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与发展是今天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怎样改革,又怎样发展,一个需要明确而且要不断探讨的根本问题就是劳动者在改革与发展中的权利,以此为根本进行的经济改革,才能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是民主从政治领域向经济领域的延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民主是一种价值追求、制度安排和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人民群众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功能是调动各方积极性,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支持和鼓励广大老百姓的改革探索,重塑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积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取得了新的成效。要推动经济民主的新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职工民主管理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是他们争取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础;劳动力所有权是近现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争取和维护其利益、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法权保证。明确这一点,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得以深入的根本。一、劳动者是经济主体,不是“生产要素”或“资源”所有非劳动者统治阶级,都把劳动、劳动力、劳动者视为实现其利益的手段,而他们对劳动者的统治和利益才是经济的主体与目的。统治者的利益,不仅要占有不是他们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产品,还在于对整个经济过程和劳动者意识、行为的控制。这一点,在…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发展的探讨是研究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过于片面,即: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而后者往往又等同于某些经济指标的增长。在这些言论中,忽视了社会的主体,也是其根本———劳动者。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劳动者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劳动者的发展又包括两个方面:素质技能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有意或无意的概念偷换过程,即,社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或者,严密一些,社会发展约等于经济发展。这种发展观,在西方非常盛行,一度占主导地位,中…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基本实现工业化 ,大力推进信息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表述 ,就是科技含…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发展的探讨是研究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过于片面,即: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而后者往往又等同于某些经济指标的增长.在这些言论中,忽视了社会的主体,也是其根本--劳动者.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劳动者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劳动者的发展又包括两个方面:素质技能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是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要“完善(包括国家计划、财政和货币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系。以上这些内容和精神,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件和历届领导的讲话中得到了体现,也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但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来临.按历史惯例将有可能研究讨论进一步经济改革问题,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对我们的改革目标进行了歪曲。如果对此种错误观点不进行警惕和批判,就可能对我国下一步的改革走向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全面私有化和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为结局,搞乱了国民经济,大大削弱了国家实力.其政治体制改革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搞多党制和自由竞争,致使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导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比较中苏改革给人以深刻启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坚强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果、改革与稳定、民主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逄锦聚 《江淮论坛》2009,(5):5-10,F000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后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其消极后果,根本途径是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世界潮流。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改革发展道路,是“中国模式”的核心部分。中国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制度、一种模式都不会是真理的终结;一个善于学习别国经验的国家一定是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国家,一个自我封闭或者只会照抄照搬别国做法的国家很难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中国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根本措施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它对于推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实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第一,“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观点,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把握改革的方向。改革作为一场革命,就是要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因此,它必须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中国劳动者在这场世界性经济大潮中,也将有面临重重挑战。在这场转变中,工会作为劳动者的“卫士”,劳资关系的协调者,也将面临着一次考验。如何适时地转变工会的工作,适应新形势下的劳资关系发展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随着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劳动关系中的问题日益复杂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工业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意识。 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体主意识是改革的主导观念。这种观念,将支配劳动者的实践活动,产生人们所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是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意识应是通过改革,使企业的职工群众成为企业的主人,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信赖感和进取心,主动地搞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这也是发展生产力,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论经营政府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很多,首当其冲的是政府主体的行政行为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虽然政府将会逐步规范成为一个行政主体而不是经济主体,但其改革的方向与企业的经营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对政府的改革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仿佛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曾一度徘徊不前的中国经济出现了迅猛的增长,农业连续六年获得大丰收,工业生产全面增长,市场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空前高涨。举世瞩目:沉睡的东方巨龙在觉醒、在腾飞!这是用法术呼唤出来的奇迹吗?否!奇迹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实行经济责任制产生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所致。一所谓经济责任制,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组织及其内部各个经营层次和劳动者为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计划和有关经济法规,明确规定相互间经济责  相似文献   

15.
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家族势力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本世纪开始,家族势力作为一种秩序基本上稳定的状态被打破,中国村落家族势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动荡分化的时期。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的家族势力又复兴起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其中的利弊关系不容忽视。因此,本文着力就家族势力的复兴、存在根基、与法治的关系、与国家法的冲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权利是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就是在经济权利的所有和占有两个层次贯穿以公民人身权为依据的民主制原则,经济民主实质是民主制的经济形式.片面强调经济权利的物权性和国家性.会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改革问题,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五大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和构想,使所有制改革理论成为十五大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理论的精髓。其中,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新概括,是十五大所有制改革新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有制为主体”是以所有制理论新突破为依据的新主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我国农村改革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开端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质上就是以所有制为中心环节的改革,直到今天的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的股份…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经济伦理学说的主体价值,在于重视劳动力价值实现的公平性。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应从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劳动者智能经济价值化研究,开拓、深入《资本论》的经济伦理学说的主体价值认识论,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30多年来的农村改革实践,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给中国下一轮的农村改革留下许多启示。中国农村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基本方向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之路。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农业发展的关系,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道路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正越来越呈现理论的贫乏和无效率。过去的体制外改革、增量改革和成本最小化改革已不能适应今天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进程的新发展,现在体制内改革和攻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刻画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现阶段又如何概括?这是很多学者感兴趣而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体制柔性,即体制适应性及体制活力,是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条件。体制柔性能更好地刻画和表述中国的转型式经济增长的进程,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并对以后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增长给予阐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