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制度的伦理价值:公正与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公正与正义问题就成为人们诉诸于社会制度的主题,成为评价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伦理价值尺度。公正与正义尽管有着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但却并不完全等同。公正是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正义则是制度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信息基础是理解和判断各种价值理论和实际政策的焦点.可行能力视角以一个人实现了的功能性活动作为评价的信息基础,这种个人可行能力的视角既顾及了功利主义对人类福利的兴趣,又考虑了自由至上主义对选择过程和行动自由的关切.现阶段,中国正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其恰恰涉及的是人们的功能性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可行能力方法”来理解基本公共服务,把评价性焦点聚集于人们实际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尤其应聚集于人们在基本公共服务的组合上有没有做选择的自由,以体现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数字正义是指导和约束人类开发、设计、应用数字技术的价值准则,其本质是社会正义而非“机器正义”。在数字社会,数字正义的基本内涵是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数字权利的充分配置、算法决策的公开透明和代码规制的规范有效,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互动正义和信息正义四种形式。数字化塑造正义空间,使正义的存在形态发生了从“比例正义”到“计算正义”、从“个体正义”到“群组正义”、从“契约正义”到“场景正义”、从“接近正义”到“可视正义”的深刻转型。当前在我国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复合型规范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数据源头规制、算法赋权制衡和平台算法问责等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规制保障数字正义的实践基点。下一步数字正义的治理结构优化,还需要在基础机制上充分配置数字权利及其救济方案,在实施机制上强化算法规制实施主体与工具的系统性,在保障机制上科学设计算法影响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人们必须要遵守的、基本的行为准则,而正义是人们的基本价值诉求,二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对于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必须从自然法说起,更要从人定法或国家法的角度论述。从人定法或国家法的角度来论述正义,法律正义就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统一。国家治理须臾离不开法律正义,而法律正义要通过国家治理来体现。  相似文献   

5.
论程序正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义应该成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可以分为“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前者是一种结果的正义 ,后者是一种过程的正义 ;前者主要与道德有关 ,后者主要与政治有关。程序正义是一种形式的正义 ,它要求法律和制度应平等地对待所有公民 ;程序正义是一种规则性的正义 ,它要求人们服从并尊重法律和制度 ;程序正义是一种法治的正义 ,它强调正义在社会生活中是由法律规定的。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的过程之中 ,就其法律和制度层面而言 ,重视程序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洁 《理论界》2006,(9):74-76
正义是法律制度的本质,是古今中外的法律人孜孜以求的最高精神。埃德加·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用一章的篇幅阐释了正义理论,大体表述了正义的实质、正义的界定、正义与价值、正义的要求这几个方面。正义的实质包括普洛透斯似的正义之面、正义与理性;正义的界定包括正义的概念范围、正义与自然法;正义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福利。  相似文献   

7.
论对地位消费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位消费是指人们追求相对经济地位的消费。由于人们追求效用极大化的行为从单纯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变成自己消费和别人消费的比较,从独立消费变为不独立的消费比较,所以地位消费不但对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提出了挑战,而且还改变了经济学的一系列结论,即地位消费的存在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总福利水平,甚至导致得不偿失的经济增长。对地位消费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规制应成为政府规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我国反垄断法进行温和规制是以效率为优位,以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对企业垄断采取停止违法行为和损害赔偿为制裁方式,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维护企业公平竞争,增进消费者福利。在当前经济、社会和法治环境下,我国反垄断法应在价值取向上实行效率优位,对垄断的认定原则采取有限列举与严格概括相结合的行为主义以及严格控制垄断行为范围,促进保护创新三个方面建构温和规制,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蔡磊 《学术探索》2002,(3):48-51
法律价值是法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经济法以效率和公平作为其价值取向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法的效率体现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经济法律制度自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公用事业民营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公用事业种种弊端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我国公用事业立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在民营化过程中出现了公用事业价格的法律规制不完善、政府规制的体制与手段不健全和民营化缺乏竞争机制的保障等问题。对此,我国应完善公用事业价格的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的规制机构以及公众参与的公开透明程序。此外,为了避免企业垄断的出现,还要建立相应的竞争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人类理性的提升或提纯,它同时具备三种形态:价值形态、制度形态和日常形态。正义的价值形态为人类的社会理性确立形而上的终极坐标;正义的制度形态体现实现正义诉求的社会基本结构及其制度安排;正义的日常形态是人们社会化的心理感受,它通过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制、多样与包容、和谐与幸福等概念范畴加以诠释。无论是正义的价值形态还是正义的制度形态抑或是正义的日常形态,其实践旨趣都应在于满足正义主体的生存、发展、安全、自由、机会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正义才不会在现实生活世界沦为"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利益平衡原则是法律的指导原则,既包括立法也包括法律适用。实现利益平衡,要体现法律价值准则,考虑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文化。对于信息网络行为是否需要具体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制,或者说法律规制的限度是什么,应当根据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和利益平衡原则进行探讨。信息网络行为各种利益诉求以及法律控制的限度如何,应当考虑其对公共利益、公权力,以及自由、正义和秩序等法的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是规范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普遍准则;是修养人德性和培育社会风尚的道德取向;是推进社会发展、创新社会规则的价值导向。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体现,坚定制度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审判是实现秩序和正义两大价值目标的工具,为维护法律的权威,保障人们的合理预期,必须关注法律与社会秩序、法律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关注历史、社会习俗和时代精神在司法审判中的地位,强调法律的稳定性、法律的社会性、法律的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等.在法哲学视野下,司法审判要围绕法律的权利与义务展开,应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当今社会,通过多元良性的互动,达到各种层面法律生活的法治目标,从而构建理念形态文明、制度形态文明和实践形态文明意义上的法治文明,获得法律效应、审判效应与社会效应的最大耦舍.  相似文献   

15.
制度与制度文明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结合社会学与经济学理论,简述了制度的含义,提出制度是直接或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间接地规制或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交往规则,它包括正式的、有形的、成文的与非正式的、无形的、不成文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扼要地界定了制度文明的内涵、制度文明的基本规定性及建设与实现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公用企业经营目标的双重性,使得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公用企业必然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从而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性福利损失。要对公用事业价格垄断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就有必要科学界定公用企业的内涵和特征,建立统一价格管制机构,健全价格听证制度,构建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反价格垄断行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权力安排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没有体现出共和妥协精神,而是试图以议会的立法权制胜君权.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权力设置反映了一元权力模式,其价值取向是法律工具主义的,没有体现宪法保障权利的超验正义.由此,在民国初年的政治斗争中宪草胎死腹中是必然.  相似文献   

18.
波斯纳认为,在自由、平等、正义、效益等法律价值中,效益即他所理解的"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化"是判断法律制度或行为是否正义或善的标准。在波斯纳那里,"权利应赋予那些更珍视它们的人",一切权利已被利益同质化,这意味着那些基本自由与普通权利没有任何质的差别,只有利益的量上的多少之分。如果基本自由随时可能被剥夺,那将是对自由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公用企业的法律身份在西方各国和我国都经历了由公法人向私法人演变的过程.目前我国在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对公用企业私法人身份的强调引起了公共福利水平下降的现象.公用企业应该是公法人还是私法人?对其适用公法还是私法?公用企业的法律身份与其所承担的社会公益任务之间是什么关系?公用企业法律身份与政府规制改革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消费行为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日常生活中林林总总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充满着选择。人们对消费行为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文化选择;不是消费决定文化,而是文化决定消费。许多时候,文化选择决定消费行为模式的价值取向。消费与文化结缘既是消费和文化发达的结果,也预示着选择消费行为模式必然是文化选择。社会一直在倡导健康向上的消费行为模式,为达此目的,应着力营造理性的、高品住的消费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