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文 《广西社会科学》2005,(10):124-126
从语言的实现有赖于其使用群体、语言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系统及语言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等角度对索绪尔语言学中语言的社会性内涵进行讨论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类的本性,而本性是永远也难以改变或消失的,除非地球毁灭和人类消亡。爱情在自我的运动与发展中不断地改变的只是自身存在的形式,其先于这种存在形式的实质永远不会磨灭,它绝非任何环境所能改变。性与爱将在更高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下达到新的和谐与统一,性爱的个性与情爱的社会性的交汇将在新时代展示出新的奥秘和风采。爱情在未来是美好的、丰富的、永恒的。爱仍在旅途,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界定产品经营、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诸概念的同时 ,论述了资本经营的内涵及其与其它经营类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是一个使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是我们党不断开拓进取的巨大动力。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精髓。历史事实证明,要不要解放思想,能不能解放思想,确实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基本立场和方法问题,涉及到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涉及到党的基本路线是否长期不动摇,涉及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一句话,解放思想关系到党的命运,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正因为解放思想对我们的事业及其未来如此重要,所以更需要我们正确地理解解放思想的确切含义,正确地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类理想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基上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渴求,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理性追求,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终极性的关怀,并据此形成认识和评价尺度,来构建人类的理想世界,这种终极关怀就构成了本体论。本体论源于人类哲学的童年时代,与人类独特的生存状况或生存样式联系在一起,它体现的是人类对万物本源的终极追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追求作为世界终极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反思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讯问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它们构成了人类理想超越性追求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动机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心理动力。人类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在心理构成要素、心理过程、心理功能,还是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本质特点。正确认识和努力实现人类行为动机的社会性本质特点,有利于促进人类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人类行为的积极社会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文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7.
略论旅游文化内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概念、内容入手,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着重就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这两个在旅游理论界一直有异议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提出了入世后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略论构建和谐高校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内容,构建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和谐高校的内涵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江建高 《船山学刊》2009,(3):129-132
唐诗中的杨柳。按情感内涵来分有怀古伤今的隋堤柳,表隐逸志趣的陶家柳。状风流韵事的永丰柳,表离情别意的灞岸柳,还有写水性杨花的颠狂柳等。本文主要就杨柳的文化意蕴、浪漫风情、折柳别情及其自然形象与无端遭贬等情感内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上 ,战争因其危害社会 ,摧残文化而为人类永世唾骂、痛恨。但战争客观上又有推动文化发展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推动人类制度文化发展 ;给被征服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 ;落后民族为先进民族所同化 ;激发被征服民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反战争精神文化发展等方面。战争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通过恶的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略论绿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建民 《江汉论坛》2003,(11):24-25
绿色产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产业群体。它的崛起既符合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由其“绿色”的内涵所决定的。确定绿色产业的理论内涵,要把绿色产业与绿色农业、环境保护产业等区分开来,与此同时,必须了解绿色产业与传统产业既有相同又具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非物质文化与进行信息交流工具的谚语,同歌谣一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古老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许多谚语,有的保存在古籍中,有的在民间广泛流传,保留了许多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也体现了儒道两家皆重视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同时,也有古典美学的某些神韵,给人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值得当今社会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举科学的旗帜,弘扬科学的精神,发挥科学的社会功能,建设社会主义“双文明”,这是当前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但是,到底何为科学?这似乎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回答并大力宣传的问题。比如,“科学算命”、“科学卜卦”、“科学预测人生凶吉’等等,明明是巫术和迷信,却也名之以科学;而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科学工具规”,他们不仅把科学混同于其它一般学问,而且只把科学视为满足生存需要的方法和工具,前不久,我国二百名科学院士携手共同呼吁:“维护科学的尊严”,因而,弄清什么是科学,是弘扬科学精神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吴素娥 《阴山学刊》2008,21(2):52-56
北方游牧民族对玉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草原地区中的辽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华玉文化的发祥地。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玉的历史至少有8000年。草原玉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崇拜使玉可通灵,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巫崇拜使玉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图腾崇拜使玉成为勇敢、自由、力量的象征;中原儒文化的影响,使玉成为美德、才华、信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神对人类精神发展、优化的价值:神给人类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第一个抽象思维的集中点;神使人类精神自由的本质得以想象性实现,又得以在现实中规范和确定;神既契合了人类的信仰本性,又是人类精神对兽性的超越和人性的追求的一个寄托点。但“神”作为一个虚幻、荒诞的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历史地贬值了  相似文献   

16.
破与立的问题尽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其中一些理论问题并没有搞清楚。比如怎样在不同意义上区分破与立,即是说它们仅仅指的具有实践品格的行为呢?还是包括观念中的摒弃与预立?究竟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呢?还是先立后破、立中有破呢?……所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代学科发展的多样性和研究的深入,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体现出多重性,但其基本涵义仍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把握:首先,人的全面发展应视为作为"个人"的人和作为"类"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统一;其次,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出发,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一个人在人的活动和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等各方面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整、由贫乏到丰富、由潜在到现实的发展;最后,从当前我国人的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应当在理论上正确区分作为未来理想社会价值目标和作为一种历史发展过程及现实运动过程的人的全面发展概念,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想研究民族精神,必须先掌握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论界根据不同的界定,对民族精神的概括也不同。民族精神不是一蹙而成的,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发展经过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几个时期,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它的境界,亘古不衰。  相似文献   

19.
所谓“隐逸”,即是隐居避世,不肯为官之义。并不是所有躲进深山老林的人都可以许以“隐逸”二字的,它只能用来称那些具有做官的资格和能力,但又不肯做官而隐居进山林的士人。倘若本来就只是一个农夫樵子,无论他躲进怎样幽深的山林,怎样的不与世人往来,恐怕直到老死也不会被人们称为“隐逸”的。所以,隐逸行为只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在我国古代一直绵延不绝,而以魏晋六朝时期尤为兴盛,蔚为一代风气。例如生活在东晋末的大诗人陶渊明,他抛弃了彭泽县令的官职,跑到乡下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其间写下不少描写…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三民主义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陈剑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比较系统、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既反映了孙中山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现代化理想,又突出了时代对中华民族提出的精神、制度、物质文化建设的要求,因而能释放出凝聚中华民族共趋革命的巨大社会功能。本文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