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就业的可行性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逐步建设、完善农村各项制度的重要契机,关乎我国"十一五"规划能否顺利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本文试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解决对策进行阐述和探讨,以期达到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意义上,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大学生就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了从制度建立到现实操作上各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正确分析计划实施的现状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综述、调查访问、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必要性,分析了该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对接难,对农村的情感培养慢,生活实际问题解决难,各级政府激励指导不到位等.构想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培养"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高校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官",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在农村服务的意识,健全和完善保障制度等促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最实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情况的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知识能力有限、难以融入农村,归属感不强、对未来充满忧虑,乡镇及村"两委"对大学生"村官"培养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从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机制、保障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有序流动机制等方面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沙市农村地区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大影响。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政府应该健全大学生村官的保障体系,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6.
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造就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根据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主导性与层次性紧密结合、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做到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己的统一,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作为知识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走进农村,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发挥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结合农村的实际,给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度"嵌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制度"嵌入"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于农村社会而言,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制度"嵌入"过程,其必须与农村社会环境相契合,才能获得较强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必须从选拔、培养、基层民主建设以及激励等环节着手,努力塑造大学生村官制度"嵌入"的支撑体系,从而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契合于我国农村社会环境,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高校工作站的设立,为维护大学生权益提供了新的平台。12355高校工作站在运行过程中,应以"法律诊所教育"作为指导思想,成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公益性法律援助服务的"法律诊所"。为此,对12355高校工作站的建设目标、服务模式、组织机构建设和服务流程提出了探索性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效挖掘和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华中农业大学自2008年参与此项目以来,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员自身实际,培养目标设定上注重与农业人才要求的吻合性,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与农业生产特点的针对性,教学过程安排上注重与农业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实践教学落实上注重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同步性,在构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作为推动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桥头堡,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的建设有着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促进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大学毕业生成规模反向流动至农村的重要时代价值,应得到地方政府、高校和村级组织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类型、特征和主要任务的理论分析,立足实践提出了基本建设路径,即通过搭建运行平台、设立农村创业服务中心等专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联合社会各界定期开展项目招标、构建经费政策扶持体系、有效控制风险等途径保障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全面展开和政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农村任职,为致富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消极待岗,选择离开,有的表现不好被解聘。从思想政治建设的角度入手,分析导致大学生村官待不住、干不好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文章从选聘生政策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结合多年的选调(聘)生工作经历,考察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发展情况与国家的有关政策,探讨了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村官的原因,并揭示了当前大学生村官遇到的困难,认为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应"严格入口,完善培训,优化环境,畅通出口",学校应"注重培养,加强引导,跟踪服务,配套到位",学生村官应"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扎入农村,做出实效"。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云南省选聘到全省各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无论具体担任何种职务,都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做好自己所担负的村"两委"日常工作事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重要工作。在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具体实践中,大学生"村官"们不仅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密切融洽的关系,加深了对农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而且通过基层的实践和锻炼,加深了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本领和能力,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为大学生"村官"今后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以及不断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既是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能力,多方形成合力,才能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深刻论述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探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溯源,理性地分析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困境和诉求。对大学生村官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深层探究和理性思考,总结了探索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途径,以回答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一代新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全面了解和解读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事迹的基础上,指出:“扎根农村、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前提;把村民当作根本,融入农村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关键;立足服务“三农”,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体现了时代文明的精神成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途径。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分析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软环境建设的角度,论述了新时期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课程设置、支援系统、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全程步进"、"全体参与"、"全面服务"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农村,服务农村,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本文在概述了“三下乡”活动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科技文化卫生方面,就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如何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