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轨迹来看,其理论与政策体系主要包含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人民至上等三个方面。因为,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演进和我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百年俱进可以断定,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最高价值尺度;从我党坚持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和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可以断定,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价值底线;从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初心和我党民族政策文本的根本遵循可以断定,坚持人民至上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终极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2.
边疆民族地区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屏障。在影响边防稳定的众多因素中,跨界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搞好民族团结和处理好跨界民族问题,对于确保国家统一和边防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影响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应注重国家认同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国家文化、国家历史的认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要推进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落实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结合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和中国发展历史的进程显示,任何民族的复兴都需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维护两岸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为推动两岸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统一大业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紧密相联的,民族复兴为两岸统一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极其复杂,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平稳的发展期,维持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敌视我国的国际国内政治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愿意看到我国的繁荣昌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利用各种方式,企图破坏我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因此,他们采取各种卑劣手段及方式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活动.他们惯用的卑鄙手段之一,就是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分裂祖国统一的煽动宣传及宗教渗透活动,妄图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点起分裂祖国统一之火.本文对如何抵御国际国内的敌对势力妄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进行民族分裂煽动、宗教渗透活动及如何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追求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适时创新和丰富国家统一理念,使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向前进。最早信奉的是经典单一制国家统一观;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践行以单一制为主体的多元国家统一观;十七大之后,正在着力倡导由形式统一到实质统一的国家统一观。新形势、新环境,要求我们树立新的国家统一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吴其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民族问题纷争不息。然而,中国这样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却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不仅解决了由于长期的民族压迫所造成的民族隔阂、冲突、甚至仇杀,而且,各民族团结、统一、稳固,各民族经济、文化和各项社...  相似文献   

8.
成都满城考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代的驻防制度在客观上起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加强民族团结互助的作用,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打破民族壁垒。成都的满城和全国其它各地的满城一样,是民族团结的象徵。  相似文献   

9.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各民族的发展和相互影响、渗透、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基础;古代朴素的民族观、中华民族的政治结构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族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对我们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基本方略的高度概括。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都取决于该国的物质技术、社会政治、精神文化三大要素的发展状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这三个层面上 ,为我们在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 ,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以制度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更是把建设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作为执政主课题,选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了以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立足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定位,从理论上深化制度赋能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形成了明晰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制度保障体系;从原则规范上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支撑;从优化路径上把准制度运行与民主政治生态的创新方略。对于强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制度保障、拓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香叶 《新天地》2011,(9):81-81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诸侯林立,有过三国鼎立,但统一是大趋势,是长期的,搞分裂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过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新疆是个多民族省区,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民族团结不但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民族团结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通过论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对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学校教育的职能和特点,总结出学校教育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价值内涵。从主体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党意识、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而和谐社会则是政党价值意识、国家价值意识和人民价值意识的统一。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也体现了工具性和目的性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直接参与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独到认识和见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邓小平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与所处时代的主题来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阐释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关键问题、实现路径与方法论。文章通过梳理不同时期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试图分析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的内容与特征,探索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实际以及国家发展所处特定环境之间的关联,以期深化认识民族团结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重要性,为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多民族国家人民中,普遍同时存在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两种认同心理。一般而言,民族认同意指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认可和赞同,而国家认同则指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认可和赞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统称,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思想认识上厘清、理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努力实现我国各民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部分 ,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的实践中形成的 ,具有实事求是、广泛性、系统性等特征。加强民族团结是巩固国防、防止分裂、实现统一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必须打好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加强全党的团结、消除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过去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强调了“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民族的分布和发展很不平衡、而民族关系又比较复杂的国家里,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防、保持社会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宗教文化与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宗教文化与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刘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和道德。这一指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同样适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