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农村社会伦理建构的基础,也是关系农村养老乃至农村文化建构的重要问题。我国北方农村亲子关系中普遍存在“接力”走向,而“反哺”严重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深重的乡村伦理危机,甚至影响着整个乡村文化的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社会的引导与干预,一方面,加大传统“孝”文化宣传,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尤其是青壮年大规模地涌向城市工作,大部分子女和老人留守在农村。加上农民收入低,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文化素质也偏低,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农村亲子交往和亲子关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亲子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对于家庭的和睦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亲子关系模式中,父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年龄的不同、心理特征的区别、成长和生活环境的区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素质不同、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同,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代沟。在此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农村亲子关系的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三所农村幼儿园35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亲子关系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留守幼儿在母子亲密、父子亲密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留守幼儿,在母子冲突、父子冲突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留守幼儿;非留守幼儿在自信心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极其显著高于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母子亲密、父子亲密与自信心及各维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父子亲密、母子亲密能对留守幼儿自信心能够产生正向影响,父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作用大于母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A村纯女户家庭养老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村纯女户已婚女儿双系反哺行为的差异表现,已婚女儿对婆家的养老受到代际互动和社区情理的约束,对娘家养老更多是出于情感累积与生养伦理的考虑。从婚姻偿付到婚姻资助的婚姻支付变迁提升了已婚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强化女性对娘家父母的赡养;从两代同住走向两代分居的婚居模式淡化了女性与婆家的家庭整体观念,拉近女儿与娘家的距离;整体性平衡机制转化为形式化平衡机制的分家内涵凸显了新婚夫妇小家庭的边界,弱化女性对婆家父母的养老供给。对娘家的养老需要提倡女婿积极参与,形成社区模范效应,对婆家养老需要加强农村孝文化建设,重塑乡土养老文化,倡导文明乡风,建立更加完善的双系养老反哺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现阶段所处发展环境的认识从何种角度切入,将直接决定中国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发展社会学角度出发,综观中国现阶段发展所处的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背景,全面思考当代中国“反哺同步于反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当前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着眼点和落脚点,并将对我国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探索新的居民政治参与渠道、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系统建设就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桃花村纯女户家庭养老的实证调查,探讨了女性的双系反哺实践和纯女户的家庭养老危机。研究发现,夫系老人依靠制度优势和自身的主动付出获得了更多的子代赡养资源。而妻系老人之所以会陷入贫困状态,子代资源供给不足、代际互动不足以及制度支持不足是三个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应倡导夫妻共同承担双系赡养责任,鼓励妻系老人主动维系代际亲密关系,重塑新时代双系婚姻制度,以双系家庭回应双系反哺。  相似文献   

8.
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城市优先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已经造成并继续产生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情况,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和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想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城乡发展失衡,因此,“城市反哺农村”已成为当今中国构建城乡和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杜丽丽 《社区》2015,(10):9-10
家住北京的王女士最近有个悬而未决的小心愿,—直没有实现。说起她的这个小心愿,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想把自己家里面儿子穿不着、用不上的小衣服、玩具、图书捐给那些需要这些东西的孩子们,让物品继续发挥作用,既清理了家里的地方,又能给别人带来帮助,环保又公益,何乐而不为呢?可是,看似简单的事隋,办起来还真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伦理价值沦陷的村庄,基于"反馈"理念下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了变故,老年人只能开启"自养模式"。由于在劳动力市场上丧失了竞争优势,老年人只能依靠在家耕种土地维持基本生存,实现个体养老。与内陆集体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不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由于集体经济发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用集体经济收益展开以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的养老供给机制。通过以村集体为单位为老年人购买养老保险,提供股份分红以及开展各项福利性活动,形成了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集体供养老人"的新次生模式。然而,研究发现,"集体供养"模式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因过度依赖村集体,家庭成员的养老意识明显下降;因集体股面临被取消,集体组织养老负荷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应同时重视发挥村集体和家庭的双重作用,要让老年人既能感受到村社集体的温暖,也能够享受家庭带来的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11.
12.
这里曾经是一个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变成有名的“塞上绿洲”。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传统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和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绩效的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探索乡村“草根”型养老模式,以弥补正规制度的缺位,走出农村养老困境。农村“草根”型养老模式主要类型有“宗族型”、“华侨型”、“先富型”、“村集体型”、“喜事型”、“互助型”、“自助型”等。该制度的成功运作需要乡村政府、乡村有识之士、村民等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再辅以配套的管理办法。家庭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制度以及“草根”型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农村当前及较长时间内走出养老困境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反哺”是当前农民感知新问题、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在农村,青年农民工、农村户籍大学生、年轻的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是文化反哺的主体力量,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内容和载体产生一定影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常见的子孙绕膝的安乐场面已被"空巢"家庭逐步取代,传统的家居养老模式在"空巢"现象的冲击下开始偏离预定轨道。在此背景下,提出"螺旋式"家居养老模式及"专业化"运行机制来应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迁、家庭结构转型、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弱者空巢化、未富先老、贫困老龄化等,使依赖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养老的农村养老模式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一情况在对江西某村老人进行结构式访谈和深度调研、对收集到的资料做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后的结果中得到了印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传统与现代制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三三制"多要素(农技教育、优生优育教育、社会养老意识教育、土地流转经营方式创新、商业大病保险与意外保险等)相结合逐步社会养老的国家责任型的制度性养老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探索实行的基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成效显著。然而,目前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中尚存在诸如运行资金难以可持续保障、缺少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及服务对象覆盖面有限等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着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加强和完善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真正实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坚实的组织平台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我国养老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探讨一种适合中国农村的养老新模式非常必要。农村女性养老模式的倡导,发掘了一向被我们忽略的女性养老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但传统与现实双重界定下的女性社会身份成为在农村推行女性养老模式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9.
曼云 《老友》2015,(4):34
不仅给老年人送餐,还给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广东省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推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新增了石排镇的福隆、向西、沙角、黄家坣4个行政村,为的是整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积极探索农村养老的“社区照顾”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南京市高淳县的抽样调查表明,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成为空巢的超过六成,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打工或就业。该群体大多数人觉得2个孩子对于养老来说更好,但靠子女养老的观念已大为减弱。这些家庭的代际经济互动开始由父母养育子女为主转向子女对父母反哺为主。近七成独生子女父母赞成与子女分开住,超过一半的人明确表示即使子女今后迁往城镇,他们也不会到子女家住,但同时他们并未显示出对社会养老保障的信任,这种窘境使这些曾为人口控制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人面临严峻的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