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宋代一些作家、评论家认为:以文为诗,是韩愈创作上的严重缺点;因此就批评他的诗“不工”、“非本色”、“押韵之文耳”、“终不是诗”等等;甚至说他“于诗本无解处”。此外,还怪他变了传统的诗格,坏了诗法。连非常佩服韩愈的苏轼都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有人还把韩诗这种变格和批评宋诗散文化的倾向联系起来,以突出其影响之坏。对韩愈这些片面性的指责,不但成为一时口实,而且展转载入许多论诗专著,影响后世,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韩愈与苏轼博大其文,深邃其思,曰海曰潮均不为过。故学界以“海”、“潮”形之,始称“韩海苏潮”,继谓“韩潮苏海”。称海称潮,位置之变,反映了韩学与苏学界对韩愈、苏轼二人合乎实际的重新认识和了解。韩浑灏流转,势如长江秋注,潮之喻更切;苏海涵地负,澜翻波卷,其博其深非海不足以形之。韩潮苏海内容为何,正是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宋代一些作家、评论家认为:以文为诗,是韩愈创作上的严重缺点;因此就批评他的诗“不工”、“非本色”、“押韵之文耳”、“终不是诗”等等;甚至说他“于诗本无解处”。此外,还怪他变了传统的诗格,坏了诗法。连非常佩服韩愈的苏轼都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有人还把韩诗这种变格和批评宋诗散文化的倾向联系起来,以突出其影响之坏。对韩愈这些片面性的指责,不但成为一时口实,而且展转载入许多论诗专著,影响后世,直到现在。苏轼把韩愈改变诗格和颜真卿的破坏传统书法相提并论,而对杜诗、韩文、颜书又都称之为“集大成”的成就。他既对旧传统的破坏表示惋惜,又对这些作者的卓越创造表示敬佩。他的思想矛盾,反映了这个问题内在的辩证关系。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要对原来形态有所改变,不可能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韩愈倡导古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韩文公庙碑》),远承西魏时之苏绰、隋时之李谔及初唐时之陈子昂,近接元结、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柳冕、梁肃等古文先驱人物,下开北宋欧曾王苏诸大家,“卓然树立,成一家言”(《新唐书·韩愈传》),使“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李翱《故正议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其“摧陷廓清之功”(李汉《唐吏部待郎昌黎先生韩愈文集序》),发扬光大散文之勋,彪炳史册,惊耀天下,不可磨灭。然时至今日,到底韩愈所谓的“古文”的涵义是什么,尚无专文论及。一些论著虽偶尔说到,似乎并未解决问题。笔者不揣谫陋,在此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5.
<正> 一、《文概》成书由来翁子光尝谓:“自昌黎之贬,潮州以榛莽之区,遽开文运,至于今不■。而潮州本地“自天水先生而还,以学行称者,志乘纪载代有其人”。1933年饶宗颐先生编纂的《潮州府志》艺文别集类从唐人开始载录,代有所增,到明代达98家139部。太仓图书馆(储书十万余卷)乡人著述部一区的卷数就占全馆书卷总数的五分之一。“乡先哲所遗传文章,不啻什百之与千万”然而“纵有充栋之遗书,尤逊一篇之传诵。”(1931年《自序》)这众多文集,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自彭泽弃官归来,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大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 《桃花源记》问世之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经常在历代许多人的诗文中出现。王维作《桃源行》、韩愈写《桃源园》、苏轼《和桃花源诗(并序)》以及现代学者陈寅恪的《桃花源记旁证》等,或追思陶翁,或考辨桃源,或“笑逃秦人”。不仅如此,在当今的地名中“桃源”亦用之甚多。例如,浙江天台县有桃源洞,桐庐县有桃源庄,山东曹县有桃源集,福建龙溪县和大田县均有桃源墟,江苏泗阳县有桃源驿等等,使人不免产生“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之感了。  相似文献   

7.
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自宋代起就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贬之者如黄庭坚说:“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又说:“退之于诗,本无解处。”(均见《后山诗话》)沈括更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褒之者如吕惠卿说:“诗正当如是,吾谓诗丿亦未有如退之者。”(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愈是唐代的大家,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叶燮《原诗》更说:“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至今仍争论不休。我这里根据古代诗评家所提供的线索,分四个问题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8.
宋陈骙《文则》指出:“文有交错之体若缠纠然,主在析理,理尽而已,……《庄子》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末始也者。’又曰:‘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明祝允明在《罪知录》里说:“文体既立,其状自殊。”他列举了十四种类型。其中,有萦纡缠乱,反复钩连者,指的就是这种交错之体。 这种文字,“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散,彼因自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也,学者何不从大方处求之?”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这种交错之体,《庄子》用得最多最成  相似文献   

9.
韩愈《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诗之“钱七兄曹长”指钱徽。钱仲联先生将韩愈此诗系在元和十一年,说:“时公与钱(徽)俱自中书舍人降官右庶子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实则,此诗应作于元和八年三月至元和九年七月期间。按韩愈诗称钱徽为“曹长”,不应指右庶子或中书舍人,而应指尚书省之郎中官。唐时只有尚书省丞郎郎中才能被称为曹长。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云:“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史上的贬官文化现象,揭示出异质文化互动中的人地因缘.而韩愈与潮州结缘,就韩愈本身而言,首先是如何接受潮州文化环境的问题.韩愈对潮州文化环境的接受具体表现在迎合潮州祭神的民俗及接近潮州的文化名人上;还表现在自贬谪潮州以来,"潮州"成为他一段时间关注的焦点,赴潮路上着意打听潮州的情形,离潮以后多次提及潮州的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题目25:痛根据韩愈的文意发挥。韩愈《与李翱书》有云:“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痛定:痛苦结束之时;当痛:正在痛苦的时候;自处: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李白和杜甫是两个高峰。中唐时,李杜即齐名;宋以迄明清,李杜的诗无不受学人重视。韩愈《调张籍》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严羽《沧浪诗话》云:“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然而李杜诗之研究状况,却大相径庭:一寂寥,一热闹,恰成鲜明对比。考察李诗后世遭遇之寂寞冷落,固然有多种原因,而自宋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叛徒卖国贼林彪曾经窜到潮州,特意到韩祠朝拜韩愈的偶像。这不是偶然的。本文不打算对韩愈作全面的分析批判,只是通过韩愈要把潮州变为“海滨邹鲁”的言行,来看林彪尊儒反法的丑恶嘴脸及其反革命路线的极右实质。列宁指出:“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唐代孔孟之道的忠实卫道士韩愈正是这  相似文献   

14.
此诗题下注云:湜新尉陆浑”,当为自注.盖李贺客中送别之作.《新唐书·柳公绰传》有“东都仁和里”之语,故送别之地当在洛阳仁和里。《新唐书·皇甫湜传》;“甫皇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擢进士第,为陆浑尉.”皇甫湜进士第后除陆浑县尉。县尉非清资之官,唐代文人多不愿为。高适《封丘作》云:“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稍晚于皇甫湜的诗人李商隐在《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似此,皇甫湜赴任时心情可见。史载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  相似文献   

15.
论西周春秋之际贵族的政治批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自其结集成书以后,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自毛、郑之学始,《诗》遂有所谓“正经”和“变风”、“变雅”之分。《毛诗序》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诗谱序》说:“后王稍更陵迟,懿王始受谮烹齐哀公,夷身失礼之后,邶不尊贤。自  相似文献   

16.
序跋一首     
韩愈《唐故太原府参军事苗君墓志铭》拓本跋尾 此志石本,洪、樊、方、朱诸家皆未见,欧、赵以下亦无著录者。四十年前始闻出土。今其石藏在陕西省博物馆。徐君无闻得此拓片,原有“徐氏子俊收藏”印记。归徐虽异延陵之剑,人得何殊楚国之弓。似有宿缘,宁非巧合? 试以魏本《韩集》所载相校,异文凡有九处:两处已见朱氏《考异》。若“卌”作四  相似文献   

17.
历来论韩愈者,都将《三上宰相书》当作韩愈人格中一道不光彩的阴影,贬之者抓住不放,尽情攻击;褒之者也不得不承认是美王之瑕而为之汗颜不止。自张子韶愤斥“略不知耻”为何物评语一出,简直成了终审判决,后人无有出其窠臼者。今细读韩愈原文,觉得问题远非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8.
<正> 《潮州史事三题》(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1期)一文,在初唐潮州的地域与人口一节中,所论错误颇多,而福建、长汀州即其显著者。文章说:“潮州的地域和人口均与漳州、长汀州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初以为作者一时误把汀州作长汀州,及再阅下文,始知非是。因为作者一再提到长汀州——“建议在此置州获淮;这样就建立了长汀州(因长汀溪而得名)。为此,潮州北部又割去了相当的地盘给长汀州”。两唐书《地理志》说汀州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19.
韩愈是唐代反对齐、梁以来的骈体文,提倡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对韩愈这个人的评价,历来是有争论的。宋代的苏轼推崇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但朱熹则严厉地指责韩愈“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而于其轻重缓急本末宾主之分,又未免于倒悬而逆置之也”。  相似文献   

20.
陈子昂评价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初唐诗人陈子昂,在我国诗歌史上,一直被称为是唐代诗歌的革新者。他的朋友卢藏用就说他:“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子昂文集序》)其后,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也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韩昌黎集·卷二》)到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修《新唐书》又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子昂始变雅正。”(《新唐书·陈子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