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爱伦·坡的《黑猫》不但紧扣作者短篇小说创作中一贯的"惊悚"主题,还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以聊聊几笔勾勒出的鲜活女性是一位美丽的,同时也是一位"无声"、"无心"和"无脑"的妻子。爱伦·坡对妻子的书写旨在揭示当时历史语境下的宗教文化和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摧残真相。同时,作者本身对女性的认识也决定着小说中的妻子角色塑造。从妻子角度看去,《黑猫》可被认为是一部蕴含深刻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张洁的许多作品被人们认为是女性文学的重要读本。男性主题成为近年来研究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性别主题。在张洁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从对理想的男子汉的呼唤到对现实中的男人的失望鄙夷乃至诅咒仇视的态度的嬗变。这一方面标志着文本对男性神话的消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一定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旧约圣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折射出父权制文化中男性作者贬低女性的倾向和对女性所持有的矛盾心理。从文化的视角对《旧约圣经》中的120位女性形象进行认真梳理和立体扫描后发现,只有位居两极的女性进入男性话语的中心:一极是以被刻画成导致大英雄参孙身亡的"淫妇"大利拉为代表,另一极则以被塑造成"贤妇"形象的路得为代表。贤妇形象的塑造或许可以缓解父权制《旧约圣经》中女性的不幸与悲哀。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女神》经常被理解为"一曲女性的赞歌",但是该诗集中的很多女性意象呈现出欲望化特征,缺乏形而上的道德崇高感。郭沫若心中真正欣赏的是"女性的男性化"、"男女合一",而且作者对男性的自我认同感相当强烈,在他的意识深层,男性对于女性仍然具有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5.
《浮现》讲述的是无名女主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寻找失踪父亲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传达了对加拿大民族身份、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关注。小说中的后殖民地、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是被排除在男权中心之外的"他者"。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巧妙的心理分析塑造了许多广为人颂的女性形象。这些被称为"茨威格式"的女性形象,在内心激情的驱遣和时间催促下发生了蜕变,但又在作者所赋予的道德光环下得以升华,散发着理性的芳香。文章从这些女性形象自身,时间因素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等角度出发,对她们作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华裔美国作家玛克辛·洪·金斯敦的作品《女勇士》被认为是华裔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作者颠覆菲勒斯中心秩序,唤起女性的"主体"意识,表现自强的女性主义观点显而易见.笔者采用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寻求女性主体;寻求女性话语权,女性主义的写作手法--缝制百衲被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8.
论新感觉派文本的"尤物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觉派作家借助以物化修辞和妖魔化倾向为特征的"尤物叙事",拟想出一批具有现代品质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构筑了充满悖论的两性关系,她们既是作者笔下被物化、魔化的对象,又对文本中的男性构成支配性力量。形成这种悖论关系的深层原因来自"尤物叙事"中"女性-城市"潜在的互为隐喻。其中不但体现了叙述人的性别身分,更体现出特定历史环境中作家对都市现代化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已被学术界广为研究与认可,但作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批评先驱的伍尔夫仍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分析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创作手法,指出其意识流手法契合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心理特征,从而疏离了主流写作传统,达到了一种解放的自由境界,是女性创作的典范;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最早的男性作者笔下的关于女性人物和女性作者写作的探索,乃女性主义批评的源头.同时,伍尔夫战前为妇女投票权的努力及作为"女性合作协会"参与者的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镇》往往因其对女性主导社会的建构和女性愿望与诉求的表达被归为女性乌托邦小说之列,但小说中女性主导世界的不够完美和作者讲述故事的小心翼翼又使其在故事与话语层面与女性乌托邦小说传统存在张力.女性主义叙事学致力于整合叙事与伦理,因此将《克兰福镇》置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域下,可以透视出作者如何利用叙事结构暗示将"女性气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借用叙述声音表达建构两性和谐社会的诉求,通过建构女性情感提供女性乌托邦的情感净化之旅,从而完成笔下的女性乌托邦建构.  相似文献   

11.
赵吉士不但是才略卓凡的贤宦,还是博学正直的学者、长于吟咏的诗人。他处于朝代更替之际,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政治思想。表现如下:认为明朝实亡于党祸,吏治败坏是明亡主要原因,虽有亡国之恨但并没有将矛头完全指向清朝;对待"民变"的态度是分而治之,剿抚分明;对待明遗民的态度是毫不避讳,与之交往并为之列传。从赵氏身上能映射出处于那个时代的士人们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2.
《孽海花》塑造了俄罗斯虚无党人和日本武士等一群异国英雄形象,并揭示了他们“义”、“忠”、“勇”等性格特征。小说作者通过塑造这些典型的乌托邦式异国形象,表达了渴求学习异域先进思想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3.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长篇小说《七姐妹》以巧妙的性别叙事策略探索了女性文学自我突破的可能性,这对中国当代女性书写具有借鉴意义。作家聚焦于老年女性的生活境遇与精神挣扎,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作家又精心安排了七姐妹的意大利之旅与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互文关系,不仅通过当代人物与远古英雄的呼应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更以独特的女性旅行书写凸显了女性生存与她们在现实中的文化渴望的意义;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作家将七姐妹的旅行表现为与埃涅阿斯的漂泊具有同样意义的告别失败、掌握命运与凤凰涅槃的旅程。  相似文献   

14.
陶宗仪是元明之际重要的学者、文学家,在他的著述中,追步陶氏宗族前贤并希望将陶氏宗风发扬光大的痕迹是非常明显的。他的学术文艺成就的取得,他与元、明两代政权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的态度,都与家世和家族文化的熏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阶级出身是他始终对底层劳动阶级怀有深深同情的根源,他在作品里揭示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体现了他的无产阶级阶级倾向,他的作品虽然呈现出无产阶级文学的色彩,但由于他本人思想的局限性,最终也称不上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剧之后,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写入艳情词中,使其词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内容。张炎由一己之漂泊落魄,进而对歌妓产生一种同情之感,以尊重的目光来看待这些沦落风尘之中的社会下层女子。出现于张炎笔下的女性,一个个高雅、可爱、可亲、可敬,栩栩如生。他的艳情词成为一种雅化了的艳情词,情味深婉,含蓄蕴藉,耐人品味。正因为具有了这些新的特色,故张炎能在宋元之间翘楚东南。  相似文献   

17.
曹去晶与李渔,一个在清代前期从事长篇小说创作,一个在明末清初进行短篇小说创作,两人的作品在体制、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诸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很显然,曹去晶在创作《姑妄言》时借鉴了李渔小说。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非裔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着眼于美国种族历史与社会现状,主张文学利用历史创造现在。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其戏剧《查理先生的布鲁斯》,研究其文学中的历史与文本的互动关系,探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有利于梳理鲍德温的历史观。鲍德温一方面通过设计独特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将美国种族历史文本化,再现暴虐的种族仇恨历史,揭示种族主义历史和白人的无知是种族仇恨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别具一格的剧本名称和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文本创造历史,强调种族仇恨的受害者并非只是黑人本身,而是所有的美国人,呼吁黑人与白人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以摆脱种族仇恨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相似文献   

19.
南宋前期词学界提出了“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以情性为本”是说“情性”是词的本体,它主张词应表现人的“情性”,具体地说,是指词应表现家国之感、亡国之恨。“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巨变和词乐的流失。这种思想的出现,为宋词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20.
作家的创作主体性是指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 ,在主题表现上 ,人物具有强烈的爱憎感情 ,敢于正视根据地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艺术处理上 ,深化心理分析与描写 ,淡化情节 ,抒情色彩浓厚 ,意境深邃 ,独具风格 ,是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品中的必然反映。全面、完整地把握作家的创作主体性对于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