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1年5月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 10)与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 33)主要在合并范围的界定标准上存在差异,除了控制权的定义不同外,二者在未持有多数表决权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时、存在潜在表决权时、存在特殊目的主体时的控制权判断标准均有显著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应用CAS 33的统计结果表明,已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涉及了股权分散环境下的实质性控制权及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时的控制权判断,而潜在表决权标准及对特殊目的主体控制权的判断则应用较少。因此,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应分两阶段,在完善相关环境基础上实现CAS 33和IFRS 10的趋同。  相似文献   

2.
差异化表决权安排是公司股东基于对控制者“领导能力”适格性的判断所达成的有效共识,是赋予控制者与其所享有的现金流权利不相匹配的控制权的公司内部事项。规范公司差异化表决权安排,关键在于对控制者“领导能力”这一核心要素的把握。由于难以周延地事前归纳控制者“领导能力”判断的实体标准,因而法律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公司自治,并以强制性规定作为辅助。强制性规定的强制方式与程度取决于公司的公共性。同时,对公司控制者“领导能力”的“首次判断”与“再次判断”将面临完全不同的情况,因而对差异化表决权安排的设置与解除或调整,应当采取不同的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3.
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的国有股表决权证,竟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分离主动表决权与被动表决权,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政府只以被动表决权方式行使有关政治、产业政策方面的保留权利;而将资源配置方面的权利售予流通股公众,由流通股股东控制公司经营权,调动流通股东促进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依法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表决权代理征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它就像一柄双刃剑,既可以成为保护公司和股东利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有力手段,又可能沦为投机人士争夺公司控制权、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工具。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完备的表决代理权制度,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运用这一制度的真实案例,由于缺乏法律规制,其行为颇不规范。因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从征集主体、征集行为、征集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表决权征集之民事责任四个维度,对完善我国表决权代理征集制度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解决我国国民经济与证券市场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竟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共同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要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分离主动表决权与被动表决权,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形成国家依法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政企关系,找到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实现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解决国民经济与证券市场的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共同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以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思想———权力制衡思想为指针,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分离主动表决权与被动表决权,政府只以否决权方式行使有关政治、产业政策方面的权利;而将有关资源配置方面的权利授予流通股公众,由流通股股东控制公司经营权,充分调动流通股东促进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依法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政企关系,找到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一系列投入要素的契约集合,其契约的核心是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企业剩余配置机制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也是为了通过创造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度来获得更大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过程就是这种动态重复博弈的表现.但是,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一种古典类型向现代企业的初级转型阶段,公司的股权虽然分散,但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管理者与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博弈并不明显,导致管理层与股东形成"联合企业家",通过"侵占效应"、"共谋"侵占.  相似文献   

9.
公司控制权是对公司资源进行排他性运用的权利,股东通过股权与公司控制权不断分离与结合的往返运动达成其利益的最大化。防范公司控制权滥用和保障公司控制权独立性是我国法律规制的重点。法律规制应与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相适应,以表决权的制度构造为主要内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一系列投入要素的契约集合,其契约的核心是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企业剩余配置机制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也是为了通过创造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度来获得更大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过程就是这种动态重复博弈的表现。但是,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一种古典类型向现代企业的初级转型阶段,公司的股权虽然分散,但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管理者与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博弈并不明显,导致管理层与股东形成“联合企业家”,通过“侵占效应”、“共谋”侵占。  相似文献   

11.
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对促进社会福利增加、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控制权争夺主要指它的内容、方式及其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特别是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为充分发挥控制权市场的积极作用,我国必须做好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相关法规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小米集团和优刻得分别是我国香港和内地第一家以差异表决权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梳理两公司双重股权对创始人控制权的影响,可发现:两公司的商业模式均需要在初始阶段进行长期投入,创始人掌握控制权利于公司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投资者对创始人人力资本的认可使得创始人在持续募集股权资金的同时保持对公司的控制。创始人通过持有多倍表决权类股票实现以较低比例的持股获得股东大会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的控制权,通过占有过半数董事席位获得董事会控制权。创始人控制也可能会导致创始人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风险,可以通过增强信息披露、规范特别表决权的适用范围、完善股东权益保护的法规制度三个方面来降低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13.
当前解决我国国民经济与证券市场的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类似于股票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共同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构建新型政企关系,以找到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证券市场上违反权益披露规则的行为可以通过不同的法律责任予以惩处.采用何种法律责任进行惩处与权益披露规则的制度定位密切相关.经比较法考察,权益披露规则或纳入披露制度框架或纳入敌意收购制度框架.若纳入披露制度框架,主要通过金钱罚则进行惩处.若纳入敌意收购制度框架,主要通过限制表决权的方式进行惩处.借鉴域外经验,基于我国权益披露规则的既有制度定位,应当采用限制表决权的法律责任.限制表决权的法律责任依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私人主体实施的民事诉讼与证券监管机构实施的行政执法两种模式.依据我国的既有规定与制度环境,应当采用证券监管机构行政执法,限制表决权的实施模式,由此可以更好地在限制不当的收购行为与促进公司治理效率之间达至平衡.在此基础上,应当放松乃至取消慢走规则,降低收购成本,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从而抵消限制表决权对控制权市场的负面影响,保持对公司收购的中立立场,让各方利益更好地达至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通过行使代理表决权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是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但代理表决权在机构投资者手里可能成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代表公众投资者参与到上市公司的治理,优化公司业绩,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如果代理表决权被机构投资者滥用,则会损害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所以,立法对机构投资者的代理表决权行使予以规范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相关的立法到目前为止仍然很匮乏.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行使代理表决权制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立法:(一)应立法鼓励和强制机构投资者行使代理表决权,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去;(二)制定行使表决权的政策和程序;(三)雏护和披露行使表决权的记录同时,证监局还应立法要求机构投资者雏护和披露他们行使代理表决权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私有收益性质的界定影响到控制权的价值取向.既有的文献认为"控制权私有收益等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相关研究的进展分析,认为"侵害论"无法完全解释脱离股权结构的控制权争夺现象,公司控制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权利.掌握或行使这一权利必然存在合法的利益.这种理解对于更好地发挥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证券市场更健康地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股东和大股东在公司地位及控制公司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小股东权益在公司治理中极易受到损害,小股东对行使表决权方式的需求上也与大股东有所差异,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方式设计应对他们的利益做出平衡,小股东若想得到有效保护,只有联合起来,集合足够的表决权,从而达到与大股东抗衡的目的,表决权信托便是一种有效方式。针对表决权含义与法律特征、表决权信托法律关系,同时从小股东权益的视角研究表决权信托于小股东表决权行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公司控制权行使入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法律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公司控制权行使的正当性问题,并利用非连续、不可微条件下的全局优化算法估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外部董事比例的阈值以及它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从控制权行使的正当性方面为公司治理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公司实践的发展 ,许多股份有限公司都已采用了表决权书面行使这一股东表决权行使方式。而我国《公司法》对这一表决权行使方式却付诸阙如 ,因此实践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都无法可依 ,这不利于股东权益的充分保护以及公司制度的正常运行。鉴于此 ,本文对与此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探究 ,以期对完善我国股东表决权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胡伟 《南都学坛》2012,32(2):90-93
作为实务中耳熟能详的概念,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法上其他概念相比,其概念的内涵一直不甚明了。在法学领域中,从权利生成的视角来看,公司控制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上的权利,它符合权利生成的实质判断标准和形式判断标准;公司控制权所具有的控制法益应当受到法律的认可,实务中可通过权利推理的方式获得法律的调整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