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中期,毛泽东在研究中国革命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设想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经过长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然后再发展到社会主义。这表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已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建构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总战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轨迹,说明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毛泽东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变化过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理论的飞跃。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正确的、适时的。本文还对革命转变理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问题、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问题、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成功后,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还是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再向社会主义转变?采取何种形式转变?这是当时摆在党中央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周恩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理论,参照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才能向社会主义转变;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只能是和平过渡;三、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四、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作为举世闻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其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在不断突破旧观念中完善,在创立新思想中发展。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经历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转变;抗日战争胜利后,经历了和平建国(走议会道路)构想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转变;建国以后,又经历了从模仿苏联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转变。毛泽东的每一次思想转变,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开创了一条新道路。研究和探索毛泽东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对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在40 年代形成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概括起来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长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个性的发展,逐步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待各方面成熟后,使中国现代化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按照这一思想,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之后将要经历一个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但是,建国初期毛泽东即放弃了这一思想,转而主张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为什么要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呢?通过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抗日时期和解放前夕有着明显的不同。建国初期,党内相当多的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在内,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解基本上是停留在抗日时期的水平上。由于这一原因,也由于受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影响,毛泽东轻易地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依据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毛泽东规划了从新民主主义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战略。因此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8.
1952年 ,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部分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原有的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不可否认 ,这种改变在当时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 ,但从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 ,有必要从主观认识原因方面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加深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7年底,毛泽东先后提出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充分发展""广泛发展""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1947年底到三大改造之前,毛泽东强调要对"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进行利用和限制;三大改造开始到1956年底,毛泽东则更加突出了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其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主线。  相似文献   

10.
牛田盛 《南都学坛》2008,28(5):111-1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什么突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对此学界有"策略"说、"社会结构变迁"说、"苏联影响"说等代表性观点。实际上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是"多因决定"而非"单因决定"。其中,总结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是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的关键性原因。那种认为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转变中染上民粹主义色彩的观点,显然夸大了毛泽东个人主观因素在这次转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又率领全国人民有步骤地适时地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并经过七年左右(1949—1956年)的时间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转变,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胜利,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又一彪炳业绩。正确认识这一历史成就和经验,有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新民主主义补课任务,其根据何在?首先,有历史的根据,这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前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时间被人为地大大缩短。我们知道,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规定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二者虽有联系,可以不经过政治革命而从前者转变到后者去,但毕竟是两个性质  相似文献   

13.
牛田盛 《南都学坛》2010,30(2):114-118
在探索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思路共发生三次重要转变:从新民主主义过早过快地转到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到中国式社会主义正确而又受挫的转变;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的逆转。毛泽东之所以未能成功地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转折,其原因既有"冷战"的国际局势、短暂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等客观历史因素,又有毛泽东个人阶级斗争的思维定势及其实践观方面重政治实践轻物质生产实践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主专政以后,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在我国称之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提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毛泽东最先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开始。“我们说标志着革命性质的转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东西是政权的转变,是国民党反革命政权的灭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个伟大的任务,在人民共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一部分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内容是极为广阔和深刻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与经济理论,其代表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本文拟主要从毛泽东关于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等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的发展,以及战争实践与哲学发展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抗日战争与毛泽东哲学的两次飞跃。毛泽东哲学的发展经过三次飞跃,其中第二、三次飞跃同抗日战争相联系。三次飞跃依次展开,表现为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相应地产生了应用哲学、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三种形态。第三次飞跃是前两次飞跃的辩证综合,表明毛泽东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二、抗日战争: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前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丰富经验,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陕北根据地相对安定的环境,为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社会条件;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客观需要,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哲学的胜利。毛泽东哲学提供了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思想路线,铸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孕育了抗日持久战争的战略战术。抗日战争的胜利,又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哲学的正确。  相似文献   

17.
国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关于革命转变的前途、步骤、道路等重要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国情的充分思考和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对于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在革命胜利前就作过系统的完整的阐述。他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运动。“民主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过渡时期。毛泽东由此提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毛泽东的过渡时期理论根据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以及他本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理解而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的经济思想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宝库。其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经济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战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阐明的有关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应处理的各种关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民主革命阶段,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有其内在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有关民主革命阶段的经济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在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完全成熟以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建国前后的最初设想。但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毛泽东及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思想。可见,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中共中央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认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既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顺利实施"一五"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既是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