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8,(1):9-9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学专家马怀德建议.应将法治指标与经济、社会指标等共同列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以此作为官员遴选、提拔的考核标准,将法治指标外化为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压力、责任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周声音     
将“房价收入比”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作为调控房价的一种“政治手段”.其实值得尝试——针对温州市首次将“房价收入比”作为一项指标列入政府绩效重点考核项目,1月23日的《新京报》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3.
资讯     
台词 "官员的考核指标是各级政府管理 者工作方向的'指挥棒',只有把环境保 护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才能更好地督促 官员履行环保职责。"  相似文献   

4.
问题     
《领导文萃》2011,(9):135-137
政绩考核群众缺少发言权 目前的政绩考核体系,除了考核指标的简单划一外,最大缺陷就在于考核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忽视群众对官员的感受和评价,政府部门只需满足上级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就行,群众缺少发言权。这种对上不对下的考核机制,难免不使政府职能、官员角色受到扭曲,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漠视群众的需求和苦难。(《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5.
压力维稳已走到尽头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嵘 《领导文萃》2010,(14):34-34
<正>在中国,上级对下级的政绩考核是决定官员任免和升迁的重要指标。政绩考核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对一些重要指标更是采取"一票否决"。于是,地方官员往往会采取"人民战争"的方式保证重点。日常的、真正的业务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都去应付"一票否决"的事项了。  相似文献   

6.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2,(31):20-21
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存在投机和短视现象目前,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许多做法弊端明显,为什么许多官员还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这跟目前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政治生态环境有明显关系。地方政府官员任用机制是造成目前政绩考核中投机和短视应付现象的直接原因。一个官员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即可,升迁后遗留下的问题自然由下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08,(3):10-11
根据江阴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2007年全市机关考核中.“幸福江阴”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首度列入全市机关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在全国各地.GDP崇拜之所以顽固,主要原因在于政绩考核机制。幸福江阴的实践,直接触及了问题的核心。复杂的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考核体系,这是一个积极的探索。江阴的试验,无论成败都具有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方  储黎 《领导文萃》2011,(Z2):73-75
高官与一般官员考核不同在日本,"论资排辈"是选拔官员最看重的指标之一。一位熟谙日本政坛规则的记者说,"高官"多由选民的选票说话,对他们而言,选票多寡即是政绩考核的最佳证据。而当上级选拔下属时,除资历外,家庭出身、人际关系也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F0004-F0004
正近日,青海省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强化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改革创新等指标的考核,引导和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将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细化到政绩考核指标当中,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绩考核各个方面。解读人:青海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调整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青海是中华水塔,西藏是世界屋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如果把青海、西藏污染了,多搞几  相似文献   

10.
盛洪 《领导文萃》2011,(7):23-25
近日,陕西吴起县的“全民免费教育”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比起一些地方盖大楼、修广场,吴起优先发展教育无疑是个进步。吴起县的理念是否该在全国推广,甚至列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百姓信访不信法的伪问题,而是为什么当上级领导批示后,有些部门和官员才会重视解决百姓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3月27日在研讨会上指出,人们解决纠纷信访不信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他建议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减少批示,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法治的主渠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消费需求是许多省市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短腿。《经济参考报》5月21日报道,湖南省近日对各级官员提出消费需求"硬指标",并将此列入政绩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27-27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百姓"信访不信法"的伪问题,而是为什么当上级领导批示后,有些部门和官员才会重视解决百姓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3月27日在研讨会上指出,人们解决纠纷"信访不信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他建议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减少批示,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法治的主渠道上来。  相似文献   

15.
正政绩考核如何改变以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一刀切"的考核办法,体现"绿色政绩"?苏州市吴中区区委组织部长张炳华撰文,介绍了吴中区积极探索考实考准干部"绿色政绩"的主要思路与办法。第一,分类设定考核指标。所谓差别化考核,是指着眼  相似文献   

16.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1,(21):137-138
担当应是官员的必修课 马宇彤认为,担当应该作为当下官员的必修课,更应该作为政绩考核的必得分。考量一位干部官德如何,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便是有无负责的魄力和担当的勇气,因为这是确保公平正义的底线,是确保依法行政的前提,是确保本色不失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卓勇良 《决策》2014,(8):46-47
2013年下半年开始,杭州市取消对淳安县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考核,将考核重点放在了生态保护等方面,从而保护千岛湖流域——这个长三角地区重要战略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然而,GDP的背后,是地方发展、财政收入、官员升迁等诸多因素。没有了GDP这个"指挥棒",官员们的政绩如何体现?没有GDP,地区又如何取得发展?淳安取消GDP考核之后,能否解决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政绩和政德     
政绩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政绩的大小是当今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在注重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同时,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干部政德的考核。所谓政德,就是从政者的品德。政德有高尚和庸俗之分,不同的政德者对政绩有不同的看法和追求。政德庸俗者,把政绩作为自己升官的“阶梯”,因而偏面地追求所谓的“政缔”。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将中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绩信息的载体,研究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外部关注强度、内部治理水平和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是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针对非国有、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较弱地区的企业,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发挥更强的边际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在行业层面具有溢出效应,能够降低与被提及公司同行业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政绩标准则是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原有的以GDP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在我国亟须发展经济的时期,有效地发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