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质五层结构:社会文明的完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本质在于人所创造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合理化发展,而人的生存价值世界可以区分为生态—技术世界、物质—财富世界、制度—权力世界、精神—规范世界和人的生活—行为世界。文明是一种双质五层结构:生态—技术文明是文明的前提,物质—财富文明是文明的基础,制度—权力文明是文明的关键,精神—规范文明是文明的主导,生活—行为文明是文明的归宿和人的体现。只有抓住这种文明的双质五层结构,才能使文明问题的讨论深入社会本质,才能使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的整合性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系统化的文明构成形态,体现人类多样机能的整合性,是复合性生态系统的人文呈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力量是人,但又必须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人,能够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机制放在这种关系去构建的人.生态文明既需要整合文明形成中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诸多文明形态,同时要通过情理构合而合成人类文明建构中人格主体所应该具备的多重观念、意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3.
文明的转型     
西方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生存的基础.文明范式的转型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作为时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在世界文明新的大变局中,再度振兴的中华文明将肩负着开创人类未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实践观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已经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实践使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矛盾 ,已转化为人与人化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的矛盾 ;揭示了社会实践的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这对认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矛盾 ,把握当代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具有历史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明的转型     
西方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生存的基础。文明范式的转型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在世界文明新的大变局中.再度振兴的中华文明将肩负着开创人类未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崔思朋  陶继波 《理论界》2013,(12):83-8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其承栽能力。进入新世纪,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到我们的生存。不可否认,这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生态文明理念以“直接解决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生态问题”为己任。通过解读生态文明的理念,去践行生态文明中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明和文化的主体都是人 ,可以把文明理解为文化发展的历史形态 ,并以对人类当前的生存状况的反思为基点 ,考察文明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推演。我们根据马克思关于现实人发展的三大历史形态理论 ,讨论相应的文明发展形态的若干基本点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成了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因社会的存在而改变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内容。这些思想不仅为生态文明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生态意识,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当代人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解生态危机,成就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谷显明 《云梦学刊》2010,31(4):109-112
"乡下人进城"早在城乡差别产生之时就进入了文学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新世纪小说中有关乡下人进城书写,展现了进城乡下人在城市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中陷入身份危机、生存两难、游荡漂泊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境遇,体现出作家对进城乡下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现实关注和人文关怀,隐含着作家对城市化语境下乡土叙事的思考与探寻。  相似文献   

10.
论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智明 《人文杂志》2003,(1):149-153
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恶化、人的精神失落诸问题本质上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挑战 ,要求人类做出新的文明抉择和创造 ,开辟新文明 ,这便是生态文明。中共十六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正是依据当代人的生存状况 ,适应历史发展大趋势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俄国人对文明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所提高.一方面是地域文明理论的地位在俄国得以巩固,一方面,同这一理论建立过程相联系的"俄国的(东方基督教的、东正教的、斯拉夫的)文明"却愈来愈频繁地成为批判的对象.自由派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将俄罗斯看作是一个"不文明"、"不够文明"、"处于多种文明之间的空间"等等的地域.俄罗斯社会文化成份驳杂,需要在考虑到俄罗斯社会文化的分裂性的同时.注意到她的社会文化统一性的表现.从俄罗斯文明史里在找到分裂性和非系统性的同时,也能找到体现俄罗斯文明史的文明规划性和文化综合性的例证.边际文明的现实就是文明的多样性的不同类型在几个世纪期间矛盾地共同生存.统一不是它们生存的起始条件,而是代表不同传统的文化精英们投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结果.因此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对话注定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孙晓翔 《理论界》2010,(4):118-120
本文试图从原因和外在特征两方面阐释俄罗斯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现代化进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次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的生存方式向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的大转换。在世界的许多国家,现代化是在其它国家的外在压力逼迫下,被迫产生的。俄国正是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中把握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渐进式实践创造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内涵。文明是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积极成果,呈跃进式前进趋势。文化推动文明进步,文明促进文化发展。正确处理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有利于人类文明从自为期向自由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强化其生态责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处于向工业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当前诸多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15.
在对待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问题上,列宁认为,应该利用这些文明成果以恢复和发展苏俄的经济文化。他反对抽象地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起来,认为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有原则地退却。其目的是为了求得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评述思嘉丽在文明更替中对旧文明、生存方式、婚姻观念的火辣反叛的成因和对其反叛精神探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艳 《兰州学刊》2010,(Z1):91-92
《英格力士》试图将知识分子西装下的"小"字全部榨出来,描绘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人性完全扭曲,人格几近丧失的卑微生存状态。更为可怕的是,知识分子充分地将这种生存状态虚伪地传递给下一代。作为文明的持有者、文明的传递者和文明的受益者——知识分子,自然成为《英格力士》不惜笔墨全力塑造的一个群体。文章试根据作者的感情色彩和详略安排,对这一知识分子群像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人"之维--对人类新文明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人的存在形态则由“道德人”过渡到“经济人” ;当下正向生态文明转移 ,“生态人”作为新型文明主体承担者 ,正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推动着当代人的生存方式的革命变革 ,实现对人的重新塑造 ,从而表征、创造和建设着新文明。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使得人们对福祉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对人自身的生活状态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文明的生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贯通现在和未来,在寻求工业现代化的同时,照亮了通往后工业社会的光明之路,从而我们社会也将进入一种文明的生存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20.
网络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第二生态文明产生于世界的第三次二重化,是人类超越生存困境的新的理论诉求和实践尝试,是人类试图冲破各种历史必然性,走向自由与和谐的最新努力.它形成了全新的文明范式:虚拟性、信息化、精神自由性与和谐共享性.它是一个真正体现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文明,是张扬人的理性和智慧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