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改革开放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选择性、包容性、竞争性等开放性优质,并基于这一视角论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向互动: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放性优质满足了人民大众对理论的功用需求和文化心理的多样化需求,适应了大众的接受偏好,促进了大众的接受选择,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眼现实问题的解决,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在此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容、方式和对象论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转变话语权、重视隐性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决定着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归,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容忽视更不可疏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包括四个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而言,大众化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普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而言,大众化是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而言,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而言,大众化是国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共同推进,避免马克思主义陷入先党内化后大众化的误区;另一方面有利于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因素作用,使得当前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有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广泛性;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的的合理性;质疑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正确性;诘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的妥当性;考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的恰当性。有鉴于此,唯有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正确推进大众化,才可能富有成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灌输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论"的精神实质和本质内涵就是通过"灌输"的手段和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都需要坚持"灌输论"。以"灌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注重客体的层次性和主体性、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方式的多样性和现代性、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共建和谐,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归依.为此,必须以理论创新来强化整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权威,在乡村社会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重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威.并同时要打造重塑乡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达两千多年,必有其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只在政治领域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已经凸显,面临着如何提升其指导地位的现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通性和共性,使其借鉴儒学成为可能和必要。从制度上的马克思主义、学理上的马克思主义和世俗化的马克思主义三方面借鉴儒学,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主流意识形态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亟需解决的问题,或间接或直接地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政治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认同中探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缘由;从大众语言与大众利益中界定其基本内涵;培育大众化表达方式、强化大众利益导向以及培育大众传媒是我们探求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战略的三维一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本体论根基。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认识论根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价值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三维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历史观根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有其合法性,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毛泽东一贯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和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内容丰富而深邃。本文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基本途径三个方面的探索为视角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们现在以及今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贯穿了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价值诉求。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化,网络世界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兴场域和重要阵地。在网络境遇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客体、载体与环体面临着转换变化,要围绕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实现的实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灌输的力度;强化网络参与者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以健康繁荣的网络文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价值主体间的互动性,不断激发他们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创造力;增强网络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互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融合与创新,从而不断焕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雅俗研究尽管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雅俗的区分仍然显得混乱.传统雅俗研究中的困惑与矛盾,根源于单一的思维方式与理论指导.在意识形态理论中,往往将雅俗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容易忽视二者之间互相转化的运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当作一种生产、一种动态的活动,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从生产(艺术创作)--消费(艺术接受)的动态循环过程来对雅俗问题进行研究.在新的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其他理论为补充的多角度综合研究,将成为中国文学雅俗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以唯真的态度科学评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以创新的精神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以辩证的思维牢牢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以坚定的行动不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