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高效运转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高效运转的必然选择熊清华当代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活动,始终不能回避如何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四个基本问题。而要解决好这四个基本问题,又始终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这两个从众多具体的经济体制中概括出来的“载...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李如鹏、朱大伦撰文指出,应该紧紧抓住“资源配置”这四个字去理解市场经济的确切内涵。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依靠市场供求关系,配置稀缺性资源,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机制。一切经济问题都是由资源的稀缺性产生的。在有限的资源面前,社会首先应该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其次应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第三应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这三大问题无不是围绕着资源配置展开的。经济体制正是为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和规则设定。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存在价值在于,它建立在利益多元  相似文献   

3.
1、我国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极大地调动了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涣发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推动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这一现实,给哲学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体能动性会受到压抑和限制,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实现?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和新体制的建立,却能使主体能动性得以发挥和发展?经济体制与主体能动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经济体制为什么能成为主体能力性的制约因素?它又是如何制约着主体能动性的?等等.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实践意义.2、经济体制,按已被公认的定义,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制度和形式.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任何经济体制,都是主体经济活动的产物,是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果.不仅经济体制的产生,而且它的发展、完善和变更,也离不开主体的活动,都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的推动或选择而实现的.那么,它何以成为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呢?它又是如何制约着主体能动性的呢?深入地分析经济体制,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分配活动包括资源分配与收入分配两个组成部分。资源分配是收入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分配是资源分配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必需环节,是资源分配的利益关系的最终实现。这两种相互联结的分配活动的体制,是由它们所处的整个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因此,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与收入的分配体制则是根本不同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与收入的分配都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行政性体制。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资源与收入的分配体制,则是市场化的体制,即以市场为基础的分配体制。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们就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性资源与收入分配体制,形成市场化的资源与收入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经济学作为学术上一门学科已经有了二百年的历史。现在通称的经济学首先被称作政治经济学。目前经济学者比较倾向于这样的定义,即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利用生产性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规律。它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型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 当代经济学根据利用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和获得资源的完全利用问题之间的差异分为微观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资源配置为何要倾斜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既关系到经济是否高效率增长,又关系到产业结构能否实现高级化合理化目标。可以说,它是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各种经济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和布置。资源具有生产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资源的生产性和稀缺性使资源合理配置成为必要,而资源的可选择性又使资源合理配置成为可能。但是如何使资源配置得合理,这就涉及到优化问题。优化的要点在于选择合理的目标和有效的实现机制。从历史发展进程看,资源配置是任何一种社会里都存在的一个共同性问题。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和不同的社会里,资源配置的具体形式却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界定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奇  王丹 《河北学刊》2005,25(6):180-185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边界如何确定?本文认为,经济学总体上是指关于在稀缺资源约束下如何使产出最大化的学问体系,它力求多角度地挖掘有限资源中的“潜在利益”,由此形成了多角度的经济学。经济学学科分支体系的发展正是新的挖潜途径不断被发现的过程。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人与物的关系)和交易(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基本方面,把人“假定掉”的“纯经济学”和把“努力看作由人控制的变量”的政治经济学,正是从生产和交易两个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经济活动效率的两大经济学分支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形态和社会活动的经济形式是两个不同概念。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划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区分为不同的社会形态;以个别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为标准划分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同社会联系形式,可区别为不同的社会生产活动的经济形式。 (1)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生产关系。如何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划分不同社会形态呢?可把生产关系归结到所有制基础上。因为所有制基础决定生产关系性质。正是由于在不同的所有制基础上形成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不同方式和方法,就呈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能否实现市场化,如何实现市场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涉及到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关于社会资源市场化的问题一切经济活动的要素都要成为市场要素,一切社会资源都应由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在这里,主要从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三个方面来探索社会资源如何实现市场化的问题。1.生产资料市场化。生产资料,主要包括物资资料和自然资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系的构造形式,它包括:一定的生产关系及利益关系的性质和结构,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社会生产的运动形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经济机制是经济体制的功能原理,它说明经济体制各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经济体制运动的机理过程。一定的经济体制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定的经济体制既  相似文献   

11.
经济模式,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下的经济活动方式。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如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生产、分配、流通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机构设置的整个体系。一种经济模式是受国家的作为经济建设理论指导的。就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而言,国际上大体有苏联、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三种经济模式,出自三种不同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一、为了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社会主义宓须选择价格机制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靠庞大的行政机构发布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这种方式已证明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反证了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面的有效性.所谓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问题,也就是经济社会利用稀缺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为什么仅仅依靠庞大的行政机构发布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呢?有两个关键因素使高度集中的行政机构的指令性计划既难于合理也难于贯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经济学学派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学思想体系。例如在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居统治地位的经济学就是古典经济学思想体系,而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占主导地位的则是新古典经济学思想体系,及至三、四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又成为新正统。经济学思想体系在历史时间中的这种转换和发展的根据是什么?一个经济学思想体系内在的逻辑结构又如何?本文的目标就是在基础理论的层次,对这些问题作简单明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人类历史发展进入世纪之交,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变革时期。一是人类文明形式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二是世界经济形态正在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三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非持续发展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变。在这三重转变的历史条件下,现代经济社会再生产模式及其构成的人口、物质、精神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的方式必将发生根本变化,本文拟就这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四种生产理论是生态经济学一条基本原理长期以来,在我国和前苏联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中,按…  相似文献   

15.
一 文明是一个社会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明变迁史,它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打破陈旧的文明方式,引进和构建适应新的情况要求的文明方式。同时,任何文明都产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和资源基础。那么,从资源条件看,它是如何历史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明变迁呢? 长久以来,经济学对发展问题的探讨受制于“地大物博”的传统资源意识的束缚,是很无意于这样来选题的。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现  相似文献   

16.
孙久文 《齐鲁学刊》2022,(3):112-12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这门学科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区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在全国生产地域分工中各自具有哪些优势,应处于什么地位,承担何种功能?一个区域应该与其他区域建立怎样的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央地两级政府如何规划特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并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答案,区域经济学理论界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为“中国区域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经济体制呢?或者说,它属于什么经济模式及其体制呢?根据恩格斯关于产品生产的定义:“直接的社会生产和直接的分配”,我们从苏联搬来的是产品生产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及其体制。这个经济模式及其体制的主要矛盾是产品生产,而不是计划经济。所谓我们经济体制的三大弊端:一、过度的集中,二、过多的行政手段,三、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就是产品生产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包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结构、经济调节制度、经济组织体系、经济管理方式、利益分配形式和经济监督制度等等内容,这是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经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形式。那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某种具有社会功能的假证件,它的功能性在于为被排斥在特定领域中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参与该领域竞争的机会。这种社会性排斥是与特定时期的资源分配形式相联系的。具有某种身份的社会成员具有特定的资源占有方式及其资源获得的数量。在社会稳定时期,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与社会成员的身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一致性,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常常会出现社会资源分配方式与社会成员的身份变化不同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具有某种身份的社会成员就被排挤出特定的资源领域。但是,在主流社会价值观譹的引导下,这部分成员就会选择其他的,例如使用假证件等非正规手段来实现在该领域中参与竞争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北京中关村一带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假证件进行分类,区分了三种涉及不同社会领域的假证类别:文凭类、经济类、和证件类。在探讨三种不同种类的假证与其相关的社会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重点从使用假证的角度剖析了假证存在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就是说,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改革生产关系,而且也要改革上层建筑。为何改革经济体制还要包括改革上层建筑?我认为这必须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方面来认识。对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早就有过明确的阐述,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新选集》第二卷第82页)在这里,马克思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划分出三个基本领域,并抽象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基本范畴,揭示出社会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说明了社会结构中它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马克思的论述无疑是我们坚持唯物史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