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如同“人生来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世界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也十分珍视国家“生来自由平等”,近400年的国际关系史,就是各主权国家追求主权平等,独立自主的历史。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加速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步伐,但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障碍。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含义、发展历程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阻碍因素,论述了几种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萨拉蒙的思想如社会起源说、政府工具理论与新治理思想对当代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国内学界对萨拉蒙思想的研究还处于简要介绍层面上。一方面,由于对其思想的片面引用,产生了翻译性错误。另一方面,研究还忽略了其思想从“社会起源说”到“志愿失灵”再到“新治理”的发展轨迹。基于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系统地透视萨拉蒙的公民社会思想,从中发现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并在实践层面上,阐释萨拉蒙的理论对中国的社会改革和政治民主化的启示,从而为建构中国的公共治理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报刊上、文件中或一些领导同志的讲话里,有时提“政治工作”,有时又提“思想工作”,时而提“政治思想工作”,时而又提“思想政治工作”。提法不同,理解各异.弄清这些概念,正确理解其含义,无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具体实践都很必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地研究.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由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的思想行为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起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对社会的更替和发展,始终起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与政治发展:开发中国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旨在从民主的“转型”与“巩固”的二维视野探讨中国的民主化道路 ,集中论证了中共党内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中国应当努力开发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 ,在现行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内寻找和培育民主的生长点。本着这一宗旨 ,作者提出中国在民主化道路上应选择先精英后大众、先共产党内后共产党外的体制内渐进发展路线 ,通过扩大差额选举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并从中央做起。党内民主化不仅可能成为多党制的替代物 ,而且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因此 ,通过党内民主带动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并由精英民主导向大众民主 ,应当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公民身份的认定,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管理社会事务能力的缺陷凸显出来。而实施公民教育是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现阶段我国的公民教育已取得很大成果。但无论是从人们对其的轻视态度、政府领导上的缺位,还是学校的教育实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到学校教育全方位加强公民教育,保证公民教育的效果,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叶,当代民主化浪潮在全球受阻。在民主化的反思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公民社会对民主化的推动作用。笔者试图从结构-功能、政治文化与全球化三个维度分析公民社会对民主化的推动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公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有利于划定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疆界,构建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提供一种“以社会制约权力”的机制;公民文化与民主文化和谐一致,加强公民文化建设对培育民主精神与民主文化有很大助益;从民族国家层面走向全球层面的公民社会,仍有可能成为推动世界性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主流发展趋势的形势下,政治民主化也成为传统政治体系迈向现代政治体系的必经之路。从战后两岸政治发展的演进历程来看,政治民主化都是双方政治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政治发展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通过动态的研究方法来比较分析战后两岸不同的政治转型之路,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台湾急剧而温和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背后的恶质民主化问题,如"宪政"混乱和"国家认同"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大陆民主政治改革的缓慢推进乃至滞后,并逐渐给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形成障碍。总之,两岸的民主化道路各争千秋,互有利弊,而民主发展则无普世性,关键是要合乎国情、适应发展阶段以及考虑所处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解决应围绕推进农村社会的民主化和市场化进程进行。因此 ,处理好“三农”的“五化” ,即资源民有化、要素流动化、经济企业化、市场一体化、社会法治和政治民主化是关键性问题 ,否则 ,无法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从对中西方民主基础理念和原则的对比出发,可以看到西方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与理性主义,原则是体现和追求个性的差异; 相反,中国的民主是建立在人人真正平等基础上的。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在于追求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最大公约数”。今天的错误观点之一是以为西方的民主从原则到形式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唯一。中国在民主化发展过程中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特点出发,正在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化的“第三波”中,“建造民主”是一种显著的民主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建造民主”这一术语并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建造民主”是指倚重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的政治力量,以最短时间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民主化计划的做法.事实上,“建造民主”的后果不仅在于民主制度难以在社会中扎根,更在于新兴的民主化体制并未兑现它们应有的承诺,但是由于它们赋予了推动民主化的威权领袖更大的合法性和制度基础,使得这些号称民主的政权并未被颠覆,反而在民主化计划严重受挫的条件下维持了稳定,从而给民主化蒙上污点.它的失败不在于挫败民主,而是污损民主.  相似文献   

11.
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世界性的政治发展趋向,与经济市场化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而作为这一历史车轮的动力,则是现代科学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掌握、应用和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人。高等教育是培养掌握、应用和创造现代科学文化人才的活动,它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关系相当密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同步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样,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同样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身具有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内在功能。一、经济的市场化召唤…  相似文献   

12.
“一党执政”等于“一党专制”似乎是一条不可挑战的公理,诚然偏见、先见、权威导致了误读,从而混淆了“一党执政”与“一党专政”的含义,然而造成当前巨大困境却在于官方和学术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党执政在中国的逻辑必然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纵向看自上而下,横向看由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与西方典型的民主逻辑颠倒;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不是市民社会而是政治国家,改革的重点不是国家如何实现法治化、现代化、民主化,而是党如何实现法治化、民主化、现代化;在党与国家的关系上,不是国家领导党,也不是党政分开、以党代政、党政合一,而是党要领导国家,党高于国家。  相似文献   

13.
沙特阿拉伯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起步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沙特独特的宗教、社会历史条件 ,其政治民主化进程表现出独特的特征 ,由于实施了较为符合其国情的民主化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沙特的政治面貌 ,尽管在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民主化进程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但只要沙特国家在积极融入全球政治民主化大潮的同时 ,认真协调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扬伊斯兰传统中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合理因素 ,其政治民主化进程一定能继续发展 ,并推动整个中东地区政治民主化的健康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社群共同体生活的政治伦理信念和道德价值之维的根据与合理性问题上,实用生义哲学基于公共善本位的“有效性思维”理论,用所谓“统一的经验整体”的理论,厘清了“社会”与社群“共同体”的合理关系问题.在政治伦理的价值信念问题上,实用主义致力于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实践整合,将社会正义视为社群共同体的最高德性,以此实现对民主共同体之生活模式的构筑以及“民主化了的个人形象”的实践塑造.实用主义有关正确划定“政治国家”和社群共同体边界的思想,对身处现代性进程中的中国社会克服狭隘经验主义与功利主义等的社会伦理观,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政治腐败、社会秩序、精神失落、行政行为扭曲、全球化趋势等倍受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的存在 ,对于政治民主化来说虽不是本体问题 ,但显然是“制肘”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加强妇女教育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教育的民主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民主化不应是抽象的理念与口号,而是要实践地、充分地、具体地保障不同民族、种族、阶级、不同性别的男女少年和儿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和参与教育.教育民主化理念中的性别平等原则以及这一原则的实践,便是妇女教育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石与源泉.进入现代社会后,妇女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妇女解放运动、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的.现代妇女教育,从参与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等方面看,都与古代妇女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妇女教育理论,就要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妇女参与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作为"草根民主"的农村基层自治,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基层政治生态,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具有多种政治伦理价值.从政治层面看,农村基层自治既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逻辑起点,又是中国农村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从伦理层面看,农村基层自治是基于道德秩序的传统自治态的延续,也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分离的政治伦理生态使然;农村基层自治在其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它强大的政治魅力与伦理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东亚中产阶级最凸显的特征就是对威权政府的依附性,故其在社会政治转型中意识形态上表现出既要求改革又趋向保守的矛盾品格;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体利益、轻社会责任,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在社会态度上对发展和效率的关注超过民主和进步,要求秩序而不是公正、平等。其虽在一定范围内参与了国家政治生活,但政治民主化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未能构成成熟的公民社会,离西方理论宣扬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安全阀”、“平衡轮”的“神话”还很远。  相似文献   

19.
由于立场、实践地位和理论研究视角的不同,人们对政治有不同的理解,古希腊时代,政治就是参加城邦的活动。近代,政治是一种权力活动。奥克肖特认为,政治是一种"暗示"。他们所理解的政治实践的含义都有所偏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内含政治价值与政治理性的统一。这对于我们建设民主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使社会生活民主化、有序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环境问题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密切相关。该文从“后常规科学”的角度.深入地揭示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探讨了决策的民主化.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