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美国人的肠胃状况很糟糕是因为饮食的原因,而在日本肠胃不好的人要比美国多很多。肠胃疾病的患者我已经诊断很多了,就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患有因胃黏膜变薄而导致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当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20倍。由于长期的萎缩性胃炎最终会导致胃癌,所以日本人的胃癌发病率也是美国人的十几倍。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穿什么和怎样穿文/孙紫玲美国人穿衣服随便。我不信。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拿到赴美签证后,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去买一些时髦的高档服饰,以免美国人说中国老太太真土、真穷。登机那天,我烫了发,化了妆,戴上耳环、戒指,穿着全毛玫瑰色套裙,自我感觉良好。一路上...  相似文献   

3.
愉快的美国主妇 在1917年年尾和1918年年初的仲冬,我的家眷到了上海。可是,由于美国人大量的到来,这时要想在上海找一处有现代化设备的公寓或住宅,已经是绝无可能;只有一些古旧的英国式房屋还有空房。但是,对于这种情形,我知道得太晚了。一位朋友对我说,为了迎接大量前来的美国人,有人兴建了些新住宅区,叫做“模范村”。这个模范村包括好几排用廉价泥砖修筑的房屋,式样是建屋人心目中自以为是的“美国式”。  相似文献   

4.
我不知遭我被一位美国老富婆包了在复旦的最后半学期,为了更早地进入社会,我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家公司打短工;由于我的英语口语很好,在公司中大受欢迎,也因此认识了不少美国人。一天,一位叫史密斯的美籍教员为我引见了安德森。我俩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安德森问我是否愿意去美国工作。我没有立即答复对方,说等问过父母之后才能决定。当晚,我到邮局给在梅山师范学校的父亲打了电话,父亲要我抓住这个机会。一个月之后,从上海回家,走进师范学校校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快就要去美国了.他们祝贺我,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并告诉我…  相似文献   

5.
1996年夏天,我和老伴去美国探望儿女,几个大城市都逛到了。我们感受最深的不是美国的旖旎风光,而是海外赤子的同胞情谊。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我儿子所在的公司设计科,6个人中只有1人是美国原籍,其余5人分别来自中、法、意、俄、越5国,像个小小的“联合国”。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网络征婚记     
我是福建省福清人,好像我们家乡在全国都挺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那里出国的人多,尤其是偷渡来美国的人多。我们家乡那个地方,特别是农村,可以说是十户就有九家有人在美国,不管是以正当手续来美国的还是偷渡来美国的,到了美国的人都是大把大把地将美金往回寄,家家盖的都是大房子,给人的感觉好像美国遍地是黄金似的,所以我们那里的男人都想来美国打工,女人都想嫁来美国。  相似文献   

7.
以下为李安的回忆短文《有梦想的人才能举起奥斯卡》: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200个角色,但却有50000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之间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和我的话不超过100句!  相似文献   

8.
咱们有些同胞看到美国好的一面,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美国生活。且不说中国人到美国签证不容易,就是有机会踏上了北美,活得也不可能像老美那么舒坦,尤其初来乍到时更是麻烦不少。——我所认识的中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Ⅰ)  相似文献   

9.
最初对于女人生育的敬畏、对女性的爱怜,缘于我国内的一名女友。她因为“不幸”怀上了一个女婴,被当婆婆的软逼着上了手术台——“我当时认定我要死了。没有这样的痛法,我的脸痛得走了形,瞧瞧那还叫人的脸!我被人用器具随意地扒拉来扒拉去,整个儿就像被拆卸成了多少块的柴鸡……“人吃饭,鸡生蛋,这道理是多么简单而名正言顺。可那次从一只鸡变成一个人,我不想再怀孕,我不能把自己再变回一只鸡一想起女友这一条流血流泪总结出的生活逻辑,我便一遍遍地庆幸自己是在美国怀的孕。我是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女人,不必在婆婆严厉的眼神下,…  相似文献   

10.
老摇 《中外书摘》2006,(1):52-55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必须承认,美国民主党的左派色彩对我有天然的吸引力,但我对民主党的许多主张也相当不以为然。然后我想到在网络上搜索“总统选举”,结果找到了自由党的网站。自由党,是美国的第三大党。  相似文献   

11.
朋友竞选副局长失败了。本来她很有希望的。我鼓励她下次再争取,她有些沮丧地说:“我不想参加了。我是一个离婚女人。我的竞争对手背后指责我说,一个人连自己家里的事都处理不好,怎么能管理好一个单位?”        我反驳她说:“不,他说的不对。我采访过许多离婚女人,她们当中有些人的婚姻比许多没有离婚的还要好。每个人生活质量不一样,对婚姻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不能这么比。”        我建议她读一读新出版的《深圳青年》,里面第一篇文章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对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访谈。这位美国有史以来…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交际》2006,(3):41-41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企业家,但我认为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在公司里面也是这样的。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喝茶的时候想,自己当企业家不是一流的,当老师是一流的。这五年我挺感动的,一个梦想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现实。今天还有人问我,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吗?我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中型企业甚至是小型企业。它还是个孩子,才五年。我们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但是我们发展很快。全世界都有我们的会员。客户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在海外很多人并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企业。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公司,是印度的公司。在土耳其我们去演讲的时候,打出的横幅是欢迎阿里巴巴回家,然而阿里巴巴只是去探亲而已。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但是阿里巴巴不是中国人的公司,他是属于阿里巴巴人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走向全世界,阿里巴巴是由阿里巴巴人创办的,我们有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全世界的人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3.
刘瑜 《金色年华》2010,(10):51-51
前两天有个网友给我写信,问我如何克服寂寞。她跟我刚来美国时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  相似文献   

14.
开心乐园     
盛燕 《老人天地》2010,(12):50-50
一个美国人来到一家中国餐馆吃饭。 当侍者给他放好碗筷后,美国人却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一双筷子。 “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美国人说,“我不赞成砍伐竹子来制造一次性筷子。”  相似文献   

15.
高钢 《金色年华》2005,(9):53-53
儿子在美国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一次家长会。当我走进会议室里时,班主任弗丝女士面带微笑和我打招呼。人来得差不多了,班主任走到前面,宣布会议开始,孩子们和家长坐在一块。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本书,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穿梭外交中也要随身携带它,让美国“梦八”队北京奥运前夕人手一册,让很多人在社区图书馆一直排着队等着阅读它,这本书就是《后美国世界》。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它让我读到了大国崛起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学开车文琴到美国探亲,最初两个月走亲访友,日子好打发,待该看的、玩的日程告一段落,孩子们休假也结束了。一人守家,顿感寂寞难捱。我闹着要回国,回到我那热闹又富有人情味的中国之家,可是孩子们不答应。为了留住我,孩于们决定:教妈妈开汽车,安排每周现场...  相似文献   

18.
瑞丽 《职业》2008,(11):50-51
在美国也有公务员考试,其中PMF(即中央政府公务员考试)更是热点中的热点。通过PMF考试就可能成为白宫官员,因而是许多美国人所向往的。2007年,我以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参加了PMF考试。  相似文献   

19.
何如平 《老年世界》2008,(11):25-25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一家租住在一个华人为主的社区。我的房东罗斯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美国人,他为人幽默风趣,整天笑呵呵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到底什么样儿?这是角度感受到的美国人的个性。1汪永晨今年春天我到美国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到了纽约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马不停蹄地赶着去参加一个晚餐会议。初到一个地方,总喜欢把第一印象和自己脑子里已存的一些东西(包括对所在地的习惯和想象)做比较。在纽约,我做的第一个比较不是被称作“水泥森林城”的纽约的街景,也许是天黑,我甚至觉得那儿不是就和我们的上海差不多吗。第一天晚上我感觉强烈的是无法忍受的冷。离开家时,三月的北京已是春意浓浓。可在地球的那半边,首先面临的是我多少年来都没见到过的鹅毛大雪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