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鲜为人注意的现象:在同一时期,发表了两篇同样反映下层劳动妇女悲惨命运,同样揭示封建礼教和宗法关系对于广大女性的压迫和扼杀,并且同样都引起社会重视和反响,同样都成为现代文坛上不朽名篇的作品。这就是鲁迅的《祝福》和叶圣陶的《一生》。 一 《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  相似文献   

2.
《明天》、《祝福》、《离婚》是鲁迅反映劳动妇女命运的三篇小说,主题都是写在黑暗的宗法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下,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挣扎和奋斗的悲惨遭遇。和鲁迅描写其它劳动人民的作品一样,这三篇小说也不是孤立地描写妇女的悲剧,而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发掘她们受迫害的根源,一方面写她们由于经济剥削带来的痛苦生活,一方面写她们在封建思想毒害下的精神弱点,从而为她们的悲惨命运发出强烈控诉,向社会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妇女》是五四运动时期在《新青年》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下,在五四运动的直接推动下,于1920年1月1日在上海创刊。《新妇女》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抨击封建婚姻制度,提倡自由恋爱,提倡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提倡妇女运动应当与劳动运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女诫》是我国第一部按着儒家妇女观制定的妇女教科书。作者是东汉的班昭(女),又称曹大家。她写的《女诫》七章,极力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和奴才哲学等反动的儒家妇女观,规定出一整套妇女思想和行动的“戒条”,是禁锢劳动妇女千年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5.
《李太白全集》中,关于妇女的诗歌共有八十余首,几乎占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历代诗人作品中写妇女的,再没有比李白更多的了。而这部分诗歌迄未得到正确的评价,遭到指责却是不少,甚至有人说他“其识污下,诗什九言妇人酒耳”(王安石);直至现代,还有人骂他“下流”,说他“崇拜的美人,大都是下流女子”,把李白说的简直象个流氓,这真是冤哉枉也! 究竟真相如何,让我们专门就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进行一番研究。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写得最多的是“思妇”,即思念远别的丈夫的妇女。他们主要是这两种人:一种是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一种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之妻。关于前者,有《乌夜啼》《子夜吴歌》《塞下曲》《捣衣篇》《北风行》等;关于后者,有《长干行》《江复  相似文献   

6.
向警予是我党妇女解放运动中杰出的领袖.她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她在《妇女周报》、《妇女日报》、《妇女杂志》、《少年中国》等杂志报刊上发表了妇女论文十余篇,为劳动解放和妇女解放呐喊.重温向警予的妇女理论,给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广大妇女以理论上的启示和实践中的力量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读郭沫若写于一九三八年一月的《抗战与文化问题》及写于一九三九年六月、发表于次年九月的《“无条件反射”解》。这是两篇有直接关联的文章──它们涉及一场没有展开的争论。争论,会有搞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同志评说的,这里只就两篇文章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抄点书。希望有学力的同志能对此作些研究、作些探讨。 《抗战与文化问题》可能是郭先生抗战后第一篇全面论述文化工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期留守在后方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带领下广泛投入农业劳动生产战线,苏维埃模式的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解放妇女”的观念进入妇女日常生活。选择《红色中华》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相关文本,考察苏区时期“劳动解放妇女”的话语实践过程。革命话语对传统劳动观念进行改造,赋予劳动以政治道德,苏区妇女的劳动实践同时也是国家主人翁的生成实践,妇女成为政治与经济意义上的主体;在光荣与愉悦的劳动情感中,苏区妇女重建长期被剥夺的作为人的尊严,作为情感主体而存在;在组织起来的、阶级互助的劳动活动中,妇女学习技术、互帮互助,成长为自觉的且具有阶级意识的劳动主体。多维度的主体地位赋予劳动以解放性内涵,激发妇女自觉投入苏维埃广阔的劳动实践,释放“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妇女解放与苏维埃建设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改良女儿经》大肆贩卖什么“凡笑语,莫高声”“慢开口,莫胡言”,又胡说什么“坐起时,要端正”“举趾时,切莫轻”,还大肆宣扬什么“出嫁后,公姑敬”“夫君话,就顺应,不是处,也要禁”“遵三从,行四德”。这些灌满毒汁的封建礼教,从思想上奴化广大的劳动妇女,在生活上把劳动妇女踩在脚底下。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有多少劳动妇女,活生生的被这套封建礼教给吃掉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期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本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女子世界》、《女声》、《妇女评论》、《妇女声》、《新妇女》、《劳动与妇女》、《妇女杂志》等一大批女性期刊的诞生。标志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范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第二个高潮出现在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中国妇女》为龙头,很多经济文化发达省份也相继创办了地方性女性期刊。由于在很多人心目中,妇女问题已经随  相似文献   

11.
《师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写的一篇论教育的专文。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现今全国各地编印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大都说它写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7年左右),另一种是《韩昌黎集》(商务印书馆一九五七年重版)和《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0年版)等书则以《师说》是韩愈写给儒生李蟠的,李蟠为贞元十九年的进士,而判定它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3年)。  相似文献   

12.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13.
<正> “五四”以后,革命民主主义者鲁迅,在关心农民问题的同时,对妇女解放问题也非常注意。他以小说、杂文等为武器,对统治阶级利用封建礼教残酷迫害广大劳动妇女的罪恶,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愤怒的控诉。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的小说《祝福》,就是一篇讨伐封建礼教的檄文。祥林嫂的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力量,达到了一般的反封建主义作品不能企及的高度。《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历来评论文章很多。一般的教学参考书和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三年十月,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指出,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与“小人归在一类”,身受重重压迫。要结束这种压迫,必须求得解放。而“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战斗”。这句话道出了广大劳动妇女求得解放的真理,对我们当前广大劳动妇女参加现实的阶级斗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战斗。”为什么要战斗呢?在反动统治阶级当权的社会里,广大劳动妇女最受歧视,最受压迫。两千多年前,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为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度,炮制了“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领。“克已复礼”,就是要人们绝  相似文献   

15.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杂文集《坟》出版。 一九二五年正是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南方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正在掀起高潮。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滚滚怒涛。一九二六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儿童文学究竟发轫于何时?有哪些遗产与传统?由于国内对儿童文学史缺乏应有的系统研究,这成了一个素有争议的问题.要而言之.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外国“移植说”.此说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外国“移植”的,发端于本世纪初.据钱小伯在1936年写的《中国的儿童文学向哪里走》一文称:“在我们中国,大家公认有儿童文学这件东西是起源于三十年前对于西洋儿童读物的翻译,如《无猫国》、《大拇指》等等.”持此观点的人们大都将商务印书馆在1909年出版的由孙毓修编译的《无猫国》看作是中国儿童文学诞生的标  相似文献   

17.
燕翔 《今日南国》2009,(1):15-15
2008年1月1日实行的《劳动合同法》给更多的劳动者维护权益增添了一道保障。然而,一部分劳动者却游离于《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伞”之外,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受保护范围的限制,非法用工的员工、家庭雇佣的保姆、保险推销员和自由职业人四类人员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透过对《诗经·关雎》“窈窕淑女”的不同文化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家国同构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妇女的品德、体态与社会地位的要求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对妇女的压制和对其体态、心态的扭曲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小说,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显示了鲁迅炉火纯青的高超才能,标志着鲁迅创作的新发展。鲁迅在谈到《彷徨》的创作时,曾经说过,《彷徨》中的作品,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写的,那时,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  相似文献   

20.
《学术研究》今年第三期发表了哲学系講师李錦全写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問題》一篇文章,該文主要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同时亦兼对刘节教授在《学术研究》一九六二年第一期发表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題》一文,提出一些商榷意見。文章首先指出: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天人关系”問題,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