当代人类的文化特征背后隐含着的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现时代的表现形式。同时,这个问题也只能在理性和信仰的互动、互逆和互补中得到终极地解决。  相似文献   

18.
神话和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灵魂,神话以诗性直感表征世界,哲学以理性追问万物,二者协调并进使古希腊文明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张力,构筑起诗与思相互融通的精神家园。但是,由于理性的过渡扩张,现代人类陷入了理性机制化的魔圈,使人的思维趋于程式化,精神面临物化,日益失去诗性的美感。人类幸福的终极关怀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诗性直感和哲学理性的关系,重新构筑诗与思繁荣并茂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不仅凸显并同时涵容中西哲学之基本精神以及作为人类哲学之共相的哲学特质,而且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上,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为达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  相似文献   

20.
与《精神现象学》在选择和解释历史事实时所表现出的随意性不同,《逻辑学》中实际发生的东西是黑格尔哲学的自身的证明.这一证明不仅显露为纯概念推演,而且隐含着本体论意义上的理性主体的生成.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使得黑格尔以理性主体取代伦理主体;作为理性之我或理性主体的最初表现形态,定在预示着海德格尔的Dasein(此在);个体的生命,作为绝对理念的环节,包含着痛苦、死亡等因素,而绝对理念是永恒的生命,是支配世界的逻各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