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风格与文“体” 作为现代文学理论的一个专用术语,风格是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来的总的个人特色。在我国古籍中,风格一词也时有出现,用于说明作品时,其涵义与现在的用法也比较接近,但它还没有成为具有特定内容的专用术语。风格在古籍中最早出现,大约在魏晋时期,多用来形容人的风采品格等。《晋书·庾亮传》称庾“风格峻整,动由礼节。”《世说新语·德行上》谓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这里的风格是指人的风采、风貌。《魏书·穆子弼传》称穆“有风格,善自位置,涉猎经史,与长孙稚、陆希道等齐名于世。”《晋书,和峤传》说“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王蒙最近在《东方》杂志上撰文“侃”“痞子文学”。近年来,以王朔为代表的“调侃文学”走红文坛,加之与影、视等大众文化的联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某些舆论斥之为“痞  相似文献   

3.
风格谈     
一文学作品的风格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不仅因为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牵涉到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也因为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学史,都是由不同时代众多的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所构成的。特别在我党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研究作家作品的风格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局限,同时又是一种探索,一种突破局限的势头,可以说,是局限与反局限的统一。一种风格也是这样,唯其有局限才有风格,唯其不断地努力突破局限才有新意、有创造、有生命、有发展,才不会僵死,不会令读者初而喜、继而倦,终而厌。  相似文献   

5.
高品位、高学术价值的报刊取得成功 94年的文化生活总体来说是健康发展的。最令人可喜的是高雅、严肃的文学、艺术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与93年的追星热相比,94年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京剧和属于外来文化的交响乐,都比过去活跃。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则是,大批品位高、学术价值高的报刊取得成功。纯文学刊物连年发行量下跌的颓势在94年得到遏止,并开始回升,如《收获》、《当代》、《十月》、《花城》、《钟山》、  相似文献   

6.
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九八一年,可说是茅盾文学活动的后期。这三十二年,茅盾“在党的领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鼓吹党的文艺方针,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把这当作“最光荣的任务”。作为文化部长、作协主席,他涉及到了文艺方针、文艺运动、文艺思想的各个方面;身为作家、批评家,他最为关注的仍是现实主义、艺术技巧以及民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水草肥美。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哺育陶冶着藏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形成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的特色,外来文化影响、拟兽及图腾崇拜、藏族舞蹈的独特审美意蕴等四个方面来探寻藏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藏族舞蹈文化的深层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谈“风格”     
今天,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里,亿万工农兵群众喜爱谈“风格”,议“风格”,并且踊跃发扬革命风格。一提到“风格”,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革命”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格;王国福“拉革命车不松套,一直拉到共产主义”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继续革命、彻底革命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情不废理、情理相融的幽深意境 ,超逸简括的艺术形式和鲜活的艺术语言三个方面论述了陈子庄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0.
演讲作为人类口语表达的最佳形式和社会交际的理想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愈益展示出它重要的社会功能,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众多有识之士和人民群众,在演讲这片沃土上辛勤地探索、开拓、耕耘着,使演讲这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着群众化、应用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迅猛地发展着,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演讲人才。他们在长期的演讲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讲表达体系、手段和方法,表现出独特的演讲气质、风采和格调,形成了鲜明的演讲风格。 一 所谓风格,就是在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体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化的风度和格调。它渗透在演讲的诸要素中,通过演讲的主题提炼、题材的处理、体裁的驾驭、结构层次的安排、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运用等各个环节表现出来。演讲风格也是演讲者世界观、品德修养、审美情操、兴趣爱好等各种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所以说演讲是性格的艺术。个性化、艺术性是演讲风格的两大特征,不同的演讲家就有不同的演讲风格。有的慷慨激昂,旗帜鲜明;有的砭弊析理,入木三分,令人警醒;有的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气势惊人;有的似绵绵春雨,滋润心田,引人深思;有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教学工作的全部劳动主要要靠语言完成。学生知识的掌握、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品质的完善,基本上是在教师语言的影响F实现的,学生脑力劳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同时,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水平以及教学修养、教法风洛等也都会从教师的语言运用上体现出来。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是一种科学和勉力的结合体。这也就&教师的语言风格。一、文明得体思想鲜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的“道”就是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下理论界对西方理论产生的疏离感和对文论范式之确定性的普遍忧虑,建立中国本土文论显得十分必要。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不仅仅是简单追求现代性的问题,更是确立中西文论“体”与“用”的关系问题,而关键是在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点的同时使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中国化、本土化,应当对其进行“化用”。另外,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性和纯粹性必然会对当下文论的泛文化研究模式起到很好的规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灿若群星的中国当代作家群里,王蒙是光彩夺目的一颗,他以勤于探索而著称。近年来,他基于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表现手法,兼蓄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心理描写的特长,创作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特别是八一年以来,作者注意吸取各方面的意见,继续进行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加大了作品的容量,强调要表现“生活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笔耕不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他的散文涉猎广泛,凡人间生活各个方面,都在他的散文中得到反映。他认真地品味人生,中年以后,其怀乡之作如一枝奇葩,独放异彩。此外,抗战期间生活情景的记录也独树一帜,从中可窥梁先生之旷达、洒脱的人生观。他善于讽刺世相、感悟人生,挖掘人性入木三分,令人深思。梁氏散文以其幽默、闲适、典雅而著称,令后人回味无穷。其心路历程很值得后人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蒙,以他的文学创新和理论探讨在当代文坛上发生着重大影响。他不是专门的理论家和批评家,没有着意去构建他的文学思想体系,然而,他对文学创新的主张和实践,对其他作品的剖析和评价,对文学现状的分析和意见等,却构成了丰富深邃的内容。他那结合自己创作实践的广泛的对文学根本性问题都几乎涉及到了的主张见解,又都是紧紧围绕着突破和创新这一重要特征展开的,因而,他那些互相联系、依存和效应的各种主张,便必然和自然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的理论体系。这  相似文献   

16.
金秋时节,漫步小说林,满目斑斓,果香袭人.近年的小说新篇,从题材的开拓,思想的深掘到艺术手段的脱颖,都来了个新的飞跃.可以说,迈进了新的里程,攀上了新的高峰.不少新作,为我们创造了新鲜奇异、广阔邃远、生机勃勃的艺术天地.那里有千人围观的棋场,有变幻莫测的蓝色世界,有滔滔不息的北国大川,有艰苦创业的神奇土地,有披覆历史烟尘的京都小巷,有透出莹光而稳度春秋的新围墙,还有清泉般纯净的村姑的眼睛……这片艺术天地的胜景令人留连忘返;这片艺术天地辉映的七色霞光尤令人惊赞不已.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文艺学也是如此。中国古代的文学论著与西方传统的文学理论大相径庭。前者即使是在理论性著作中也往往充满了意象、模糊;后者则充满了思辨的色彩、清晰的言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只用社会学的观点就能解释通的,它除了和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有关外,关系最大的是哲学思想。可以说:中国的佛教哲学—禅宗,就是使中国古代文论形成自己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艺术构思、艺术表达、艺术鉴赏理论上都有充分体  相似文献   

18.
王蒙的胸怀     
那年夏天,王蒙应邀来新疆举办王蒙写新疆作品研讨会,我有幸与许多全国知名作家一起参加了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讲述了王蒙的系列作品对自己人生道路产生的巨大影响。会议结束后,王蒙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头,微笑着对我说:你是夏爱华?嗯,你的发言很好。王蒙的话使我深受鼓舞,于是我把心里的困惑说给他听。  相似文献   

19.
王蒙与庄子     
王蒙一直对庄子情有独钟。从常常在作品中引用《庄子》的典故到出版研究庄子的专著《庄子的享受》,充分体现了王蒙与庄子的精神之缘。从"少共"时期的理想主义情怀到中年以后的认同庄子,其间显露出怎样的心理奥秘?一切与王蒙的个性有关。同时,这样的精神巨变在当代文化人中也相当有代表性。研究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蒙不养生     
“不养生”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即王蒙的养生之道。 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蒙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了大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有的炼丹服药把自己毒死,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死,都是因为养生过头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