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络侵害、网络滥用、网络盗版和网络抄袭四种类型,参与这四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尤其以网络抄袭最为严重。回归分析发现,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入手,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身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团体纸笔调查方式,抽样调查南京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接触网络和利用网络的状况,分析其特点,了解我国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及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情况,分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认为大学生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比例较高,并对其社会功能、心身健康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自我意识是自我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近年来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自我意识的内容也更加趋于丰富和深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矛盾,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自觉感悟这一心理活动的过程、特点及其结果,以树立健康向上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意识在心理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人的自我意识具有自觉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对青年自我意识类型的研究,有助于因材施教。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而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自我实现与自我克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其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课题组开展了以问卷方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目的、行为道德、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从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规范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加强校园网建设及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参照OCLC关于高校信息用户信息行为及信息需求报告"College Students'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sources"的思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研究广州大学学生在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得知多数学生喜欢去图书馆是为了自修、借书和阅读,其中自修已成为多数学生去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学生随着就读年级的递增利用图书馆则越熟练,找书的方式就越趋科学合理;学生的信息需求依次是时事娱乐、音乐、健康和就业。九成以上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只有四成的学生通过报刊获取信息,传统的图书馆报刊阅览服务受到挑战。因此,应从加强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网络专题信息导航服务、加强导读服务等四方面着手改进高校图书馆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读者。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状况及网络行为,从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其中男女生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IAD组与非IAD组在网络服务范围上无显著差异,在上网用时、互动对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IAD组与非IAD组的比较中,男生与女生呈现的显著差异略有不同。互动方式中收发邮件、在线游戏、聊天交友及电子论坛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显著关联。在IAD组内,男生成瘾者更倾向于在线游戏和电子论坛,而女生成瘾者更倾向于聊天交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论述自我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应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组织是一定数量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这种载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兴趣或任务聚集在一个相对开放的虚拟空间内,自发地开展某种话题讨论,网上网下开展活动的集合体.大学生网络组织的类型可以按照网络平台的技术载体和网络组织目的或兴趣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它还具有虚拟性、自发性、开放性、不稳定性和参与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是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形式,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影响。加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研究,加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培训学生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是引导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互联网负面影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并在性别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子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自律性、幻想性和紧张性等。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子有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建议从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与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信现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极大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了影响大学生自信的六个因素,并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与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信现状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办学体制下大学生群体的自信程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人际交往”、“家庭环境”两个因素上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开放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生活带来持续不断的影响,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点,在对其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它的开放性优势,如开放的网络文化所形成的“教育能量”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阻断,在主体互动过程中可以木断扩大彼此互动的振幅与震频,有利于互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提高。这些优势必将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吸纳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的各种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原因、可自愈性特点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网络成癌症已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和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断标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大学生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与学校的问题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流行文化的感染,都有可能转成网络成瘾的内源性与外源性病因。鉴于网络成瘾多达70%可自愈性的临床病学统计,相关的预防治疗在于多方调动大学生的自身努力:包括科学确立规划人生目标;民主平等的家庭文化;学校的网络素质教育;政府的网络法规和伦理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的多元、匿名、平等、创新、虚拟性特征,对大学生的思想存在着危险影响的一面:易受诱惑,不负责任的标新立异、既能攻击现实,又能逃避现实;这些特征也同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工作过程的可控性,传统方式方法均受到危险挑战的可能性。消解危险的可能,应从主题网站、思想反馈系统、网上专题论坛、网上心理咨询、与大众传媒的整合互补等五大方面主动出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并从网络监控与网络道德自律二大方面构筑网络管理安全体系,把握观念先行,服务主体,融入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重庆市 10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 ,概述了重庆高校学生上网情况 ;比较分析了网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知识面、学习情况的影响 ;论述了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及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为背景 ,着重论述了大学教师在网络时代中应调适自己新的角色 ,适应网络 ,掌握网络 ,并运用网络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周边网吧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及身心健康等有着重要影响。少数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对其发展有不利的影响。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一些调查参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网络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正确应用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