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指标的研究包括建立描述性的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和有关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指示器系统两大内容。这些研究都和社会统计学的理论有关。本文认为,社会统计是以人的生活活动方式的各种理论为指导的统计研究,社会统计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对社会经济统计低层次的全面补充,所以它和经济统计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平行的。社会指标研究应立足于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根据社会指标的特点和我国具体国情,社会指标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以计划和管理业务为主要依据,完善有关社会生活的基本统计指标体系,第二步目标是建立各种指示器系统来评价和分析各类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周英虎 《创新》2011,5(6):8-12,126
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讲求和谐,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所追求的是人类共同富裕的大同社会,还因为倡导和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共同目标,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综合全面性、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可比性、可持续发展、简明扼要等。评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概括起来主要由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三大子指标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3.
林业产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波涛 《学术交流》2007,(5):131-134
“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针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经营问题,构建赋有林业特色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利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及手段,是林业产业经营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循环经济“3R”原则确定林业社会的经济、林业经营、社会、生态的指标体系。对于重新规范林业经济的内涵和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从全方位角度来思考指标体系的设定,用专家打分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双重计算方法,根据体系的动态程度计算其权值,是保证规范林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方法。指标体系设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超出了原有林业经济的范畴,为当前林业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指标评估和表现体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然后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的若干原则,提出了由7类37个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确定指标权重、标准值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叶材 《探求》2006,(Z1):28-29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作了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思考的新突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把握住它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这样才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6.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思想的中西哲学基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从中西哲学"和谐"现点的提出、"和谐"观点的外化和"和谐社会"实现途径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西方哲学沿着各自的哲学旨趣出发,形成了不同的和谐哲学本体观,中西方哲学沿着各自不同的"和谐"观点外化路线,形成了各有偏重的和谐社会理想和创建路径,探究"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基础,汲取中西方和谐哲学观的"合理内核",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最佳和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主持人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白涛 《社科纵横》2008,23(9):19-21
文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关注的三大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入手,从哲学的意义上分析了三大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彭莉娜  陈瑜  熊明缨 《社科纵横》2012,27(12):32-33,45
本研究从完整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改进和完善目前已出现的部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符合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的体系(含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63个),还依据体系制定了便于评估操作的评价计分表.体系内所含模块和指标比较全面,可以在不同国有企业推广使用,需要改变的只是其中部分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杨威 《社科纵横》2006,21(8):16-17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三个方面的主要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前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的理论;生态文明是人类和谐社会程度的标志理论。在全球性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这些理论为我们建构和谐生态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构建和谐生态观主要包括构建和谐的生态经济观,和谐的生态消费观,以及和谐的生态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需要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进行准确的把握.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历史生成的方法、媒介的方法和从理想与现实、从应然与实然的具体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进行研究,为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人和自然关系、社会经济现象、社会政治现象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建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提供线索,同时还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科学研究我国现代人的发展、肯定人的价值、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提供理论与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8.
江海 《社会工作》2010,(7):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成,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是以家庭和谐为基础,家庭和谐的基础又是建立在和谐婚姻之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就必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关注急待突破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服务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构建意义。首先从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切入,结合我国服务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分析测评指标体系的概念及功能。然后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基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和发展,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提出了服务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测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对服务业各类型企业测评劳动关系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