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求"是兽尾的象形,故早期的"求"含有长大、圆曲、多毛等意象.求与九相通,"求尾"后来音变而成为"九尾",故九尾狐即是"求尾狐",指"大尾狐".在大禹娶涂山女的原始传说中,九尾狐象征大禹,而不是象征涂山女;"九尾"也不是指有九条尾巴,而是指大尾巴,喻指大生殖器,暗示着性交的需要和性能力的旺盛.因此,"九尾"可以成为娶亲之证,也可以带来部族的子孙昌盛.最初,九尾狐仅仅被当作奇兽看待,随着大禹的被神化,九尾狐也成了一种瑞兽.后来,九尾狐象征的对象由大禹转向涂山女,由于传统道德中的性别歧视,九尾狐也由祥瑞之兽变成了淫邪之兽.  相似文献   

2.
诗歌和音乐本来就是一对孪生的姐妹。我国的诗,更是从诞生那天起,就和音乐相伴随。据说大禹巡行南方的时候,涂山之女爱上了他,然而大禹却未能体察这怨女的心情。于是涂山之女便命自己的侍妾在涂山的南面守候大禹。侍妾还代女主人唱了一首歌,来表达主人的倾慕之情。这首歌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四字之中,只有头两个字有意义,后两个字只不过是由感慨而生  相似文献   

3.
九尾狐始载于《山海经》之青丘,经郭璞注而得到后世的默认。然而,青丘山与青丘国并不在同一个地方,据《山海经》的文例可证青丘山之九尾当为别一种动物,后世认作祥瑞者乃是青丘国之九尾,由于脱文导致郭璞的误读,加之后世因为政治、宗教等各种原因,使得九尾狐成为祥瑞或灾异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瑞狐文化是中国狐文化的开端.唐前文献中常见的瑞狐形象白狐和九尾狐,分别为先秦时期西部内陆文化与东部海洋文化的产物.九尾白狐作为前二者形象的合体,出现于战国晚期,本为商汤兴起之瑞,确立了瑞狐作为帝王符瑞的文化含义.瑞狐文化盛于两汉,主要表现为白狐、九尾狐等瑞狐形象符命化,赋予九尾狐以生命象征意蕴,以及狐形象道德伦理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瑞狐文化虽已衰歇与没落,但曾短暂复兴于北魏,是拓跋氏政权汉化程度加深的结果.但此复兴没有为瑞狐文化增加新内涵,故其衰落已成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华夏文明始于治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禹会诸侯于涂山 1 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社会前夜的全面、系统地治理洪水之始。禹治水能将散沙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万国”氏族部落联系在一起 ,并根据治水需要不仅发现、培养治水社会需要的骨干人物 ,而且还将治水组织演变为具有能为治水打仗、能为治水斩杀的准军事队伍性质 ,进而能划分全国为九州、列出贡赋项目的具有国家政权雏形性质的职能。同时 ,平治水土成功带来生产大发展、人们思想大解放。这些均为大禹涂山之子启冲破天命 (益 )的禅让制而世袭王位 ,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6.
<正> 夏周之时,曾建有许多诸侯国。《左传》哀公七年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章也载颜斶语曰:"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成汤之时,诸侯三千"。至周朝武王观兵时有"千八百国",东迁之初,"尚存二百国"。其说举其全数,或有夸大,但数量定当不少。  相似文献   

7.
释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九字象蜥蜴,古人以蜥蜴象征阳物;也字象蛇形,古人以蛇象征女阴。夏代巫觋操蜥蜴和蛇舞蹈以娱神,故夏巫以“九”名。殷商巫觋承此传统,缘九、鬼同音而称巫觋为“鬼”,九、鬼都是巫觋。大禹为夏巫祖师,故后世有“淫湎”之目。殷人为表示大禹巫觋祖师身分,以及由此包含的“淫湎”之意,便造了从九、从也的禹字。  相似文献   

8.
一最近阅读秦瘦鸥的《小说纵横谈》,其中有《闲话“狭邪小说”》一篇。他写道:“狭邪小说这个名称,见之《中国小说史略》,大概是鲁迅先生所首创的吧?其实他指的就是专写妓院的说部。”他在介绍中谈及这类书中有一部出版较迟而名气特别大的,即漱六山房张春帆的《九尾龟》(1910年出版):“我清楚地记得,抗战前不久,走进上海那些大学或中学的宿舍,还可以在不少同学的枕边发现这部‘巨著’。其影响之深且远可以见矣!”“为什么它会特别走运?照我看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九尾龟》这个书名怪得好!不象《海上繁华梦》之类那么平淡。据说《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是把这个书名当作浑号送给他小说里的一个人物的。那人是个大官(很可能指的是盛宣怀),娶了不少妾侍,却无力周旋,以致广田自荒,每个妾侍都有了‘情夫’,作成他做了九尾之龟。”此书在上海颇有影响,在北方也有不少读者,尽管《九尾龟》中夹杂着许多“苏白”。1922年11月14日,北京高等师范趁建校十四周年纪念,对来校参观者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是“你最喜欢读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虽然认同学术界关于<诗经>情歌中的"风雨"是象征性爱的隐语的观点,但对"风雨"之景的理解却较其他学者的见解更为具体1、明确指出<诗经>中只有<郑风·风雨>、<邶风·谷风>和<小雅·谷风>等四首情歌既写了"风",又写了"雨";2、通过对这四首情歌中既写"风",又写"雨"和只写阴云风天而不出现"雨"字之诗句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其中几个关键词的解释,进一步指出其中的"风雨"是象征男女两性交合行为的隐语,而不是笼统认为"风雨"、"风"、"云"、"雷"、"电"都是象征"男女欢合"或者说都是"象征男性"、"象征女主人公爱情幻想中的配偶现象"的隐语;3、就审美角度和艺术手法而言,其中的"风雨"之景是象征诗歌女主人公在生理、心理和感情的经验层面所达到的阴阳合和的审美境界,而不是用来渲染凄清孤苦的气氛,以衬托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法老王的象征,"狮身"比喻法老王的身体强大如万兽之王,而"人面"代表人类的智慧。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技术到现在仍然是个谜,令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伤透了脑筋。与此相比,埃及的另一个象征——"狮身人面像"无论是建造年代、建造者的身份也都充满了争议,但"狮身人面像"由来的传说,却有石碑明文记载。  相似文献   

11.
"狐"在先秦时代是作为瑞兽出现的,没有"淫"之意。《诗.齐风.南山》以"雄狐"起兴主要是因为狐在上古时曾作为高禖神。以后狐意象的发展分为两枝,在文学作品中则逐渐发展为"狐狸精"妖精形象,而在民间则逐渐发展为狐仙崇拜,走上神坛。  相似文献   

12.
《太平广记》中的狐可以分为雌狐、雄狐和佛形狐三类。雌狐意象经历了一个由瑞兽到妖兽,从美人狐到人性狐的变化过程;雄狐有邪恶之兽与博学书生之别;佛形狐是唐代特有的文学形象,反映出唐代崇佛的风尚。  相似文献   

13.
琼瑶的《白狐》是狐文化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小说不仅鲜明地体现了古代白狐文化信仰的祥瑞色彩、报恩主题和子嗣观念,而且客观的人狐分离的当代叙述视野,又为狐小说注入了诸多新质,显示出神奇迷离的艺术品性。  相似文献   

14.
大禹出自西羌,为古羌族部落首领,青海为大禹世袭领地。从喇家遗址可以看出这里曾是部落联盟所在地,许多传说和考古遗迹证明大禹的成长、兴盛和治水与青海有关,从而印证大禹故里在青海。  相似文献   

15.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主要从三方面表征了劳伦斯的和谐人生观:1.对克里夫.恰特莱失落的和谐的严厉批判;2.对康妮缺失的和谐的深刻同情;3.对梅勒斯象征的自然和谐的认同以及对和谐的男女之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有狐》一诗,三叹其“忧”,深忧“之子”无衣。而“无衣”所指向的是战争、行役。《诗经》中写狐的诗歌,“狐”喻指征夫。故而《有狐》为征妇怀远之诗。而“征夫无衣,征妇送衣”这一母题一再被摹写。  相似文献   

17.
刘阮遇仙故事与越中传统造纸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欣然如旧相识曰 :“来何晚耶 ?”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 ,帐用树皮造纸的具体方法 ,宋应星在《杀青第十三》“造皮纸”中又说 :“凡楮树取皮 ,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 ,就根伐去 ,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 ,其皮更美。凡皮纸 ,楮皮六十斤 ,仍入绝嫩竹麻四十兴盛 ,所产纸品牌之闻名唐朝剡纸之闻名 ,不仅见诸正史 ,而且形诸文人墨客的吟咏。如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顾况所作的《剡纸文献记载来看 ,“”在六朝以前的阶段是“”“楮”两者并用 ,如前文所举《说文解字》等语文辞典解说条目等可以说明 ;…  相似文献   

18.
始于"大禹治水"神话的夏朝历史,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记载中的神话历史阶段,在神话历史向现实历史交替的过程中,夏朝历史出现了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这一模式最终成了后来中国现实历史记载的基本模式。夏朝历史最终被"神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思维支点,被后人熟悉却无法掌握,不确定的交流演变成重演,使中国文化在重复中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很多描写关于婚恋及爱情的题材,而人与妖相恋的故事,则是其中一个独具风采的分支,人妖之恋这一母题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古典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这类神话故事中,没有一种动物能像狐这样被充分赋予意味深长的文化含义。基于此,通过对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符命化,汉魏晋六朝时期的巫术化,唐宋时期的世俗化以及明清时期的艳情化、性爱化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发展历程的分析,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意象文化的嬗变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