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19世纪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悦 《社科纵横》2004,19(6):112-113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中国人移民美国的高潮。本文力图从广东省的社会背景、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转变、赊单制度的盛行以及国人乡土观念的变化等几个方面论证这次移民高潮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周围作为德国殖民地.德国立即大力开发青岛,欲建为远东"小柏林",美国、英国、日本、俄国人来青岛发展,美、英、俄先后建立了领事馆.  相似文献   

3.
1897年、1898年,清政府首次应邀派员参观日本陆军次高级别、最高级别军事演习,成为清末中日交流新渠道的开端.出于重修中日关系、介入清朝军事改革、谋取扩大对华影响的目的,日本方面打破常规邀请清政府派员参观军演.面对日方的热切邀请及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清政府对待观操的态度,从谨慎地维持邦交转变为积极地务实学习.清政府的态度变化,在观操员赴日观操、考察的具体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两次参观日本陆军演习,清政府与日本的交流尤其是军事交流日益密切深入.  相似文献   

4.
<正> 清政府末年,财政情况不断恶化,收入赤字每年达2000至7000万关两之多。赔款累累,仅庚子赔款一项,连同补息数额、镑亏数额在内,竟达十万万关两,赔款变为外债,为抵补赤字,偿还外债,清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于民,致使官逼民反,1902年至1911年8月不到十年中,民变达千余次,再加上同盟会领导下的一系列武装斗争,清政府终于垮台。  相似文献   

5.
清咸丰三年,雷以諴最先在江苏扬州城附近试行厘金制度。翌年,清政府同意推广厘金制度。同治三年,厘金开始逐渐成为清政府经常性正税。宣统年间,江苏的厘金机构共计约524个。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自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到1849年澳门总督亚马勒以武力驱逐中国驻澳官员推行全面殖民统治,前后约300年澳门主权归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文中认为,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中国明清政府对澳门继续行使主权,这通过明清政府在澳门行使的地租及关税权、行政管理权、司法处分权和驻军权等充分体现了绝对统治权和管辖权。而居澳葡人的自治,前提是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服从中国官员的管理。文中还对1553—1849年澳门主权归属问题从国际法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日围绕新奉铁路权益的交涉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铁军新奉铁路(现北京—山海关—沈阳线沈阳至新民段铁路)是在原清政府的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886年清政府从轮船招商局购买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线,成立了开平铁路局,同年,清政府将该路从胥各庄部...  相似文献   

8.
清政府为维持满洲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从康熙朝起,在东北地区长期实施封禁政策和旗民双重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了军府制度,以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下诏“变通政治”,从1906年开始的清末东北新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此后,东北地区设立行省,广设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标志着东北八旗军府制度的终结和道、府、厅、州、县民治体制的确立,促进了东北地区行政机构的近代化.东北地区的新政作为清末新政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实现了边疆内地行政机构的一体化,对于巩固边防、有效地抵制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问》2010,(2)
<正>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刘冬梅所著的《1905-1911年清政府的联美制日政策——以东北问题为中心》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勾画了日俄战争后,清政府围绕东北问题运作的以联美制日为核心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0.
签订于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是有史以来中葡两国批准互换的第一个条约,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清政府允准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此时,曾经称霸远东的葡萄牙殖民帝国早已衰落不堪,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无法对清政府施加压力。然而,正处于所谓“同光中兴”时期的清政府却主动签署这一不平等条约,一度还自以为得计。因此,这一条约的内容及其订立的原因等都是值得探讨的。一在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的近三百年间,尽管在欧洲本土以及在果阿等地葡萄牙人经常宣称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则明瞭自己所处的地位。1777年,代理总督的澳门主教基马拉士在给议事局的报告中指出:“葡萄牙人承中国皇帝的恩惠,通过支付地租,才得到在澳门暂时居留等利益。”在这种情势下,葡萄牙人审时度势,从未向中国政府提出过订立条约,以确定他们在澳门地位的要求。以“天朝”自居,一直在澳门充分行  相似文献   

11.
王栋 《青岛画报》2007,(2):76-77
1891年6月,内忧外患之下的清政府终于决定在胶州湾设防.次年冬,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2000余人驻防青岛.从1893年开始,除了建造总兵衙门、前海栈桥,章高元还在团岛、衙门山等处开始修筑炮台,试图重新恢复已形同虚设的海防.  相似文献   

12.
香港(包括港岛、九龙和新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世纪,英国分三步侵占了香港地区: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侵略者于1842年8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10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正式割占了香港对岸的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司;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英国帝国主义又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附近235个大小岛屿以及…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清政府对越法战争的政策隆武华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的中法战争是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侵略越南战争的演变与扩大由于越南封建王朝与中国清王朝特殊的亲藩关系,清政府在越法战争中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战争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帝俄霸占哈尔滨市政的历史始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其进程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营运而同步进行的。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中东铁路工程局阶段、中东铁路管理局阶段和“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阶段。一、中东铁路工程局阶段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在华利益的增强,引起了德、俄等帝国主义的不满。俄国政府为巩固其在华利益,增强掠夺能力,加紧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并单方面决定西伯利亚大铁路由中国境内通过,并于1895年8月强行派员进入我国东北勘测线路。1896年6月3日沙俄政府胁迫清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  相似文献   

15.
1895年4月17日,日本明治政府以武力打败清政府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包括割让辽东半岛在内的中日讲和条约——《马关条约》。日本霸占辽东半岛的图谋,引起了其他列强的不满,特别是同以霸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俄国远东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沙俄勾结德、法两国,结成联合干涉阵线,于4月23日向日本政府提  相似文献   

16.
论立宪派与清政府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立宪派,是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政治派别。正确评价立宪派,对于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史、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评价立宪派,重要依据之一,是它在辛亥革命前的“预备立宪”中与清政府的关系。全面地看,在预备立宪期间,立宪派与清政府虽有依存、一致之处,但又存在严重的矛盾、分歧。在通过预备立宪抵制、消洱革命这一点上,双方是一致的。但是,在如何进行立宪的问题上,彼此是矛盾、分歧的。在过去,人们着重强调立宪派与清政府之间依存、一致的方面,因而把立宪派斥为清政府的“帮凶”、“同…  相似文献   

17.
鄢洪峰 《社科纵横》2010,25(8):118-120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法越南争端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努力去维护国家利益。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最终中法交涉以中国妥协退让而告终。通过对比李鸿章与曾纪泽的不同外交策略,可以找到晚清政府此次交涉失败的根源。同时,中法越南争端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为清政府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话说栈桥     
青岛建置始于胶澳设防。从设防之初至今,有一个建筑一直与青岛这座城市相生相伴,它就是被誉为青岛的象征和标志的栈桥。百余年来,青岛这座城市"越长越大",栈桥在见证了青岛荣辱兴盛的同时,其模样和功能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位于青岛湾内,与太平路相垂并与小青岛相望,初建时为清政府在青岛设防的规划之一。从1892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进驻胶澳起至1897年德占胶州湾,清政府为胶澳设防建造了一系列包括栈桥、总兵衙门、炮台、兵营、军火库  相似文献   

19.
贾熟村 《浙江学刊》2001,(6):140-144
"枪船"是流氓无产阶级的组织.主要活动在太湖周围地区.清政府曾加以镇压,后又利用来抵抗太平军.被太平军击败之后,纷纷投降太平天国,也作了一些好事.同时,也勾结清政府,实行"两边办".多次发动叛乱,要颠覆太平天国政权,造成很大危害.太平天国失败后,又受到清政府的致命打击.也有少数首领竭力为清政府效命,成了清军的高级军官."枪船"是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它认真研究,可看出历史的复杂性,不至于将历史简单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调查大陆架及台湾地区政治情势对钓鱼岛主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钓鱼岛自明代即为中国的领土,并被当作与域外的分界点。近代,因清政府昏聩和甲午战败,在割让台湾的遮掩下,竟被日本窃走。二次大战后,钓鱼岛本应该依法归还中国,美国却从中作梗,1971年又将其拿去当作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的祭品,于是再次被日本占据迄今。近来日本全力进行大陆架调查,想赶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申请主权权利,钓鱼台是否会包裹在里面?台湾政治情势的演变似乎也会干扰到钓鱼岛,如果我们还希望索回钓鱼岛,对这两件事情就绝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