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德国伟大的诗人、美学家席勒根据他所处时代人的生存状态、人性的分裂,提出了美育问题.二百多年过去了,美育问题依然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甚至显得比席勒那个时代更为紧迫.物质至上,急功近利,世俗主义,享乐思想的蔓延,要求我们真正的理解美育问题的内涵及其对人的生命价值导向上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人在生存与发展中真正实现和谐与自由.  相似文献   

2.
梦露、肯尼迪、阿里和金,他们四个构成了美国的60年代,在那个时候,他们是最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人如果说有什么能代表60年代美国的话,摄影师席勒认为,那不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欲望。当时年轻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越战快一点结束!"这是美国年轻人第一次发出声音,在此之前年轻人在美国从来没有被关注过。  相似文献   

3.
特别的赞美     
结婚将近十年了还常想起丈夫之外的另一个男人,说起来有点想入非非的不应该。但仔细地自我检讨,我想的是和他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又不是他那个人,根本谈不上心灵走私,心里也就抛开罪恶感了。  相似文献   

4.
席勒的美育思想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并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席勒试图建立的审美王国的目的是拯救日益败坏的心灵和使人实现自由的人性。为此 ,他主张通过“游戏”的途径把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结合起来,从而使人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他的美育思想体系是完备的,对当代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男腔女调情爱之事,话题永恒,却逝而如风。正是一厢情愿的多,两情相悦的少,何以为道,尽在男腔女调。前几天,参加一个闺密的婚礼,大有感叹。想起几年前,几个朋友帮她搬家时,一路上骂娘无数次。那个"娘",实际上是一个男人。我们一边搬东西,一边诅咒那个男人:死了算了,最好明天出门就被车撞死。她和他认识四年。他大学尚未毕业,她则每个月多次往返两个相距千里的城市之间,而那个男人,却从来没有来看过她一次。他大学毕业,回到自己家乡的城市工作,她不顾父母反对,离家千里,追随着男人而去。只是因为男人的一句话——你若来了,我这辈子就认定你了。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眼前私利成了崇拜的偶像,精神受到束缚而不知,于是各种恶势力乘虚而入,主宰着他们的命运.德国美学家席勒处在他那个"平庸"、"鄙陋"的时代里,曾想通过审美教育以挽救人们精神的贫乏,达到清除社会上、政治上各种腐败现象的目的.有人批评席勒这种观点是鸦鸟把头埋在沙堆里以避开猎人枪击的消极政策.我在这里不想争辩这种批评的是非,只想指出:如果人们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一味把头埋在物欲的沙堆里,各种恶势力的猎枪就正好可乘机射向人们的要害.  相似文献   

7.
梦露生命中最后一个早晨,摄影师席勒还和她愉快地呆在一起——梦露在花园中高兴地打理着花草,而路过此地去度假的席勒专门下车和她告别。这天晚上,席勒接到电话,才知道那是永别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美学思想最早就是从戏剧美学的论述开始的,他的几篇关于戏剧的专论主要探讨了戏剧的社会地位、审美本质、审美功能,并最终把戏剧与人性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把戏剧作为改造社会、传播知识、完整人性的最重要的社会机构,把戏剧视为人类精神的最高产物。席勒特别强调了戏剧的"教育人和教育民族"的特殊使命,为德国启蒙主义要求形成"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戏剧美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成长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席勒美学 ,其形成享用了启蒙时代的滋养。在那样一个渴望自由、追求个性发展的年代里 ,席勒的美学同样打上了自由的底色。 1 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使席勒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他最终选定了美学 ,希冀用审美教育的手段使分裂的人性复归和谐。当席勒凭借美学实现其自由理想时 ,审美却在达到道德自由的手段与人性完善自由的目的间摇摆 ,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矛盾性。这一方面与席勒的个人气质有关 ,又与现代美学自身的特点有关。席勒对法国大革命的美学反思 ,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谁是爹地     
基因不合 谁来抚养 相传古罗马时代的律师居然提出一个富于现代含义的关于父亲的定义,翻译后的意思大致这样:母亲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你们父亲,则是当孩子出生时,母亲想要与之结婚的那个男人。古罗马人没有进入基因测试时代,而一个叫迪伦·戴维斯的现代西方男人不得已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关心他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每每将其写进自己的作品里,并且满怀一种热情,从来不隐藏自己的观点,这就让其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诗人主要是通过对政治人物的歌颂与批评、对政治事件的叙述与评论,表现自己关心公众的政治态度、关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政治立场,充分体现出一个大时代的诗人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政治情结对易卜生的诗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一,政治情结给易卜生的诗带来了时代的亮色,一种少有的激情,一种理想化的、浪漫化的色泽;其二,过于浓厚的政治情结也让其诗有所失,主要是政治情怀的直接表达,可能与真正的诗歌艺术方式存在一定的距离。易卜生的诗之所以存在这样浓厚的政治情结,原因有四:一是他自己童年与少年时代的所见所闻;二是伴随家道中落而来的人生历程让他在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落差,让他不得不对时局有所关心;三是他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和以反叛为特征的个性气质,也使其固有的政治情结有所发展;四是他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与骗子过招     
一天,我进电话亭打电话时,刚好一个男人从里面出来。我看到电话亭里有个纸袋,抓起来就去追那个男人。突然,一个小伙子挡住去路。"你为什么挡着我?"我问。"我看见你捡了个纸袋。"他回答。"我正想去还给人家呢。"我解释说。"那你站在这儿,我替你去追。"小伙子说完就  相似文献   

13.
40年代 ,萨特提出了文学要介入政治的主张。通过戏剧 ,萨特把他的文学主张有效地付诸了实践。他的每一部戏剧都渗透了他对现实政治的认识与理解。在其中呈现的不是现实的影子 ,而是某个政治事件或某种现实生活本身。其戏剧不仅仅是反映现实 ,再现生活 ,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召唤、去战斗。他的戏剧就是他战斗的号角与匕首、投枪。而对于我们来说 ,他的戏剧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4.
席勒继承康德的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思想建构了自己的道德主义悲剧观。他的悲剧观坚持理性和道德的原则,直接关心人性的完善和人类的自由,开启了西方哲学包括美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后的悲剧理论的一个源头。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悲剧性与崇高在道德激情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把悲剧性看作崇高的集中表现,超越了以往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电影 梁朝伟以影片《花样年华》摘走戛纳影帝桂冠,谈起该片他津津乐道:影片中的“周慕云”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也是我演戏18年来第一次演一个中年男人,很复杂。表现他要求的不是表情、对白,而是要演出那个人的味道,要用身体语言。他站在那里没什么动作,但是能感到他的心情,这是比较难的,需要完完全全地投入成为那个人。电影表演总是有缺憾,完全用脑子演戏,会有模式;完全用心演戏,又等同于生活。我想把自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7)
曾经有一个男人,32岁的时候妻子得了重病。生命垂危的一刻,妻子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一定要照顾好我们8岁的儿子,把他养大成人……"男人含泪点头答应。男人为了让儿子不受到委屈,就一直没有再婚。他细心地照顾、关心着儿子。儿子也真争气,高中考入了省重点中学,学习在全班排名第一。男人在工作上也是勤勤恳恳,几年后,他当上了高级工程师。正当儿子准备考大学的时候,却遭遇一次意外的车祸,夺去了生命。男人痛苦至极。他从小失去父母,年轻时又失去了至爱的妻子,儿子成为他全部的希望。想不到,如今人到中年,上天竟残忍地夺走了他心爱的儿子。他每天回到家里,孤零零的一个人,面对着雪白的墙壁发呆。也许这世界上,他再没有一个可以牵挂的人,也再没有一个人来牵挂他。男人越想越痛苦,越想越绝望。他已经是高级工程师,并不缺钱。但他身边再  相似文献   

17.
"席勒式"并非一个贬义的美学概念,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席勒自己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诗歌、戏剧等大都具有浓重的主观性,重视中世纪文学传统和追崇自然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马克思对"席勒式"的批评是有其特殊历史语境的,从揭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革命需要出发, 他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批评,在运用美学批判标准的同时,也使用了历史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8.
身体在席勒审美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身体不仅是其人性分析的基本点,也是其审美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无论是"感性冲动"还是"游戏冲动",都离不开身体的存在.虽然席勒所处的时代对身体的表达不像今天这么直言不讳,其能指和所指尚未成为哲学常用概念和话语,还处于缺席状态或被遮蔽之中,但作为观照的对象和事情本身的呈现,它却始终是"在场"的--作为一个自然的人,身体以感性冲动的方式沉溺于粗俗的爱欲和无节制的占有与享受,这是席勒的审美教育所要扬弃的;但作为一个审美的人,身体不再被其动物性官能所控制,而是在一种自由游戏的冲动中,使人成为一个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健康的体格的完全的人.  相似文献   

19.
单纯不老     
前段看歌手郑钧的一段电视采访,忽然发现这个60后的男人依然很年轻,无论面容还是神情,目光里甚至还保留着孩子样的纯真。面对采访,面对镜头,有些含蓄羞涩,有些不知所措一一这个年过四十的男人,只有在音乐里才能活泼起来。他的世界格外单纯,似乎除了音乐一无所有,甚至连婚姻都不会经营,更不要说社会上繁杂的其他。他在很多年里一个人躲着做音乐,那是他的单纯世界。他始终没有学会世俗和世故,始终是不入世的,  相似文献   

20.
相扶     
十九岁那年,她就认识了他。 那时候他青春年少,那时候她娇美如花。 然终是没有牵手,多年后另一个男人拉着她的手走上了红地毯,他选择和她爱的人做了朋友,出嫁那天,他为她拍照,旁若无人,镜头里的她美轮美奂是他心中的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