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是明朝后期崛起于文坛的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文学流派——竟陵派的领袖,与同里谭元春(1586——1637年)为忘年交。但是,入清以后,迄今为止,人们对钟惺的生卒年还杂说不一。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钟惺生于1572年,卒于16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辞海》都说钟惺生于1574年,卒于1624年。笔者认为钟惺生于1574年而不是1572年。  相似文献   

2.
钟惺年表     
明神宗万历二年甲戌(公元一五七四年)一岁。七月二十七日,惺生于湖广竟陵县皂角埠(今湖北天门县皂市镇)惺字伯敬,一字景伯,号退谷,别号退庵,三十八岁自署止公居士。先世江西永丰人。明武宗正德中,始徒竟陵。曾祖弘仲。祖山。山生二子,长即惺之嗣父一理,号裕斋;次即公之生父一贯,号鲁庵,为武进县学训导。惺生母冯氏,一贯生五子:惺、愫、恮、悌、快,惺其长子也。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竟陵派的文学遗产进行整理研究,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竟陵派文学研究会最近在钟惺的故乡——湖北天门成立.八月下旬,在天门县竟陵镇举行钟惺诞生410周年纪念会.  相似文献   

4.
论诗为“活物”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明代后期曾经风靡文坛一时的“竟陵派”,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首次提出了诗为“活物”的全新命题,这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惺的重要文学批评论文——《诗论》是它的杰出代表。《诗论》见于《钟惺批点诗经》一书卷首,文末署写作时间为“明泰昌纪元岁庚申冬十一月”,后被收入钟惺《隐秀轩集》(列集)。通过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产生、流传、迁变诸多情况的深入探究,钟惺在理论上作出了诗为“活物”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5.
万历己未(1619年)是钟惺仕宦、文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该年冬,钟惺对吴越地区的游访,于竟陵诗风在该地区盛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钟惺这次在该地区所与交接的作家与文艺圈一一作了考述,以期作为上述观点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6.
钟惺有《诗经评点》五卷,现存版本较多。钟惺初次评点《诗经》,即有吴兴刻本问世,此后钟惺又再次评点,相继出现多种刻本。其中凌社若朱墨套印本、溪香堂刻本、闵氏三色套印本三种刻本反映了钟惺两次批点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竟陵派诗人钟惺生卒年及谭元春卒年文学史家说法不一。如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说钟惺生于1572年,卒于16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辞源》、《辞海》等都说钟惺卒于16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辞源》还说谭元春卒于1631年。似都有误,兹考辨如次。  相似文献   

8.
钟惺条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一个中型条目,全文约一千七百字。笔者近年参加点校《钟惺集》的工作,对条目中若干说法不无疑惑,仅草此文以就教于撰稿人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诗为“活物”─—竟陵派文学鉴赏理论探析曹红祥明代文坛,流派纷呈。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湖北竟陵人)在明末独树一帜。钟惺首次提出诗为“活物”的全新命题,大大推进了古代文学鉴赏理论的发展。诗为活物的观点本是针对《诗经》而言的,是钟惺在对《诗经》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钟惺、谭元春的小品文是古代散文的精品,也是竟陵派作品的代表。钟惺、谭元春的小品,以独到的审美趣味和精致的审美形式,一反传统的审美路线,显示出独特、新颖、超前的审美意识。透过钟惺、谭元春小品解读其审美意识,主要表征为以审美理性激发性灵意趣,在行文、音律及结构体式上贯彻了审美理性的"幽深独至"。钟惺、谭元春小品的审美理性是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积累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作出了历史贡献,而且对于推进当下文学审美意识的自觉也具有积极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竟陵派是明季继公安派而起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钟、谭之体,家户传习”,“浸淫三十余年,风移俗易,滔滔不返”。然一旦废退,群起而攻之,咒其“纤陋鬼鄙”者有之,斥其为“诗妖”者亦有之。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对钟惺、谭元春的批评便代  相似文献   

12.
晚明竟陵派以钟惺(1574—1625)和谭元春(1586—1637)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界对它的研究进入繁盛期与收获期,许多问题如竟陵派的地位及其与公安派的联系和区别、钟、谭生卒年及主要经历、《诗归》及其文学主张等都获得较深入的分析和求证,钟、谭著作得到整理。其间,一批具有研究生资历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来,他们为竟陵派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钟惺,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皂市人,是明代后期踵武公安派而崛起的又一诗文流派——竟陵派的领袖人物。关于他的生卒年,历来说法不一,一直未有定论,因而见诸各家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各种选注本、各类工具书及有关专题论文等,便颇有出入。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四种说法。第一种是:生于一五七二年,卒于一六二四年,享年五十三岁。第二种是:生于一五七四年,卒于一六二四年,享年五十一岁。第三种是:生年未详,卒于一六二五年。第四种是:生于一五七四年,  相似文献   

14.
钟惺(字伯敬,公元1574年——1625年)、谭元春(字友夏,公元1586年——1637年)是晚明风靡诗坛的“竟陵诗派”的创始人。他们论诗“另立深幽孤峭之宗”,一时间,“闻者皆为所摄”,“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他们评点的《诗归》问世之后,曾令纸贵一时,人们“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其影响达“三十余年”。然而,清代以后,对钟、  相似文献   

15.
钟惺谭元春评选《诗归》招尤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元春在《退谷先生墓志铭》中说钟惺“万历甲寅乙卯间,取古人诗与元春商定,分朱蓝笔各以意弃取,锄莠除砾,笑哭由我,虽古人不之颐。世所传《诗归》是也。几以此得祸者数矣。”《诗归》是竟陵派的代表著作,“《诗归》出而一时纸贵”(朱彝尊),“近世盛行《诗归》一书”(顾炎武),连竟陵派的  相似文献   

16.
《名媛诗归》是由明代学者编纂的一部女性诗歌总集,流传很广,但一直有人怀疑钟惺是否是其真实作者。本文认为,它不一定是钟惺本人所作,而是以男性学者的立场为观照点进行品评,提出了“自然”、“清”的文学观念,目的是用女性的创作特质来匡正当时诗坛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从钟惺《诗归序》看他的诗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归》一书,为钟惺和谭元春共同编著,选录一些古诗及唐诗,加以评点,借以宣扬他们的诗学观点。钟惺所撰写的序言,不仅是《诗归》其书旨趣的概括,更是他的诗学观点的集中反映,同时也应看作是竟陵派诗歌创作主张的纲领。对以钟惺为代表的明朝末期出现的竟陵派的诗论及创作,历来评价都偏低。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钱谦益早就将他们的诗论及创作斥为“鬼趣”、“兵象”及“诗妖”,要“另立深幽孤峭之宗”(见《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清代乾隆时由纪昀等人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三批评《诗归》“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于连篇之诗,随意割裂,古来诗法,于是尽亡”。解放以后,对竟陵派著作亦因研究不够,受到  相似文献   

18.
钟惺(字伯敬,公元1574年——1625年)、谭元春(字友夏,公元1586年——1637年)是晚明风靡诗坛的“竟陵诗派”的创始人。他们论诗“另立深幽孤峭之宗”,一时间,“闻者皆为所摄”,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他们评点的《诗归》问世之后,曾令纸贵一时,人们“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其影响达“三十余年”。然而,清代以后,对钟、谭却贬多褒少。钱谦益、王夫之、顾炎武、朱彝尊、  相似文献   

19.
钟惺与李维桢诗歌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竟陵派创始人钟惺与后七子末派宗盟李维桢是晚明诗坛上的两位重要作家.钟、李为世交,钟惺早期师法李维桢,及结交袁中道、谭元春等,论诗与李维桢日趋异途.钟、李不约而同地主张师事"古人之精神",但差异显著.创作上,钟诗急怼激宕,幽清孤峭,李诗怨而不怒,博大雄浑.考察其间的复杂关系,对探讨其各自的诗歌旨趣和批评观念,深入认识竟陵派和后七子末派的诗学和创作,揭现万历、天启之际诗坛风尚,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钟惺、谭元春尊杜抑李是有其合理性的,这种观点对金圣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归》不选《秋兴》《连昌宫词》《长恨歌》不是因为钟、谭的偏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缺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