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有句名言:“伤其十指,莫如断其一指”;毛泽东也曾说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要求抓住重点,教学也一样。在教学中,要能抓住要害,击其重点,难点,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课时任务。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每篇文章都有许多值得借鉴和玩味的地方,面面俱到地去讲解势必不行,总应有所取弃。那么怎样才能教得其宜呢?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节课流利、顺畅地讲下来,时间正好,板书准确无  相似文献   

2.
姓名:季彩英学校:上海电视大学专业:金融学习年限:3年毕业时间:2001年学习形式:业余制(专升本)  相似文献   

3.
学有所获     
《21世纪》2007,(9)
前几天,美国代表团来到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他们现场演示了"中国速录",他们其中也不乏在美国法院工作的人员,对速录机也并不十分陌生。他们对我们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推进过程中,城市居民的学习活力不断被激发;上海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习者一起,创造出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服务支持模式。上海教育博览会首届终身教育专题展就是一次上海学习服务支持模式的汇展。我们从全市各区县众多学习服务支持模式中遴选出22种典型模式,以期参观者在学海拾贝式的图片、文字中,可以目染如海纹般美丽的学习轨迹,耳濡似海涛般动人的学习心声。这些学习服务支持模式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终身教育的时代特征。一是创新内涵。以学习者为主体,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为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益性是指教育活动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应具有的特性,表现为教育收益的公共性、办学主体的国家性、教育活动的非营利性、价值目标的公平性等;从知识、法理、经济、政策等角度来看,教育公益性历来是教育的根本属性;在现代,学有所教的目标是保障教育公益性的战略决策,是描绘教育公益性的时代图景,是实现教育公益性的行动指南,它使教育公益性从理念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些人对出国学习、考察、培训,持有异议。认为在信息交流空前便捷的时代.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可以通过网络、书刊等途径得以了解,无须远涉重洋。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国门.置身其中的感受肯定比单纯的文字带来的印象要深刻.也更能增强学习效果。山东省共青团书记李群.利用给美国纽海文市市长当助理的机会,“零距离”考察了美国政府的运行规则与方式,回国任临沂市委书记后.他大胆革除陈弊,积极推行“阳光行政”.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应该说国外学习经历对他的施政理念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2006年他撰写的《我在美国当市长助理》一书成为年度行政畅销书之一.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 ,在文章中 ,庄子阐述了怎样才是真正的逍遥的问题 ,这“逍遥” ,显然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 ,而在教学中 ,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 ,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 ,奇诡浪漫 ,文理深刻奥妙 ,结构繁复纷纭 ,语句佶屈聱牙 ,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逍遥游》 ,怎样才能逍遥地学 ,这的确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一般的来说 ,一篇文言文 ,如果有了注释 ,读起来自然也会逍遥许多。但《逍遥游》一文 ,为它作注的 ,自唐宋明清至近代 ,有一百家之多 ,有晋代郭象的《庄子注》 ,唐代成玄英的《庄子疏》 ,清初王船山的《庄子通》 ,清…  相似文献   

8.
9.
贵刊2008年第11期刊登的《老区退休村干部也需要关心》一文,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当前革命老区老村干部的实际状况,道出了他们的辛酸和不幸,为他们今后的利益鼓与呼,令我们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义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学校没有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过早的恶性竞争片面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而忽视了做事、合作、生存等能力的培养,因过分竞争而导致的普遍的厌学倾向,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及校际间的均衡发展是解决义务教育症结的核心举措,而保证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和义务教育基础性落实则需要健全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学有所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应答,对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规划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有所感悟     
经常,总是当我们回过头,就会发现一代又一代人都在那里学习转瞬即逝、毫无价值的东西。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将那些充满偏见、反人类、反价值的东西变成课程、变成课本,一日不差源源不断的灌到儿童的头脑中去,又通过考试、进级等方式使儿童几乎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2.
因教而学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的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兼顾因教而学和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的心理流程有 4个基本步骤 ,因教而学的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有所敬畏     
有位朋友告诉我,“文革”开始时,她的父亲恰好是血气方刚而又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于是便和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投身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游行时主动喊口号,开会时率先发言。有一天,当她父亲准备出门时,她那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突然说道:“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事儿,我不清楚;现在你都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有一句话我要说给你听,就是你出去后无论做什么,做之前都要摸着心口想一想,自己所做的事儿,十年后能不能见人,百年后敢不敢见鬼。如果不能,不敢,我劝你就不要去做了;头上三尺有神明,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我的朋友说,就…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义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学校没有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过早的“恶性“竞争片面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而忽视了做事、合作、生存等能力的培养,因过分竞争而导致的普遍的厌学倾向,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及校际间的均衡发展是解决义务教育症结的核心举措,而保证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和义务教育基础性落实则需要健全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学有所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应答,对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规划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有所在乎     
失去前的难舍,离别时的凄怆,放手刹那的痛惜……皆因太过在乎。在乎是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芒的词。它奠基于记住,但高于记住。一个人不会在乎他所遇到的一切。被人在乎,不管是人、是物,还是事,那是一件荣光的事情。那意味着,被在乎的东西在一个人心中最温暖的一隅拥有自己的地盘,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有所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陈第首次破除“叶音说”并提出“音有转移”的主张。究其原因,有吴Huo、杨慎、焦竑及其父亲的影响,更与他本人对《诗经》等古献语音的全面考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老有所聊     
冬芹 《社区》2013,(1):55-55
老龄工作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但笔者认为还应有个“老有所聊”。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唠叨,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交圈子缩小,朋友也随之减少,许多老人常年被禁锢在高楼中的水泥墙里,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有的甚至灰心厌世。  相似文献   

19.
老有所超     
马青 《华人时刊》2009,(7):29-29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般的两个字——超越!”这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对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应从提升家庭教育层次,建立和谐家庭教育环境;走入学困生的心灵,用爱感化;建立有效的学业帮扶制度,发挥学生优秀骨干作用;重塑自信,打破习得性无助的影响等方面来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