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书中卡森运用基于自然秩序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生命之网的意象、食物链的观念,论证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整体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表现在文学批评标准和文学批评理论思维方式这两个方面;是对这两个方面可能存在的“中心论”与“二元论”的超越!只有不预设中心,才能平等对待不同的文学批评对象;只有将线性的、孤立的、有序的思维拓展到整体论的、复杂性的思维,文学批评才可能具有创新意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 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前者强烈的功利主义特征经历史证明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诉求;后者却是人类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自然中心主义会束缚人的创造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人类只有追求一种与自然在博弈中的双赢--中性博弈,才能导致生态整体主义范式的建构和巩固.  相似文献   

7.
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渗透着原子主义思想的传统教育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强调关联、和谐、宽容的整体主义因其对时代气息和精神的符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整体主义从教育目标、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及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当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开创了环境整体主义的新路径,但他简洁的表述风格为反对者留下了口实,为此,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围绕着“生态法西斯”、“反人类”等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尽管个体主义者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但随着整体主义的后继理论不断弥补原有理论的不足,整体主义的合理性日益增强。从趋势上看,一种充分考虑了个体利益的环境整体主义将会成为环境伦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梭罗被誉为"生态学之前的生态学家",他不仅在著作中呼吁人们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而且身体力行,一生与自然为伴。梭罗的浪漫生态主义思想体现在:对自然的浓烈的爱与崇敬;自然具有灵性,人类应该从自然中获得某些精神力量;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是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0.
11.
以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这两个政治哲学概念作为视角来看中国社会,可发现中国社会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发生了转型:古代中国社会、近代中国社会和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属于整体主义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社会属于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将保持是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而不会变成纯粹的个体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方法论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辩证统一的演化过程,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是有坚实的哲学依据与客观基础的;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体现在认识过程中,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与综合交织互动的辩证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道教 ,还是基督教 ,都认为人和万物有共同的本原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于是形成一种朴素的生态整体意识、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其原因在于人为 ;追求“合一”的和谐境界是道教与基督教的理想目标 ;道教重视生态平衡 ,基督教也认为 ,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 ,所有生命物种都是“各从其类”的。  相似文献   

14.
尼采用既尊超越性个性又重差异化整体的个性整体主义来概括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关系,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崇超越而充实的个性化生存;二是维护蕴育这种个性化生存的等级制整体。这一原则强调人际相关性,高扬创新性个性对于生命完善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实现的机械性抽象思考。其根本局限在于盲目人的实践性,陷入了人性理解上的先验性和价值导向上的表面性、矛盾性及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文学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以人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拓展到整个生态环境,把从自然中抽取出来的傲慢、孤立的人的概念重新放归自然,研究人与生态整体系统中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此,其力荐生态文学中激进的“放弃的美学”,即放弃人的中心性、主体性,放弃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与自然的疏离感,赋予非人类世界主体性,这预示着未来人类以生态为中心的生存状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生态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自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范式。生态学关于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及其营养动力学的研究揭示出自然界的整体性、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展示了一幅与传统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自然图景。正是依据这样一幅图景,环境整体主义(如大地伦理、深层生态学)完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由生态学向形而上学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整体主义的价值理论和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爱的呼唤促成了生态整体思想的萌芽,而群落超级有机体范式则构筑了现代生态学的逻辑起点。它们实现了生态学与机体哲学的融合,并为盖娅理论的产生作了铺垫。但是,由于生态整体论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使得它不断遭受来自还原论的质疑:生态系统是否是具有本体论地位的最基本单元,群落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还是随机的组合等。正是整体论与还原论之间的这种相互辩驳、修正使得生态理论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与发展。这种逻辑几乎贯穿了生态学历史的全部。尽管它们之间的分歧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生态思想的逻辑归宿最终只能是多层次的进化整体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方法的整体论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代科学已经对还原论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但还原论者如果不诉诸创世模式和表征主义就无法证明还原论是唯一合理的科学方法论。还原论的认识论基础是表征主义和理论优位的科学观,其形而上学暗示是本质主义的外在存在论和构成性的实体实在论。为了实现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嬗变,一方面,应该在内在关系论的认识论基础上将科学视为人类有限的知行体系,引入现象论的参与存在论与生成性的关系实在论等形而上学预设;另一方面,坚持互补、超越层次与领域、重视过程与关系等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整体论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论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整体论的整体不能归结为其组成部分,整体就是整体。在对整体论概念的生成、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含义的演变做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的整体论作剖析与评述,指出系统整体论的局限,预示整体论可能发展的新方向,特别强调生成整体论的内涵、机理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