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农村观察     
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11月下旬,浙江省正式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此次只有义乌市独家获得扩权试点,被授予市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令人关注的是,浙江此次扩权是想建立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县级市。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动态     
四川在27县(市)启动扩权强县试点四川省最近召开的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披露,该省将在27个县(市)启动扩权强县试点。此次试点将赋予扩权试点县市8个方面的管理权限: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  相似文献   

3.
强县扩权后,有强镇扩权为继。早在去年4月,中央编办已会同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省份选择25个经济发达镇进行试点。强镇扩权之后,强村扩权,应该将很快来到了。  相似文献   

4.
强镇扩权是破除我国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管理体制障碍的重要形式。强镇扩权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的背景下,通过授权、委托等途径赋予经济强镇一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以增强经济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性、活力和促进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本文首先简要的阐述了强镇扩权改革的动因,其次基于绍兴市的个案研究,分析强镇扩权改革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有利面和不利面,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绍兴市强镇扩权的发展路径选择使其发展成"扩权强镇"和"镇级市"。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09,(2):25-25
浙江省的强县扩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2年起,浙江省先后实施了4次经济强县扩权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强县扩权范围,浙江省决定启动第五轮扩权强县改革,下放权限惠及全省所有县和县级市,力争在2009年4月底前完成。浙江省2008年年底召开的扩权强县改革工作会议提出,此次改革要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核心,进一步调整和规范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事权关系。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1日,我国首部"扩权强县"的省级政府规章——《浙江省加强县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若干规定》正式实施,443项审批权限一次性下放县一级人民政府。这不仅是从"强县扩权"向"扩权强县"、从部分县  相似文献   

7.
许斌 《决策探索》2011,(13):12-12
强县扩权后,有强镇扩权为继。早在去年4月,中央编办已会同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省份选择25个经济发达镇进行试点。强镇扩权之后,强村扩权,应该将很快来到了。然后,将发生什么?是决策更加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执行更加有效率,不同地区“万类霜天竞自由”,  相似文献   

8.
正继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强镇扩权改革后,近日,浙江省再次出台《强镇扩权改革指导意见》,赋予省级中心镇、重点是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今后,开结婚证、办土地证等都无需出镇——浙江"强镇扩权"改革有了升级版。此次扩权的强镇被赋予与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县级管理权限。这些权限包括有关企业(贸易)、个体工商户、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权等经济  相似文献   

9.
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给县里更多的自主权,优化县里的发展环境。这就必须实行强县扩权。通过十余年强县扩权改革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强县扩权是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也显现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把我国的强县扩权活动推向新的阶段,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当前强县扩权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强县扩权,是在一省之内市县经济关系的重大调整,即省里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县里。这是我国省域纵向经济关系发展的一种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甚至严重阻碍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全国范围内要求扩权强县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从对"市管县"体制发展的兴衰的阐述引出扩权强县的体制改革,进而分析扩权强县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从“强县扩权”到“强镇扩权”,县乡赋权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甚至严重阻碍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全国范围内要求扩权强县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从对“市管县”体制发展的兴衰的阐述引出扩权强县的体制改革,进而分析扩权强县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动态     
陕西15县市"扩权强县"试点启动陕西省政府最近决定启动15个县(市)"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扩大它们的经济管理权限,主要包括计划和统计管  相似文献   

14.
郡县治,天下安。2008年4月,和县被安徽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扩权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依法合规,鼓励试点县大胆实践,加快发展。如何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率先施行“扩权强县”工程,此后全国一半以上省份掀起了效仿浙江“强县扩权”改革的热潮。七年过去了,成绩不可否认,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浙江模式在其他省份“水土不服”的症状。如何重新认识“强县扩权”,它是否具有推广的普适性?它是否是实现“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今年8月1日,《浙江省加强县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若干规定》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管理与财富》2009,(6):180-180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已实施“扩权强县”的改革工作。扩权强县在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市县矛盾等消极影响。我们要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去看待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关静 《经营管理者》2009,(22):96-97
吉林省于2005年6月启动了全面县域扩权的改革。扩权强县改革的成效如何,可以通过考量吉林省县级政府行政效率体现出来。在吉林省推行"扩权强县"改革之际,省级政府的管辖幅度问题也成为改革的现实瓶颈,管辖幅度过大使得省"直接管理"的实现存在很大的障碍。是否可以通过小县的合并来减少县级建制数量,进而实现"省直管县"?本文将通过对吉林省县级政府行政效率的考量为该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扩权强镇"将有效化解乡镇"权小责大、权责不一"的矛盾,提高乡镇的服务水平,大力推动镇级经济的发展。但是需要在"扩权"、"放权"过程中时刻警惕权利的无序膨胀。限制强势政府的权力,就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强势的民众监督。  相似文献   

19.
生秀东 《决策》2014,(4):58-60
2014年1月1日,河南省对巩义市、兰考县等10个试点县(市)全面实行由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实现市县分治。这场发轫于2004年5月的"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探索,至此迈出重要一步。扩权强县10年河南实施"强县扩权",至今已有10年,连续进行了好几轮改革。其特点可概括为:一是同步实施财政省直管县(市)改革和“扩权强县”改革;二是不仅改革范围逐步扩大,而且扩权县的管理权限也呈梯度扩大,尽管中国出现了短期的反复和波折。  相似文献   

20.
"强县扩权"改革一直是近年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关于"强县扩权"改革的各种声音也不绝于耳。近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表明"强县扩权"改革正在提速。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是"强县扩权"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此项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有些省级政府管理规模与幅度过大,势必给省直管县带来较大难度;县(市)是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关系的处理和资源的整合问题;市县分治,如何避免形成新的经济壁垒;改革中行政区划是否需要作适当调整;如何从财政体制的省直管县体制顺利过渡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体制,以及需要进行哪些配套的改革;如何有效规避"省直管县"带来的各种风险……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对于"强县扩权"改革的顺利推进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刊本期选编的四篇文章,即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裨益。同时,我们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继续踊跃来稿,以求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