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错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引妹 《浙江统计》2002,(12):28-30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改革开放政策并无特殊、地理区位条件亦非独有、经济基础更无优势” 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提高。浙江人均GDP已从全国的第十二位升至第四位;财政收入增幅、外贸出口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一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人口文化素质也越高。然而,浙江省人口文化素质的各项指标,无论是文盲率(从高到低排列),还是每十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所占人数,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第17到22位不等,与浙江经济水平的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见表1)。  相似文献   

2.
温州模式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联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冰  陈娟 《浙江统计》2004,(11):10-12
近年来,浙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GDP年均增长1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3.7个百分点;人均GDP从331元增加到19730元,按同期汇率已达2383美元.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技术进步扩展为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重新构建技术型C-D函数。在面板数据模型支持下,利用2000—2011年中国各省域数据,验证了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均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北三省技术产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最强的作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在四大区域中最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劳动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作用在四大区域中均无显著差异;比较起来,中部地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对经济贡献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劳动资本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是指社会劳动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且密切联系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初期,延安提出了“南煤北油中轻纺”的发展思路,开始谋划延安区域经济布局;进入90年代后,延安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是指社会劳动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且密切联系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初期,延安提出了“南煤北油中轻纺”的发展思路,开始谋划延安区域经济布局;进入90年代后,延安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都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以江苏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各要素间的关联程度,并对结果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契机,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较快、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南翼。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要素资源利用等不同层面对江浙沪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浙江在长三角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城镇空间布局发展轴线不清晰、行业比较优势不显著等问题,建议浙江调整城市定位,并从空间、产业、要素投入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面板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和其来源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和地区间不平衡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σ收敛以及考虑空间效应的绝对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总体不平衡趋于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不平衡,中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扩大,西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缩小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赶超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源中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最大,其中,东西部以及东中部地区间不平衡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2018年以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σ收敛趋势,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中部地区呈σ发散;全国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β收敛均显著,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78~2007年的TFP水平和Malmquist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TFP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效率差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要想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效率差异所产生的损失,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区域之间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对浙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全省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及相关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城镇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中国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平衡。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我国政府历年来不懈努力和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区域差异,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择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浙江区域名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宏 《浙江统计》2009,(10):15-17
近年来,浙江省创建区域名牌成果丰硕,主要措施为:积极鼓励注册区域集体商标,严格申报条件;加快提高产业集群的标准化水平等四个方面。当前,全省区域名牌推广使用中存在其使用主体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采取科学谋划,制定好区域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发挥政府优势,做好区域名牌发展的"服务生"等措施,促进我省产业集群从全球低端制造型向高端创造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区位熵和空间洛仑兹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空间计量建模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均各自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不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且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是一种由外生冲击所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恩温  王燕 《山西统计》1997,(12):10-15
众所周知,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开创税源增加税收,也只有依法征税,做到应收尽收,才能有效地支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和促进作用。那么,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关系到底如何?下面就我省近年来税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一次实证分析研究,并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供参考。一、税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状况(一)确定衡量税收与经济发展适应状况的总量指标。进行税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首要问题是选择税收和经济的总量指标。在众多的总量指标中,如何选择税收与经济相互对应的总量…  相似文献   

15.
地区经济要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现状与区域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长期以来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而对于非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还较少研究。文章则基于这一点通过对四川攀枝花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分析加以研究以丰富区域经济理论,并以此为地方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经济的产生和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具有实时性、虚拟性、交互性的特点,将减少区域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优化配置资源、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交易方式进一步便捷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此,建议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利用网络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世界主要经济体遭受重创,经济下滑,多个国家出现负增长。面对如此这样的外部经济环境,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方针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正确政策指引下,我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在下行趋势中呈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盛勇 《统计研究》2009,26(5):82-85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交互耦合关系,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联度中等偏高,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