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报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的组成部分,是高校的窗口,也是造就人才的学术园地。为了检阅和促进我省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提高,陕西省教育委员会和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于1991年11月,组织了对全省32家会员单位高校文科学报进行编辑质量的评比,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优良奖8名,由陕西省教育委员会颁发奖状,予以奖励。西安联  相似文献   

2.
学报审稿工作与学术质量控制晁晓筠学报是反映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是学报的质量构成。学术质量是学报的第一位质量因素。学术质量是由学术论文的水平决定的。学术质量的审定是由专家承担的。学报的审读工作不同于科学...  相似文献   

3.
200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会议,会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文件突出强调了高校学报要打造精品、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要求高校学报“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鼓励高校学报进行合作和联合,走资源整合之路。《求是学刊》始终以主题栏目的设置来突出办刊特色、追踪学术热点、促进学术繁荣,十几年来先后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开设了一批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专栏,比如“文化哲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问题”、“苏联俄罗斯法学在中国”、“美学名家与美学史”、“明清史研究”等,尤其是在2005年“文化哲学研究”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栏建设工程”后,我刊更加注重栏目建设,在原有“文化哲学研究”幕础上,与《厦门大学学报》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联合开办“现代性研究”专栏,走强强联合之路。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入选栏目:文化哲学研究该专栏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冲突所导致的人的精神样态,该专栏起始于1992年,至今已经开设“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文化哲学:现代化与同常生活批判”、“文化哲学:后现代丰义研究”、“文化哲学:全球化的文化反思”、“文化哲学:现代性研究”等系列了栏目。截至2006年第1期共刊发59期,组织百余名作者撰写文章上百篇,其中61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摘80余次,转载率高达72%,200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4.
学术性、内向性及综合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鉴于学术期刊的公益性(非商品属性)以及市场化所带来的生存问题和学术质量无法保证等,对高校学报的改革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交流、引导、鉴定及转化功能,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的改革应向专业化转型,走特色化办刊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小规模高校学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克黎 《学术交流》2005,(10):187-189
适应高校深化改革的需要,学报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目前中小规模高校学报数量多、精品少、百刊一面、封闭式办刊、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的实际,应加强行政管理与行业监管,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上给予足够的支持;打破陈规,开放式办刊,不断拓展稿源;切实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适应期刊国际化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积玉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编审) 各位领导、各位编辑同仁、同志们、朋友们:《唐都学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办刊之路,今天我应邀出席这个隆重的纪念大会,十分高兴!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暨94家期刊会员单位、也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向《唐都学刊》编辑部、向西安文理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唐都学刊》创刊初始就以其刊名的独特、响亮而特立于世,占尽西安这个十三朝的地域文化之风流。20年来,从西安师专、西安联合大学到而今的西安文理学院,历届校领导和编辑部同仁都以其广阔的学术视野,博大的文化气度,开拓创新的办刊理念,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坚持走特色化办刊之路,集中全力、坚持不懈抓汉唐(包括历史、文化、文学)等的研究,以大手笔做汉唐研究文章,追踪学术前沿,彰显时代精神,先后组发了省内外一批著名学者、中青年新秀的高水平论作,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刊发的文章不少先后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文摘刊物全文转载,或获政府成果奖,学术水平显著提高,日益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学术园地。90年代以来,刊物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与同类院校所办的刊物相比,《唐都学刊》成就骄人,来之不易!说到《唐都学刊》人们都赞许她在提升西安文理学院在省内外高校中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这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川 《阅江学刊》2011,3(1):19-23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系统改革。可选择的重要路径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高等学校的定性、定位;改善高校党委会的构成和领导作用;改变高校校(院)长的产生方式;以学校《章程》规范学校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赋予学术委员会在教育与学术管理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西安联合大学主办的《唐都学刊》以严谨的办刊作风和雄厚的办刊力量 ,不断创新 ,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 ,坚持向精品名刊方向迈进 ,继 1 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之后 ,2 0 0 1年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 0 0 2年 6月 2 0日 ,在历时 4个月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二届评优活动中 ,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此次评选在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 ,由全国性行业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组织进行 ,结合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学特…  相似文献   

9.
《唐都学刊》2006,22(4):F0002-F0002
1906年,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创办的我国第一份由高等院校主办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学桴》(又名《东吴月报》),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学桴》中的“桴”字,有“渡船”和“鼓槌”两层含义,很好地概括了高校学报的学术功能与学报编辑的重要作用。其创刊号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德荣 《社科纵横》2012,(5):177-178
管理干部队伍作为高等学校中的一个群体,担负的责任重大。高等学校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精干、高效的专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浩瑜 《社科纵横》2023,(6):142-14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保证。目前,中国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在理论学习、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建设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研究实际工作中如何增强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教授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晓伟  张海舟 《社会》2001,(11):7-9
德国教授的分类及概况德国一向重视教育 ,注重教师的地位 ,而教授是德国教育的核心。德国法律规定 ,教授的身份是国家公务员 ,其职务是终身的 ,不得随意解雇 ;教授的教学学术活动、课题选择、研究成果的评价都受到法律保护。按照德国《高等学校总法》的规定 ,高校正式教师只有教授 ,而高校中的学术助教、学术助理、专聘教师等中层人员都是一支流动的非正式的教师队伍 ,他们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和教学。教授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 ,正式教授 ,经过严格的高校执教资格考试和教授招聘过程 ,正式由州教育主管部门任命 ,主持高校中的…  相似文献   

13.
潘志和 《探求》2014,(3):117-120
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高职院校的学术刊物,关注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研究提供平台是应有之义.《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的办刊实践表明,刊载研究地方经济文化的文章不仅不会影响刊物的学术质量,相反,只要精心经营,还能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25-30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一届年会以来的工作,全国学报界著名专家到会作了主题报告,大会就地方高校学报的建设、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全国十几位名牌高校学报的专家、领导对地方高校的几百种学报及栏目进行了点评,我院<唐都学刊>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唐都学刊>的"汉唐研究"被评为优秀栏目,<唐都学刊>主编陈正奇获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主编"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杨贤 《唐都学刊》2008,24(5):73-76
学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学报编辑出版活动中最基本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学报编辑是作者的学术成果推向公众(读者)的纽带.学报编辑主体价值观是学报编辑从事学报编辑出版活动的核心内容.学报编辑主体价值观的影响因子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不仅受社会大众传媒群体观念的冲击,而且受高校环境影响较大,学报编辑主体要积极应对市场,在竞争中实现学报编辑主体的自我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会暨1989学术研讨会于89年11月7日至9日在西安矿业学院召开。到会的有本省四十多所高校的六十多位代表,提交学术论文五十多篇。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选举第二届理事、颁奖及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省高教局科研处的杨、薛两位处长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会议充分肯定了第一届理事会的成绩,认为研究会成立四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团结了省上的各个学报编辑部,达到了成立时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会议还就高校学报的许多问题如文、理科学报编排规范化问题、学  相似文献   

17.
王克黎 《学术交流》2004,(6):165-167
高校学报编辑在办刊过程中,身居信息传播渠道把关人的主体位置。在对选择加工信息的质量标准上应有着更高的追求,使编辑的主体意识、价值取向、专业职能在其工作的全过程中得以实现。高校学报在学术上要永葆先进性,在形式上要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精品与学术大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与“大家”的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生产的特点和机制,以及学术大家成长的环境,提出要建立利于学术精品生产和学术大家成长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进行了优秀学报工作者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由14位专家、教授、编审组成,对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300多个会员单位中182个会员单位提出的223名申报者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评选出187名同志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学报工作者。陕西省共有9人获此项奖励,《唐都学刊》主编李培坤获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优秀学报工作者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高校学报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21世纪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发展,以及高校教育的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学报将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加强学报编辑部网络化建设,是学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编辑主体的现代化建设,是学报发展的驱动力;采取“开放式”办刊思路,增强学报的个性与特色,是学报发展的关键;加强学报编辑部的科学化管理,是学报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