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促进了广东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广东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为广东共产党组织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0年暑假,广东青年谭平山、谭植棠和陈公博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广州。10月20日,他们创办了《广东群报》。其宗旨是:“(一)不谈现在无聊政治,专为宣传新文化的机关。(二)不受任何政党援助,保持自动出版物的精神”。目的是:“主张改造  相似文献   

2.
许崇清是20世纪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家之一,亦是历史上执掌中山大学时间最长的校长。他的唯物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形成于留日学习时期。民国时期,他参与筹备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任职于广东省教育厅,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代理校长职务,有机会将胸中丘壑付诸实践,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哲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和国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一文的发表为标志,他的教育理念趋向成熟。在长达18年的第三次执掌中山大学期间,许崇清对学校校务、教务方面的实践工作及其对学术科研的重视和推动,以及他对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思考和应对,都是他所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申由 《金陵瞭望》2005,(10):8-8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源流》2000,(4)
在广东,“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使用的是无政府主义者。1914年,刘师复曾撰《无政府共产党的目的与手段》,并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这种团体,与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地方组织没有内在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指导和参与之下,经过长期努力而创建起来的。广东党的组织,经历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广东支部几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为比较定形的组织。广东“共产党“——1920年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成立了中国第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几个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组织 1920年1月,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上海。李大钊送至天津与陈相约在京沪两地建党。陈独秀在上海即与《星期评论》、《时事新报》、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编辑、作者讨论社会主义。 上海建党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1920年3月至5月,成立了社会主义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阶段是发起阶段,即1920年5月至7月,多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月刊对建党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理论性机关刊物,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刊于1920年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陈独秀和李达主编,共出了7期(现在保存下来的有6期),1921年7月终刊。《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应运而生,虽然出版的时间不长,但却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众所周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陈独秀和李达都是党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创办《共产党》月刊,完全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建党理论,筹建一个全国性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教育学会于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五日召开许崇清教育思想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和教育研究单位的教育学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大家一致认为,许崇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进步教育家、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家。过去,我们对他的学术思想成果宣传和研究都很不够,今后广东省教育界尤其应当大力  相似文献   

8.
我校原校长、著名教育家许崇清生前对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哲学,有很深的造诣。为了研究他的学术遗产,我校于1978年底着手编辑《许崇清教育论文集》。编辑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从全国的学术刊物中,收集并整理了许崇清的36篇论著和两篇译文摘录。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从1917年到1957年的研究成果。现在,《论文集》的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全书约三十多万字,准备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9.
许崇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进步教育家,特别在教育哲学思想方面,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的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这门科学,并在批判与继承人类进步的教育思想的遗产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体现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的论著,已收入《许崇清教育论文集》,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长沙中共早期组织的存在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从历史文献和当事人回忆材料中均能得到印证。长沙是上海发起组成立后确定的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毛泽东则是陈独秀发展长沙组织的主要联络对象。上海发起组创建之际,毛泽东正身处上海,且与陈独秀有过多次晤谈,这应是上海发起组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参与上海发起组的创建活动,并负有回长沙发展党组织的任务,毛泽东的入党时间当在1920年6月间。毛泽东返湘后即从创办文化书社、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方面入手,积极投身到创建长沙早期组织的工作中,长沙早期组织成立的时间当在1920年8月前后。  相似文献   

11.
正1920年1月,陈独秀乔装成一个商人,悄悄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在陈独秀的行李中,有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准备将此书带到上海,并物色一个合适的人,将其翻译成中文。非他莫属不久,陈独秀密友、孙中山秘书戴季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的主编,也希望找人翻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是指从1920年到1935年的15年,这15年也是毛泽东从事共产主义革命活动的前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而陈独秀却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成为右倾分裂主义者。本文拟对两人的思想变化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各自思想转变的根源。 在这15年当中,按照两人的思想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来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1920年至1923年6月) 毛泽东和陈独秀在这一时期的理想都是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在实践上以建立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创办国立广东大学的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亲自主持改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民党和共产党首次合作后,于1924年2月倡办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并对筹办工作高度重视,经常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发布命令,解决筹办和办学中许多具体问题,于同年11月11日正式广大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亲手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开办后即成为华南第一所由国人自己创办的多科性最高学府。  相似文献   

14.
一、鲁迅来中山大学前的背景中山大学的前身是广东高等师范,后改称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演说,就是在广东大学钟楼礼堂做的。一九二四年冬,孙中山北上,次年三月病逝北京。一九二六年秋,为了纪念孙中山,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广大原来的校长邹鲁(邹海滨,广东大埔人),是孙中山的秘书,后来参加了西山会议派。一九二五年秋季开学时,学生把邹鲁赶走了。当时校内两派斗争很激烈。左派学生组织叫新学生社,郭瘦真当社长,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还有国民党领导  相似文献   

15.
湖南最早的日报──《湘报》《湘报》是湖南最早的日报,创办于1898年3月,是由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起筹办的,“专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其经费来源,一部分靠社会集资,另一部分经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由省行补贴,报纸发行后,零售只收工本费,受到市民欢迎。...  相似文献   

16.
《劳动界》周刊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第一个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通俗宣传的刊物,也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珍贵资料。它创刊于1920年8月15日,每期16页,32开本,每星期日出版,由上海“新青年社”发行。《劳动界》第1—12、14—19册已于1958年由工人出版社影印出版,第20—24册也在1960年由《中国工运史料》第1、4两期上分别刊载,惟独第13册因缺佚,至今未见重新刊印。我校藏有第13册最初版本,现将全文刊载如下,供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同志们参考。这期《劳动界》有几则资料是比较有价值的: 一是吴廷康《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的文章。吴延康系第三国际东方局的负贵人魏金斯基的中国化名。他于1920年春偕秘书马迈耶夫及其夫人、翻译杨明斋到北京,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会晤,后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同《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会谈,并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至是年冬回国。年192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周年,魏金斯基用吴廷康的化名,发表了《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这是我们所见到的魏金斯基在中国最早的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二是《湖南劳工会发起启事》、《湖南劳工会筹备会纪事》和黄爱给陈独秀的一封信等三则有关湖南劳工会的资料。它们比较祥细地介绍了湖南劳工会成立的情况、参加的人员、该会的章程。湖南劳工会是由黄爱、庞人铨等无政府主义者组织起来的,会员曾发展到四、五千人,是当时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一个劳工团体。1920年冬,毛泽东同志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时,仔细了解了湖南劳工会的内部情况,向其中的工人群众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终于争取了其中的先进分子抛弃无政府主义思想,它的上层人物中某些真诚倾向于革命的青年如黄爱、庞人铨等,在被争取过来以后,于1921年冬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次年一月因领导湖南第一纱厂罢工,遭军阀赵恒惕惨杀,为革命而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传播与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阐释李汉俊对中共创建的历史功绩。在理论传播方面:从1919年到1922年,他撰写、翻译了100余篇文章。在初期传播史上,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第一个揭起批判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一个将彻底的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打通为一,第一个全面介绍国际共运史,与陈独秀创办中共第一个无产阶级大众刊物《劳动界》。在革命实践方面:他与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直接筹备了中共创建。主要有:与陈独秀等5人于1920年6月创建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起到了中共发起组的核心作用,与陈独秀等帮助湖北等地区创立党的组织,在中共一大上发挥了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06年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于广州的广东法政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广东地区创办最早的新式法政学堂,同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官办性质的法政学堂之一。学堂成立之际,夏同龢任学堂首任监督,他亲定章程、规范办学,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对广东乃至中国近代法政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历史影响。后因民国代清,广东法政学堂更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陈融担任首任校长。  相似文献   

19.
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入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封①,现整理全文如下(各封信的标题为整理者所加):(一)陈独秀致胡适、李大钊(1920年5月7日)②适之、守常二兄:日前因《新青年》事有一公信寄京③,现在还没有接到回信,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乃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关键问题之一。一要重视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自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创办,迄今已有六十三年的历史。解放后,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已取得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