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段渝  刘弘 《学术探索》2011,(4):114-119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南诸青铜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南地区诸青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甘肃岷县占旗遗址出土的30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该遗址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材质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铅含量普遍较高;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量器物为锻制而成。这一特征与陇南地区早期齐家文化的铜器相比存在差异,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导的铜器技术在陇南地区洮河流域出现的时代最早,可能受到齐家文化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洮河流域寺洼文化铜器的技术特征,为深入探讨甘青地区早期青铜技术的发展及寺洼文化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铜鼓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铜鼓的创造者百越族群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因为西南和岭南的越人在先秦时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秦汉时期岭南经济的繁荣;铜鼓文化的传播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铜鼓文化在传播中交流互鉴,在传播中创新发展。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内通外联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中国-东南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放眼新时代,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其传承发展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复兴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献记载的蜀身毒道,即今学术界通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表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是蜀人,由蜀人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而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而引起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从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各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5.
段渝 《天府新论》2014,(1):144-148
历史文献记载的蜀身毒道,即今学术界通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表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是蜀人,由蜀人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而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而引起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从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各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6.
自秦汉以来,汉式印章发展成熟并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用印制度,但西式印章尤其是中西亚印章及艺术风格还是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中国,中古时期的中国北方地区多有遗存。本文主要根据东西方文物考古资料,探讨中西亚即波斯、犍陀罗等地的印章文化等对中古中国的影响,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古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东西文明之间交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属铸币时期的货币贬值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钢、银、金、铁、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发行钢铸币时,出现过多次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其中重要的大致有以下几次:  相似文献   

8.
公平公正、互利互补的商贸往来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需求,海丝之路是世界诸多国家人民共同努力开创的交流发展之路。强调共识,加强沿线国家互动与交流,这是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使命。针对当前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现状,建议加强国内外合作,促进福建海丝历史研究,保护、利用物质遗存,开发海丝文化旅游,面向华人华侨,重视海丝文化的传承教育与宣传。  相似文献   

9.
何方耀 《学术研究》2022,(2):114-122+178
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尼群岛是中西海上交通的要冲和中转站,而于唐宋之际兴起于今印尼境内的三佛齐王国(Samboja,Sambaj,907—1397)则是当时海上丝路的贸易强国,同时也是佛法东传的重要驿站和集散地,即使在印度本土佛教消失之后,仍然是佛教中心之一,与宋朝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广州作为南海丝绸之路始发港和商贸中心,与三佛齐在佛教文化交流、僧商人员往来、佛化外交活动方面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随着佛教在两地的兴盛,双方交往中出现了佛商互动,即以商养佛、以佛促商的互动局面,广州蕃坊中出现弘传佛法的三佛齐人,三佛齐商主帮助广州修复道观、购置寺院田产,在在显示了三佛齐与广州之间佛教文化的交流互动及其对双方社会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文化对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来自传播者的文化势能,也来自受传者的文化环境,同时还渗透到传播媒介其过程之中.另一方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前东西方确实已有交通,有人称之为史前丝绸之路,事实上,此乃玉石之路或青铜之路。文章扼要论述丝绸之路上金与玉文化及其互动关系,真正阐明丝绸之路的由来和意义,加深我们对人类迁徙和东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认识。青铜之路将欧洲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联系。只有将丝绸之路与青铜之路、玉石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和欧亚大陆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是西方玻璃制品及其生产技术向东传播的重要中转站,学界对早期玻璃产品和技术的传播研究较深入,而宋元时期新疆玻璃器的情况不甚明朗。本文总结宋元时期新疆玻璃器的出土情况、工艺与成分特征,讨论其来源和交流特点。这一时期新疆玻璃器均属于日常实用器皿,产地包括中亚与新疆当地,同时出现了玻璃加工的现象,器型兼具西方玻璃风格与本地创新特点。这种交流情况一方面缘于中亚玻璃生产的繁盛,使得新疆地区融合了前者的生产技术与使用习惯;另一方面玻璃器脆弱,建立区域内稳定的消费与贸易网络是更加理性的选择,所以大规模长途运输玻璃器的现象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印度和西域各国的传法僧经丝绸之路入华译经传教,中国本土的求法者通过丝绸之路西行求法。佛教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佛教的中国化选择,佛教戒律是佛教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其主动融合儒家传统道德准则中的忠君、爱国、孝亲等内容,形成中国化的戒律,同时对儒家传统道德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五戒中的杀戒不仅使中国佛教形成食素的传统,并对儒家祭祀制度影响深远。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之间的相互碰撞、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跨文化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以至中、西亚地区文明交流互动的交通线路,学术界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主线路及道路的主要作用,以及经由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文明对外传播的时间、路径、途径、机制、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认识到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将南方丝绸之路放到整个欧亚古代文明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大大推进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沿线各国和民间在历史上和现阶段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联结纽带。本文从二元维度探索东南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影响入手,分析21世纪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促进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价值所在和凝聚效应,研究如何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通过文化传播渠道提供促进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西闻见录》在晚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该书大量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其传统科学上的贡献,让西方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科学.《中西闻见录》是中西科学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几度繁荣、几度衰落,其对构建中西交通、发展中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张骞通西域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发展起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从304年刘渊称汉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这是作为经济文化交流渠道的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唐代的繁荣强大正是多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结果。蒙古征服中亚、西亚,统一中国,海内外交通畅通,丝绸之路重现往日繁荣,中西亚各民族仰慕中华文明,故西域人华化甚盛。元末以后,丝绸之路进入了衰落和几乎中断的时期,东西方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之路。我国"一带一路"设想和建设,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给丝路各国带来振兴的希望,使沿线各国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上 ,中国和西方分别具有儒家人本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而上学传统。这两种形而上学传统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其形成对中西方文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中国和西方在现代会出现强烈反对各自的形而上学传统、重新肯定其非形而上学传统从而使中西互相接近的思想倾向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 ,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乃至世界新文化的产生。一、中西形而上学形成的宗教背景历史上 ,形而上学的形成与宗教思想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形而上学是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而产生的 ,是…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资料表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器的出现也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期,但却有其自身发展的渊源.西周至春秋时期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已经达到草原地区青铜文化的繁盛阶段,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艺术风格.随着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西方国家的文化交往,青铜器与亚欧草原的艺术风格达到一致并有所创新,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艺术相互影响,加强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使草原地区的青铜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小河墓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最为重要的青铜时期文化遗存之一,对解读新疆青铜时期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以期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探讨新疆小河墓地人群的母系起源。线粒体DNA分析结果表明小河人群的母系遗传构成非常复杂,既包括欧洲和西伯利亚遗传成分,也带有少量的东亚及南亚遗传成分。结合考古学文化,我们探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青铜时期人群迁移及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