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与女权运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 ,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分别作了论述和比较 ,同时论述了女权义者为争取妇的平等地位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社会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在英汉亲属称谓形式中的字词使用上也有所体现。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亲属称谓形式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分析了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对待语言性别歧视的态度。对于建立宏观社会语言学语言性别歧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称谓语中广泛存在,但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通过管窥英汉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今昔状况,既可以管窥社会文化的变革,看到改变性别歧视逐渐改变的趋势,又有助于我们日常的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存在于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从两种语言构词、词序、语义、谚语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由男性占统治地位的东西方社会 ,英汉语言中反映社会对女性歧视的语言俯拾皆是 ,因而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以新闻媒体语言为视角 ,探究存在于媒体报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维定势、价值取向等方面论述了性别歧视语的产生根源和性别歧视语的各种表现,并着力阐述了女权运动对歧视语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详尽分析了歧视语改革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许多社会现象,而性别歧视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拟从社会、文化、心理三方面介绍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9.
语言的选择反映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及思想意识。英语作为一个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讲的语种 ,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本文通过构词、词汇、语义等方面对性别歧视现象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义学的原则入手 ,从构词和造字、词的搭配、词的内涵意义、称谓、句法中性的标记和谚语等方面讨论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卓菲娅·丽萨著的《论音乐的特殊性》一书中的精辟论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和音乐美学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音乐创作中体裁的选择及音乐表演的特殊性的论述颇为深刻  相似文献   

12.
旅游写作是写作的一个新兴分支,应该予以重视和研究。在旅游写作中,旅游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旅游的结晶。旅游写作可以分为记游类和实用类。旅游写作在准备、观察、技法等方面有独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局动荡,战乱连绵,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均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民族资本主义的勃兴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并且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质变。故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也为中国革命转变提供了政治时机,奠定了阶级基础和准备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性别歧视问题。文章首先揭示分析了语言各方面体现出的歧视,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消除性别歧视的建议和方法。笔者试图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唤起人们对语言歧视这一消极方面的意识,进而促进非歧视语言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临河叙》最末比《兰亭序》多出的四十二字,是学者们考证《兰亭序》真伪性的一个关键点。从序文自身的发生发展及本身的文体特征来看,《兰亭序》缺失的这四十二字是保持序文完整性、突出其说明叙事特征的重要部分,由此笔者对《兰亭序》的真实性也有所质疑   相似文献   

16.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学员英语听力理解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听力的本质特点、基础地位以及影响提高听力的若干因素 ,最后对如何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作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实现教学计划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教学双方的藕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实施的环境性等语文整体性教学的原则。语文整体教学的方法主要是 :提纲阅读式 ;朗读式 ;线索式 ;审题式 ;比较式 ;举一反三式 ;逆向式。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根本特征:是指在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外在的征象和标志;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对大多数人利益的保护;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市场主体与本人的利益可能或已经受市场主体行为影响的一类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们相互博弈的结果.博弈者既有和谐的愿望,也有利益追求.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压抑人的利益追求,不能使博弈中断,不能破坏博弈双方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具有焦点效应,规范人们行为的是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既不能局限于对其本义的阐释,也不能一味追求“现代转换”,而必须从自觉的中国文化和文论主体意识出发,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加强古今会通式的研究,即对话—交融—建构式的研究.通过对话实现中国文论的古今融会贯通和沿革性建构.中国文论古今会通所涉及的问题具体包括:坚持民族文化立场,致力于古今、中西融会;接续文统的传承,实现文脉的古今贯通;发扬文化同化传统,寻求文理的古今会合变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