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沛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3):313-316
文章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地论述我国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指出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崭新的工作。为了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一定要不断努力把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做好 ,使新闻发言人制度更加完善 ,从而为推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谢爱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39-47
"新闻发言人"是一个现代词,但类似现代"新闻发言人"的人和建制我国古已有之,我们称之为"类新闻发言人"或"类外交新闻发言人"。考察古今不同时期新闻发言人的特征、作用及其语言的特点和传播状况,可以了解古今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演变和语言发展脉络,有助于探究影响新闻发言人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信奉“言多必失”。新闻发言人却要以“发言”为饭碗,注定是高风险职业,只有不断“厚德”,才能承载更多;要把握好“度”,明白“上善若水”,同时还要“自强不息”,这是“道”,是新闻发言人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慧卿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92-194
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保障公民知情权;可以规范信息发布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可以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可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度。到2004年年底,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要长期和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观念支撑和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从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的角度,锁定企业新闻发言人这一新兴职业,通过比较企业新闻发言人和秘书工作两者之间的很多共通的素质能力要求,揭示出两者的天然贴近性,进而提出企业新闻发言人可以成为企业中高级秘书职业发展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笑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53-58
新闻发言人语言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崭新领域,目前的新闻发言人语言研究主要表现在语言应用的策略研究,语言的风格特征、语体特点等则很少涉及,成果不够丰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事业的发展,新闻发言人语言的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而意义重大。考察新闻发言人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利于促进我国新闻发言人语言的深入和拓展研究,提升我国新闻发言人整体新闻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社会公共问题、公共危机频发的当下,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正视听、安抚人心。据报道,2010年3月中旬,鹿城区建立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53个主要乡镇、街道及单位的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正式上岗。这在我省尚属率先之举。 相似文献
8.
李明德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1-12,48
在评介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有定义的基础上,重新厘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释义,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指由特定社会组织或个人的代言人通过规范化的方式经由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并与之交流有关新闻性信息的新闻发布制度或传播活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实为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传播方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我国当前大力推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是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举措,有利于提高中共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洋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59-64
语言风格是人的风格在语言上的一种体现,也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内在和外在最高层次的反映和表达,是"成于内而形于外"的结合。新闻发言人语言风格的形成有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风格要素往往是综合到一起影响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刘红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4):110-114
网络新闻发言人通过网络发布权威信息有助于消除网络谣言、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树立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但是,作为新生事物,该制度目前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亟须完善之处,导致出现掩盖事实真相、舆论引导不及时等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策略,以期能为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水,但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必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与传统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又在何处?它在当前及其以后该怎样发展,应当承担起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对于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沛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4):258-260
首先,媒介素质使新闻发言人懂得什么是新闻,应当发布什么样的新闻,怎样适时、适当、准确地发布新闻,从而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其次,媒介素质使新闻发言人懂得怎样与新闻传媒打交道,怎样回答记者提问,与新闻传媒和谐相处、正确交往,使新闻发布工作事半功倍;第三,媒介素质还能帮助新闻发言人不断总结经验,从新闻传播理论的高度,去正确总结和分析新闻发布工作的具体案例,不断提高,反复实践,把新闻发布工作越做越好。作为一位新闻发言人,在媒介素质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熟悉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史的主要知识;二是掌握新闻传媒业务知识和技巧;三是树立新闻法制意识和具有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学习、努播人员广交朋友,是提高新闻发言人媒介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红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3)
继贵阳市政府之后,我国一些地方纷纷推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尽管这一制度在运作过程中还极为不成熟,但已受到广大公众的肯定与期待.文章分析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闻学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3):120-124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质是指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具备的关于媒介传播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它由一系列基本要素构成,主要包括新闻学知识、传播学知识、媒体背景知识、选择和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与记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能力。研究并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效果看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81-82
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效果,特指新闻发言人经过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使新闻发言人所代表部门所关注的受众,以及这些受众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发生预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要尽量符合传播者(政府选定的新闻发言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喻国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74-76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未必可以真正认识它,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了的事物才能更好地认识它.对于新闻发言人这一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新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也是这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本质意义上的追问. 相似文献
18.
熊玉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1-15
在危机管理中,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我国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它有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稳定社会,促进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如果使用不当,这一制度也会成为政府部门和管理组织中某些人逃避人民监督的工具。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法规,确保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政府新闻发言人这个概念开始浮出水面。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更能够体现出我国政府决心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决心。特别近几年,政府面对危机的次数的增多,关于政府发言人在危机公关中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危机事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转危为安;他在危机公关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作为舶来品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又存在哪些问题;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等问题渐渐引发热议。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如何在突发事件面前发挥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危机公关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晓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Z1)
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体现了我国政府政务公开的目标,实现了信息的迅速及时原则以及对人权的保障思想。在执行中要注意侦查不公开与警务公开的协调,迅速及时原则与准确恰当的关系,以及提高个人知识能力、制度的合理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