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 马尔萨斯为了掩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贫困、失业、饥饿的真正根源,从而转移工人阶级斗争的目标,就必然要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口过剩披上“自然规律”的外衣。马尔萨斯的反动的过剩人口理论,不仅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也遭到了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批驳。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马尔萨斯反动的过剩人口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相对过剩人口,是长期以来争论较多又较敏感的命题。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社会主义既不存在失业人口,也不存在相对过剩人口。近年来,学术界一些学者虽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失业人口和失业现象,但把对它的研究领域局...  相似文献   

3.
<正> (一) 我国近代史上的人口问题,基本上是人口过剩问题。在满清时期,虽然是个封建社会,但由于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有一暂时养息之机,社会发展由“康熙之治”达到“乾隆盛世”,人口出现了大发展的趋势。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全国人口竟达到3.1328亿,无怪乎满清统治阶级也惊呼“人满为患”。在旧社会,尽管人民生活水平极度低下,我国的人口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猛烈地增长。这就是历史留下的沉重的人口包袱。建国以来,我们的国家对这样沉重的人口包袱曾一度有所忽视。认识迟,行动晚,盲目性大于计划性。这样,没能很好地控制它、甩掉它,任其膨胀,出现今天的10亿人口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4.
选择不同的参照会产生不同的关于过剩人口的解释,相对于生产资料的是劳动力过剩,相对于生活资料的是(总)人口过剩。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即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参照,从劳动力和(总)人口两个角度来分析,过剩人口理论才是完整的。历史的经验表明不同的历史时期,过剩人口有不同的表征,社会主义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两种过剩人口类型的并存,只有“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时,过剩人口才将与人类告别。两类型过剩人口理论为分析我国一些具体的人口经济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过剩人口,如果存在,又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这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加深理解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在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制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人事管  相似文献   

6.
<正>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不断地从单一农业中解脱出来。据一般估计,目前,我国农业常年剩余劳动力约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30%左右,为1.5亿。正确认识农业劳动力转移中一些规律性问题,对于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振兴我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和部门流向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形态。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过剩人口理论,也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形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特殊形态的资本主义过剩人口理论,已为大家所熟悉。本文要探讨的是马克思关于一般形态的过剩人口理论。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目前还没有引起我国人口理论界的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甚至有人用马克思特殊形态的资本主义过剩人口理论为依据,否认马克思一般形态的过剩人口理论。这是因为没有对马克思的人口思想作全面深入研究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对马克思的一般形态过剩人口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过剩人口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密切相联的问题,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侧面。只要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真正得到人们的公认,就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必然产生过剩人口的探索。本文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过剩人口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层开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战略目标,就是使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经济体制彻底瓦解,建立起富有生机活力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即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因此,无论是就商品经济理论本身的彻底性而言,还是就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触及到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目前学术界至少有以下四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生产资料吸收劳动力的程度和水平而言的;第二种看法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内的生产条件而言的;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揭露和批判马尔萨斯所虚构的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自然规律”的反科学性时,确立了科学的过剩人口理论。学习这一理论,对认识和分析现实人口问题有重大意义。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在《经济学手稿》中的论述,马克思的科学的过剩人口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积累趋势而得出的著名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剥削剩余价值。为了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就必须不断地把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也就是资本积累。“没有积累,资本就不能构成生产的基础”要彻底阐明资本积累的运动规律,就必须研究资本的有机构成。马克思早在《雇佣劳动和资本》和《工资》手稿等著作中已经开始探讨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在1857—1858年《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里,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积累时,曾经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在讲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时,都把相对过剩人口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来表述。人口学的研究者也基本上承袭了政治经济学的这一表述。在近几年出版的人口学书籍中,几乎毫无例外地把相对过剩人口  相似文献   

13.
行龙在《山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上著文指出,过剩人口的形成,是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产方式。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过剩人口不仅以其庞大的数量存在,而且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人口再配置与城市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彬  仲崇阳  王媛媛 《中国人口科学》2022,(1):30-43+126-127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促进了公共服务的补偿式供给和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由此形成的城市间人口再配置会通过人口与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导入的“结构效应”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从供给端的公共服务能力与结构、需求端的公共服务可及性角度,分析并检验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对2010~2019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1)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城市生产率呈倒U形关系,且通过人口再配置发挥作用;(2)在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方面,发展提升型公共服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比基础保障型更大,且更依赖于人口再配置的中介作用;(3)在公共服务可及性方面,人力资本增加会部分抑制人口再配置的作用;(4)对空间异质性的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的规律特征不完全一致,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发展系统的动态影响会最终反映在城市生产率的变化上,而作为城市生产率优势形成中“迁移选择”的能动因素,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贡献仅体现在领先城市群中。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与过度生育──关于过剩人口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三个角度归纳了与人口或生育有关的外部性;区分和分析了生育的实 际外部成本和相对外部成本;阐述了多种外部性与生育的关系。在运用一些数据表明生育的 外部成本及若干因素的生育效应后,又以三个模型进一步说明外部性成本与过度生育的必 然联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人口过剩或过度生育表明“市场”在“两种再生产”的配置方面可 能出现长期性失灵,其原因在于存在许多使生育成本外部化和其他具有生育效应的制度安 排。因此,为了逐渐消除或避免进一步的人口过剩,政府直接干预生育往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刘洪银 《西北人口》2008,29(3):15-17,22
人力资源的舍适化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体面就业的必要途径。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合适化的度量标准.用其检验全国和各地区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根据检验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哲人从无数事实中提炼得到的一条明训。食物供应是研究人口持续发展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稳定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措施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着重从农业生产与人口的关系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党的富民政策逐步深入人心,广大农民沿着小康道路向前迈进,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农业生产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很多农产品已居世界前列,但是,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正在从经济活动的封闭式、固定式,逐步转向开放式、流动式,从产业结构的重农型、重种(植)型,逐步转向多种经营型、农工商结合型。这种转变,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城乡经济的逐步融合,为消除城乡差别开辟着广阔的道路。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性质、特点和趋势既是农村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人口研究》1987年第三期发表了卓祖航同志的题为《试论两种不同性质的相对过剩人口》的文章,读后颇受启发。但同时感到,文中亦有值得商榷之处。谨写下文,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卓祖航同志在文中指出“其实在马克思的人口理论中,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有相对于生产力水平的过剩人口,而且还有相对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预测应该是在人口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下,对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的科学测算工作。它是人口计划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在社会经济未来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控制人口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