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近代日本企业家族主义经营的形成李卓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经营(亦称经营家族主义)作为一种经营理念、经营习惯,在近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视为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和基础。本文仅就日本家族主义经营的形成作一粗浅探讨。一、家族主义经营的内容所谓...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文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企业文化是伴随着日美经济竞争得而产生的一种经营新潮,它首先导源于日本。70年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出现了震憾世界的“日本旋风”横扫号称“经营者天堂”美的国,从而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一片惊叹。于是,一批美国学者纷纷探索日本企业的经营之道,并进行自我反省。美国的经营优势为何丢失?企业的活力为什么不如日本?日本企业的“经营之神”究竟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危机下传统日本式经营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下,日本各大企业在雇佣层面上相继采取了紧急措施。不安定的雇佣使日本国民向往以终身雇佣体制为主体的传统日本式经营的回归。传统的日本式经营在企业面临金融危机之时依然能赋予企业较强的生命力,这对金融危机下日本企业乃至中国企业寻求正确的经营方针和雇佣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企业的内在生命机制由资产所有机构、资产经营、利益分配形式、用工制度等要素形成,它是企业活力的基础,从日本企业的内在生命机制来看,股东结构和股东行为的演化奠定了企业自己握有经营支配权的基础;独特的权力结构弱化了股东对经营的干预和约束,使经营者能充分自由地追求企业的长期发展;较合理的红利、奖金、工资等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了企业活力的重要内在动力源;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是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支柱,构成了日本企业凝聚力机制,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使企业尽可能地变风险为机会,减少损失,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5.
集体主义经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是战后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四大支柱”。中国企业改革应注意建立相对稳定的用工关系、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和建立企业内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使命理念旨在阐明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即企业生存意义的理念.它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是支配企业经营的主旋律.大多数日本企业在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的使命理念"社会公器论"、"产业报国论"、"赚钱论".研究日本企业的使命理念,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有积极借鉴意义它使企业有长久经营志向,员工能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人生舞台;它是企业确立百年不败的追求的精神保证;它以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内容,给员工清晰完整的概念,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牢记使命;以使命为原点,可以使企业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系统,使企业经营达到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经营:运作偏差及其矫正魏杰,徐有轲(一)多元化经营的实质及其运作偏差多元化经营亦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发端于美国和日本的大企业,并在60—80年代经历了其发展的高潮阶段。研究企业发展史的学者,把多元化经营视为现代工商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重...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三大法宝”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以及“企业工会”制,构成了日本战后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方式。“如果用“劳动契约+能力待遇”作为欧美企业经营特点的概括,那么日本企经营管理体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终身雇佣+年功序列”。 与欧美式企业管理体制相比较,日本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度下,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牢固纽带,不只是受同命运的利害关系的制约而且更有感情、思想意识作为  相似文献   

9.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企业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将企业的目标与任务和职工的个人需要与职业抱负融为一体,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美国的许多企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个人开发、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综合效益。而“经营在于用人”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思想,为了保护和利用人力资源,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三大管理特征,同时日本企业特别重视在职培训。韩国政府实施人才战略,把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十分重视在职教育,从而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于日本企业运营中企业诊断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现代企业转制和资本积累的实际现状,对各种企业的经营诊断进行初步的探索列举了企业经营者诊断和企业战略诊断的范例,向读者介绍企业经营诊断的各种研究方法,诊断理论体系及诊断行业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与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乃丽 《东岳论丛》2004,25(4):118-121
中国加入WTO给外商在华投资的各类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挑战”。日本中小企业是来华投资较早的企业群体 ,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在华投资和经营模式 ,然而面对 2 1世纪的新挑战和新的压力与危机 ,他们正在谋求建立新的经营战略体制。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 ,研究日本中小企业在华投资及经营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战略 ,着重分析它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 ,为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更有效、更科学的招商引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因而对中国的投资也晚于各西方列强。甲午战争前外人在我国非法开设的一百余家工厂中,日本一家也没有。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才开始在我国投资设厂。在日本对华投资的企业中,有一类是同中国合资经营的企业。美国人雷麦的《外人在华投资论》没有对这类企业作专门叙述。吴承明在《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投资》一书中,鉴于中日合办企业的实际支配权全在日本方面,认为这类企业同纯粹的日资企业没有区别,把合办企业的中方资本也算作日本资本。日本人樋口弘在《日本对华投资》等著作中,对中日合办企业作了分类叙述。但由于他站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立场,所以不可能对这类企业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且闭口不  相似文献   

13.
“家族主义”企业经营模式并非日本独有,但其却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和发展阶段。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这种延续性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它不仅对日本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有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日本国民精神、企业伦理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刘凤嵩在日本,除了少数现代化大企业以外,还存在着众多的中小企业。两者之间一方面相互竞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协作、互相补充,从而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小企业的产品上市量占整个制造业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日本的中小企业还在轻工、...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具有共性,但日资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经营仍然面临着中日两国文化、习俗、观念的差异。中日差异的认识不足容易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通过分析采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中日就业观为研究对象,对日本企业在跨文化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在企业内的综合反映,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与控制作用。它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企业行为。企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经营哲学的差异。 如何正确地融合企业文化,已为各国管理学者所关注。企业的管理改革,必须要求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没有彻底的文化变革,企业经营的改善将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掀起了相互学习企业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国资委赴日本企业文化培训考察团,对松下、丰田等日本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20天实地考察。通过对考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六个显著特点。一、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氛围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这也是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雇员(员工)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是美国、日本和欧盟跨国经营的重要主体,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中小企业的异质性存在区别,但都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国跨国中小企业同样存在突出的异质性,但也暴露出一定的不足,发达国家跨国中小企业的异质性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董金移 《学术论坛》2012,35(4):137-141
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之一。这位"经营之圣"不仅为日本打造了京瓷株式会社和KDDI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其创立的"京瓷哲学"也在国际商界广为流传。其中"敬天爱人"是其经营思想之大成,"阿米巴"是其创建的独特经营方法,"工作成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是其概定的企业评价准则,而"管理永远在现场"则是其倡导的经营者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20.
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是企业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本文围绕企业形势教育的中心、视点、方法和效果开展探讨,对如何推动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