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旅之最     
最早的战旗公元前1122年,商王朝首先使用战旗。最早的军乐14世纪,欧洲的奥斯曼帝国在军队里建立了乐队。最早的军衔15世纪,意大利雇佣军开始用军衔区分军人职务。最早的军礼18世纪,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舰队,英女王接见有功官兵时,全体官兵一律用手遮住双眼,后演变为军礼。最早的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也许会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是在1955年10月,最早获得军衔的人是朱德、刘伯承、叶剑英……其实,最早获得军衔的人是彭真等6位同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军礼的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洪荒时期,至少在黄帝时已有“命将”“振旅”等仪,后历经尧舜直到夏末,此为传统军礼漫长的萌芽时期。殷商时,军礼的五个项目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大师之礼”的“告庙”“谋伐”“册命”“迁木主”“逆旅”“献俘”等均见于甲骨。周承殷制,“大师礼”的部分项目(“谋伐”“册命”等)及“大蒐礼”与殷代类似,它如“告庙”有“类祭”、“振旅”有“丧迎”皆其所异。要之,周代军礼的各种仪式渐趋成熟,每个项目基本都配有一套完整的仪注,传统军礼至此已大体成型。  相似文献   

4.
西周军礼属于古代礼乐文明的范畴,既映射出夏、商、周三代文明演化的特点,也对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克服战乱时,儒家着重承继了西周军礼的政治和道德因素。  相似文献   

5.
斯邵 《可乐》2008,(5):67-67
1955年,李聚奎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他回到部队,担任总后勤部政委。重回部队的李聚奎面临军衔问题。李聚奎任红一师师长时,谭政是政治部主任、政委,陈赓后来接替李聚奎任师长。这两人都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如今,李聚奎没有计较,主动接受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6.
"整合"一词作为专有术语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斯宾塞在1862年首先使用.20世纪初该术语在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在20世纪中叶之前该术语也主要是在上述四个领域使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以帕森斯等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学者对该术语的重视和推动,该术语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中文中"整合"一词最早是由日文传入,在改革开放以前中文词汇中就有"整合"一词,但这一词汇只是一个地质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词汇,我们今天在人文科学上广泛使用的"整合"一词是改革开放后由港台地区传入,目前学术界对它有过种种界定,但这些界定亦有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纸币产生于公元10世纪,比其它国家早二百多年。在正式使用纸币之前,汉武帝(公元前一世纪)时的白鹿皮币就具有纸币的性质。唐宪宗(公元合世纪初)时的“飞钱”曾被史学家们公认为纸币的滥觞。“飞钱”类似汇票,是一种兑换的票券。后来真正的兑换券,也带有“飞钱”的性质。兑换券和纸币是由“飞钱”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是由兑换券演变而来,而最早的兑换券是北京四川商人先行使用的。当时四川使用铁钱,一贯重25斤,携带很不方便,于是四川商人便印制了一种纸券叫做“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最初的交子是用楮…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军方正在制订面向21世纪的军人装备计划。“巴尔米察”实验设计工程则是该计划的第一阶段。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建立摩托化步兵分队和空降兵分队士兵的个人基本成套装备。装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武器弹药(包括瞄准器)。 个人防护器材(防弹背心和头盔)。新型防弹衣重6公斤,可以防御10米外机枪射出的5.45毫米子弹。头盔也改用新材料,并带有联络、夜视镜等装备。  相似文献   

9.
《山西老年》2020,(2):28-32
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选择服从大局,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半个多世纪,无论顺境逆境,他选择淡然处之,将英雄过往尘封在沧桑的记忆中。95岁高龄,在新中国喜庆70华诞之时,他又一次挺直脊梁,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崇高军礼。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兵张富清。  相似文献   

10.
商代校阅礼是商代军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借助田猎活动选拔、训练兵士的仪节的总称。前人研究商代军礼的不乏其人,但对校阅礼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系统整理甲骨军事刻辞后进一步归纳出商代校阅礼包含有:建旗聚众、训练检验、犒劳军士等仪节。训练检验又称搜田,含有搜田活动前的告庙礼、迁庙礼、占卜、搜田过程中祭天地山川礼、搜田结束后的献捷礼等仪节。对这些仪节的爬梳,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甲骨军事刻辞蕴含的商代军礼,有利于补商史研究之缺漏。  相似文献   

11.
欧洲民间传说的研究证实了这样一个理论,即口头流传的故事往往反映了古代历史的真实情况。考古挖掘已经证明:希腊《伊利亚特》和其他古代史诗对于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各种各样的描述是真实的,可靠的。从穆卡邪纳时期遗址考古发现的盾、剑及野猪牙装饰的头盔,和荷马史诗中对这类物品的描写一模一样。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史诗《贝奥沃甫》中描绘相似的铁制头盔,现已从于7世纪在萨顿沉船的地方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2.
头盔是《荷马史诗》里英雄们的重要武器装备之一。通过词语统计的方式,从材质、装饰、作用、性能等方面对《荷马史诗》文本中的头盔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史诗中描写的头盔以铜制为主,皮制为辅,铜脸颊和马鬃冠是常见的装饰,其作用除了战场防护,还可用于威慑、抓阄、炫富,等等。结合考古证据,以考察史诗中所写头盔在现实世界中是否有其原型,并比较了史诗中头盔和现实中头盔的异同。经比较可知,《荷马史诗》中所写的头盔确有现实原型,对头盔的描述有诸多准确之处,这些都得到了后世考古出土材料的证实。但在材质上二者也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出希腊地区青铜器技术的发展。“‘盔’一斑而知全豹”,从古希腊头盔的历史演变可以透视其文化与文明发展的盛衰。  相似文献   

13.
陶器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化学史中的一件大事。本文探索内蒙古地区最早陶器的出现与使用问题。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4000年以前,内蒙古地区已有陶器出现并在生活用显中大量使用陶器。  相似文献   

14.
刘明钢 《中华魂》2013,(1):51-53
秦基伟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战将。特别是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他所率领的十五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已经74岁的秦基伟出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5.
阿良 《新天地》2016,(1):50-51
尊重人才 1955年10月,钱学森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回到祖国.不久,周恩来亲自将制定研制火箭、导弹计划的任务交给了他.1957年,中国科学家要到苏联参观,考察原子弹研制的情况.但苏方提出,他们的火箭、原子弹,必须是相当级别的官员或者相当高军衔的人才能参观.当时钱学森没有军衔,如果他无法参加这次考察,将十分不利于国家研制原子弹计划的实施.周恩来得知苏方要求后,立即与毛泽东商议,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16.
群像扫描     
《华人时刊》2011,(3):26-27
华裔擢升马来西亚海军首位华裔少将据马来西亚《中国报》报道,马来西亚海军最近擢升首位华裔海军少将陈永成,成为国家首位华裔海军少将,也成为海军建军77年来第一位华裔海军少将。陈永成在海军高官的见证下,戴上海军少将的"二星军衔"。海军司令阿都阿兹上将,2011年2月10日早主持"2011年度晋升军衔"仪式,陈永成在海军高官的见证下,戴上海军少将的"二星军衔"。陈永成现为武装部队国防学院院长,他在2005年被晋升为海军准将,成为海军首位准将,掌管海军教育  相似文献   

17.
1955年9月27日下午,古朴素穆的北京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元帅军衔和勋章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命令后,毛泽东主席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人。随后,彭真宣读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的决议,毛泽东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  相似文献   

18.
《司马法》编成于战国初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专著之一,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历史必读的重要文献资料。《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说:“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这是关于《司马法》的最初的一个记载。刘向《七略》始入于兵家,《汉书·艺文志》则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石器石器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愈早愈简单,最早的石器只能是用一块石头,把另外的一块石头打击出薄刃来就当作斧头或刀子使用。最早是用天然的石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可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把石块碰裂出刃口,用刃口去砍木棒比用手掰去枝叉更有效,逐渐学会了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3月3日,大汉三通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正式创立。2013年7月4日,创立十年后,大汉三通这家集通信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电信增值运营、移动商务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至此,在百舸争流的IT行业界又多竖起一面战旗,手握战旗的正是大汉三通的董事长——高比布。成长需要野性激情是一张牢牢粘在高比布身上的标签,但他对激情的阐释并不唯一,他更愿将创业之前成长经历中的激情定义为野性。根据高比布的解释,野性就是敢于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