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者》是乔伊斯流亡海外后的最初创作,蕴含了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世界以及自我的新观念,预示着创作风格的转变。乔伊斯前期的写作有鲜明的"意图式写作"特征,利用症候式阅读法,通过细读文本和传记,发现《死者》的显形文本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而其下隐藏着叙述者的言说困境。乔治·斯坦纳多次提及《死者》一文对他批评理论的影响,运用斯坦纳的语言哲学理论,通过解读小说文本中的音乐、空白等元素,发现乔伊斯突破语言之围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实现了"构建民族道德史上的一章"的写作意图。比较显形与隐形两个文本,可以看到乔伊斯的爱尔兰情结遵循否定之否定的逻辑,是一种"否定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内涵和创作风格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死者》与《陌生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作。这两个短篇书写了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人生以及自我话语权威的多重幻灭,通过描绘其从幻想到幻灭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其精神上的死亡和孤独感,暗示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和异化状态,折射出20世纪初西方的社会历史语境。在其小说创作中,两位作家均借助多元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如顿悟或启示、自由式话语以及象征手法等,巧妙地呈现人物的内心隐秘世界,表现出作品普遍的幻灭主题,从而使小说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统一,也使我们从中领会到了这两位现代文学核心人物深厚的创作功力。  相似文献   

3.
乔伊斯素以意识流技巧的精湛运用而被誉于现代小说的伟大先驱,而他的短篇小说也同样堪称英语文学中的经典。本文试从《死者》入手,窥一斑而见全豹,浅析乔伊斯小说中的心象性形象和顿悟现象。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一位流亡作家,撰写了许多有关流亡的作品。《死者》是乔伊斯的第一首流亡之歌,其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遭遇来自三位不同的爱尔兰女性的挫折时,他的意识经历了三次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加布里埃尔意识的三次变化旨在揭示乔伊斯流亡意识在《死者》中萌生,以期加深对其自我流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作者通过生者的回忆描写了一系列的死者形象,最后以加布里埃尔妻子年轻时的情人迈克尔作为促成主人公顿悟的关键.文章以迈克尔为中心,解读这一角色对于主人公精神顿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作者通过生者的回忆描写了一系列的死者形象,最后以加布里埃尔妻子年轻时的情人迈克尔作为促成主人公顿悟的关键。本文以迈克尔为中心,解读这一角色对于主人公精神顿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对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作品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整一"原则在结构上的体现、"和谐"原则在文本中的体现、"明晰"原则在主题上的体现三个方面,阐述了阿奎那美学思想在《死者》中的体现,为研究乔伊斯的作品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中,众多的死者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小说中的生者赋予了死者生命,对他们寄予了希望,让死者履行了他们未能达成的愿望。生者如行尸走肉般无奈地苟活于世,死者却在生者的思想和记忆中获得了永生,生死就是一个轮回。乔伊斯成功地塑造了这些死者形象,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都柏林的精神瘫痪图像。  相似文献   

9.
针对詹姆斯·乔伊斯小说《死者》中人物所表现的精神瘫痪,参照荒原文学中的荒原思想,分析了作品中的主要的荒原意象:女性在呻吟,男性在哀叹。研究发现这一荒原意象是精神荒原的真实反映,借以唤醒沉睡中人们去开垦自己的精神荒原。  相似文献   

10.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篇。在《死者》中,乔伊斯着意刻画了都柏林人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反映了爱尔兰民族正在逐渐走向"精神死亡"。而主人公最后的"精神顿悟"具有特殊的意义,既体现了都柏林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感悟也表现出乔伊斯对整个民族的"重生"饱含期待。  相似文献   

11.
《死者》中体现了詹姆斯·乔伊斯的生死观。哲学意义上的生死状态包含三个层面:生命存在与否。人与自我关系,人与人情感关系的生死状态。这三个层面的生死状态单独或交织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相互联系,死亡之中包含生机,“爱”是死亡重新走向新生的唯一途径。本文以《死者》为解读对象,从生死状态的三个层面探讨乔伊斯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2.
《一朵浮云》与《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两篇作品,文章从故事的建构,显现与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以及两篇作品与作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描述了主人公的理想在现实中幻灭后的无奈、彷徨和麻痹,展示了乔伊斯对《都柏林人》的巧妙构思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作家诺曼.梅勒的成名作《裸者与死者》,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题材,却表现了比战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梅勒通过危及自身的异己力量、没有目标和追求的虚无主义以及充满绝望和恐惧的悲观主义三个方面,践行了存在主义文学的创作思想。小说的存在主义表现,不仅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也对战后美国人民的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探寻。  相似文献   

14.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作者以含蓄的笔调将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爱尔兰民众压抑沉闷的生活环境和瘫痪麻木的精神状态进行传神的刻画和描绘。本文试图从读者反应批评视角,对故事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与读者之间的巧妙互动,透视作者如何引导读者逐步领悟故事所要传达的沉重主题。  相似文献   

15.
在《裸者与死者》中,梅勒描绘了一幅生态严重失衡的图景,遭受一次次战争洗礼满目疮痍的自然环境,人和自然之间疏离以及在非常态的环境下,人对金钱权力等的追逐所暴露出的人类世界种种深层不道德现象,这一切都深刻揭示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印证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反生态的种种趋势。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这部小说,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涵,而且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造成人类的悲惨境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死者》是《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宴会上受挫的经历及最终顿悟,认识到自己的可怜与可鄙的故事。揭露了爱尔兰社会的瘫痪和人们精神的麻木。这里重点研究小说之结构,并运用二项对立的方法来揭示其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从后殖民叙事的视角,透视《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被帝国属性和本民族传统文化双重边缘化的处境,剖析他认同宗主国殖民权力的原因,以及在痛苦地认识到自身处境后其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通过个案分析,进而审视乔伊斯的民族意识和世界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违背传统惯例,建立了独特的空间形式布局,为西方现代小说树立了新的范型.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分析了小说的结构布局的空间性,论述了这种空间性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场景并置、重复叙事,并探讨了((尤利西斯》的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及其对后现代主义创作和小说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裸者与死者》对美国极权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是批评界研究的焦点。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拥有同样的心理基础"权威主义性格",其运行的心理机制取决于施虐-受虐冲动,为剖析小说中复杂、矛盾的集体性格特征,揭示美国军队"机器人"的产生缘由提供了理论依据。以《裸者与死者》为例对极权主义的心理解析有助于挖掘现代战争与杀戮的深层根源,对当下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 2 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中 ,詹姆斯·乔伊斯以语言实验著称。他的反传统的语言观 ,认为小说家应该突出小说语言的地位 ,使之从传情达意的工具的边缘位置进入读者的意识中心 ,并脱离其指涉的内容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作者追溯乔伊斯的创作历程 ,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并以其主要作品为例 ,论述该语言观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