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移动学习模式探讨及系统架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移动学习应用环境日趋成熟。在此背景下,本文就移动学习的定义与范畴、移动学习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移动学习的两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学习系统的架构进行了设计,为移动学习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的扩展延伸。移动学习的固有特性使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于语言学科领域的实践学习。通过课前、课内和课后的连贯而衔接的片段化的无缝学习来构建适合英语听说的移动语言学习模式,从而实现了讲授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的混合,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的混合,同伴间协作化学习与个性学习的混合等。  相似文献   

3.
3G技术发展迅猛,以3G为核心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移动学习的主力.从交互距离理论和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中引出结构和活动两个纬度建构了基于3G的移动学习模式体系:严谨结构个别化移动学习模式、严谨结构社会化移动学习模式、灵活结构个别化学习模式、灵活结构社会化学习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领域研究的热点。移动学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特征,被语言学习者广泛接受并使用。本文以沪江网校中的听力酷和开心词场两款软件为案例,对沪江网校移动平台"随时、随地、随身"和"短、平、快"地学习外语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移动学习在沪江网校应用个案,体现了移动学习作为新兴学习途径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沪江网校搭建的网络教育平台,逐渐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使更多爱好学习的人感到,网络学习是一件乐事,并让移动学习成为人们学习的一种重要组成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以其灵活、自主、操作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广受人们欢迎的学习模式,但其在发展中也受到了理论不成熟、学习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移动学习模式等问题的困扰。移动学习的成功,必须依赖良好的编码能力、高效的传输通道以及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移动教学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当今大学生所采纳,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从英语移动学习所产生的弊端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行为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移动学习平台如何有序发展、移动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高校教师使用移动学习平台教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文章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移动学习平台数据内涵、特点与平台构建。其次,文章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师使用移动教学平台在线教学中存在的熟悉度不够、缺乏优质教学资源、未能形成教学团队、教师激励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自主移动学习情况展开调查,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从个性化学习计划、个性化学习方法、个性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效果四个学习要素维度,兼顾课堂、课后的时空维度,分析手机这一媒体对大学生个性化自主移动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自主移动学习与对手机依赖并存;手机媒体自主移动学习是实现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个体特征对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个性化移动学习的影响差异显著。最后,文章从教育理念转变、学校制度优化、教师适度放权、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差异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个性化自主移动学习的积极作用,有效实现大学生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移动技术为汉语辞书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汉语国际传播为移动辞书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移动网络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决定了移动电子辞书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必要性。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移动掌上辞书在内容、表达和体验上有其独特的特征。移动电子辞书给汉语学习模式带来了创新,有利于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凸显出工学矛盾、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成人教育的特色等不适应的问题。所以成人教育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移动教育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在移动教学服务器的支持下,使教师和学生通过使用手机、PDA等移动设备实现交互式教学,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以其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的新型方式,必将成为日常教学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移动学习是一种凭借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学习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在未来成人学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背景前提下,才能分析移动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指出提高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移动学习系统存在缺少多媒体答疑互动和基于题库的作业练习、视频内容过长、教学过程不完整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移动学习系统。该系统具备短视频课程学习、多媒体互动问答和基于题库的作业练习等功能,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闭环系统,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内容学习、提问和练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生为对象实施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探讨了大学英语学习中对手机的利用状况和活用动机,考察了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可能性。研究分析表明,在整合的学习环境中将手机等移动设备导入课堂可能性非常高。学生非常有兴趣并期待使用手机来提高英语水平。从认知角度上看,这也符合学生非常希望学好英语,以满足社会对他们的外语能力要求。从学生的期待与动机来看,手机等移动设备在英语课堂中的活用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推进,移动学习作为一种远程学习新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也日益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基于学习者对“概率论”课程的移动学习任务点的访问数据,从学习者首次访问任务点的分布规律和5分钟之内访问任务点个数的频率分布规律等层面展开分析,并对学习者的“刷课”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对移动学习任务点的访问遵循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大于1,表现在5分钟之内的任务点访问量以及累计“刷课”次数都具有幂律分布的“长尾”特性。此外,学习者存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现象,以及为了完成作业和复习备考而首次访问相关任务点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移动教学风靡全球,但世界上对移动教学尚无统一界定;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移动教学既有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增加学生的自主性、拉近学生与教育资源的 距离等诸多优点,也存在着教学设计与新技术难以适配、教师对新技术适应困难、学习者的个性和共性失衡等方面的不足,应通过改变移动教学的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的变量,从 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以使移动教学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发现手机作为移动学习媒介在学习功能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广泛,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移动学习的内容建设比较缺乏,大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取和使用移动学习资料;手机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影响深远,不但满足了大学生与其交往环境的信息传播交流,而且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与交流具有促进作用;手机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必备装备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形象.大学生社会交往和个人形象的构建因手机的使用而产生改变,进而证实了手机确实影响到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方式和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幼儿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法和SWOT分析法对幼儿教师移动学习的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和讨论。调查发现:移动学习具有为幼儿教师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优势,但也存在资源参差不齐、技术条件不够完善等劣势;大数据在线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幼儿教师对移动学习积极接受的态度为幼儿教师的移动学习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然而,幼儿教师的移动学习仍然面临着其学习能力不容乐观、缺乏外部支持等内外部挑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多媒体教学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高校多媒体教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达方式设计不当、实现手段有限等方面,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建设加以解决。多媒体教学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与网络技术结合,提供高水平的互动性和协作化学习能力;二是采用积件方法,通过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提高教学课件制作水平;三是向智能化多媒体教学转变,按照学生意愿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实现个性化教学;四是向移动学习转变,突破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手机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注于手机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公共交通领域的支付现状与趋势,以及手机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应用的宏观环境。列举了"中国移动手机支付运营模式与策略研究"项目组相关的调研结果。对广东移动与重庆移动在手机支付公共交通领域的先期探索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最后重点介绍了湖南移动全网手机支付平台主推的基于RFID-SIM的"手机支付公交费用"的模式,指出了其优点和商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